程亮
小學數(shù)學畢業(yè)總復習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鞏固和運用所學知識的系統(tǒng)化過程。
從大的方面來分可分為:①數(shù)與代數(shù);②空間與圖形;③統(tǒng)計與可能性;④綜合與實踐。
復習的主要任務是:①要對以上這些知識進行盤點,通過盤點達到查缺補漏的目的;②通過復習把小學階段所學的知識點進行歸納,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從而形成知識的網(wǎng)絡,增強學生數(shù)學應用意識,通過富有開放性、探索性、實踐性的練習,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和能力;③通過復習,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
一、依標據(jù)本——理網(wǎng)絡
畢業(yè)總復習是小學階段高層次的復習,要達到《數(shù)學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各項目標和要求,教師應以“課標”為依據(jù),以“教材”為準繩,幫助學生進行系統(tǒng)地整理,把分散的知識點連成線、織成網(wǎng)、組成塊,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形成新的知識結構。
如在“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總復習”時,可以把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用網(wǎng)絡圖來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從左向右看,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由長方形面積推導出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圓的面積,由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又推導出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積?!?/p>
師:“從右向左看,又可以怎么說?”
生:“求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可以轉化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求正方形、平行四邊形、圓的面積必須轉化為求長方形的面積?!?/p>
師點出轉化是重要的學習方法。接著教師把這張圖豎起來,讓學生明白:“長方形是學習的基礎。”學習時我們先從學習長方形的面積入手。使學生真正弄清了知識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
二、分類推進——促優(yōu)化
要想上好復習課,教師應對教材有個總體思想,不能見“好”的題目就拿來做,“優(yōu)”的題目就拿來練。不能一個章節(jié),一個單元地進行獨立的、分散的復習,應著眼于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并加以交換和展開,通過學生的思維活動對數(shù)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知識系統(tǒng)進行整體研究。
(你看到了什么?)把長方形平均分成9份,陰影部分占4份,空白部分占5份。(如果用“A”表示陰影部分面積,用“B”表示空白部分面積的話,你想說點什么?)
小組交流。
匯報結果。
(1)A與B的最簡比為( )。
(2)B與A的最簡比為( )。
(3)A相當于B的幾分之幾?
(4)A比B少幾分之幾?
(5)B是A的幾倍?
(6)B比A多幾分之幾?
(7)A占(A+B)的( )%?
(8)B占(A+B)的( )%?
(9)(A+B)與A的比為( )?
(10)(A+B)與(B-A)的比為( )?
小結:同學們想說的可真不少,剛才同學們的回答主要涉及四個量:A;B;A+B;B-A。
1.長方形的面積(A+B)為180平方厘米。你能求出其他三個量嗎?你是根據(jù)哪些條件求出來的?
2.A為180平方厘米呢?
3.若B是180平方厘米呢?
4.如果B-A的面積是180平方厘米呢?
三、有的放矢——抓統(tǒng)一
復習課最忌諱的是題海戰(zhàn)術,使學生不堪重負。要避免這種情況,教師必須針對學生的實際,精心選擇典型性例題,為精講、精練、高效、減負打下基礎,復習過程不是機械地重復過去的教學過程,復習應當給學生以新的信息,即使是“舊”題也要“新”做。所以復習題范例應做到數(shù)量少、容量大、覆蓋面廣、啟迪性強。例如復習“立體圖形表面積和體積”時,可設計如下練習:
出示一個長20厘米、寬15厘米、高8厘米的長方體框架。
1.做這樣一個長方體框架共需要多少厘米的鐵條?怎么求?為什么要乘以4?
2.在這個框架的表面貼上紙板,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板?這個問題是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為什么說需要多少紙板就是求它的表面積?怎么計算?
3.如果這個長方體的上面不貼紙板,那又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紙板?(師拿走上面的紙板)
4.想一想,在具體計算物體的表面積時,會出現(xiàn)哪些不同的情況?(學生討論)
小結:我們在求物體表面積時,一定要先弄清楚是求幾個面的面積之和,然后再組織計算。
5.如果現(xiàn)在要求這個長方體有多大,這是什么樣的數(shù)學問題?什么叫體積?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怎么求?
6.如果讓我們求這個長方體里面可以裝多少立方厘米的沙,這又是什么數(shù)學問題?怎么求?
7.問:①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體積和容積一般要知道哪些條件?②已知長方體的長寬高,怎樣求它的體積?說出長方體體積字母公式;③計算容積的公式呢?④問:表面積、體積、容積各用什么計量單位?
四、開放閱卷——提效率
開放性閱卷是指改變傳統(tǒng)的閱卷方法,將教師閱卷與學生自主閱卷相結合,將閱后集體評講與個別輔導相結合。我覺得這種閱卷方法不僅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省時省力,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在考試時教師做一份標準答案,并附有明確的評分標準,于考試結束后張貼于教室墻壁。
1.學生自評??荚嚱Y束后,學生暫不交卷,而是拿著考卷與標準答案校對,并用紅筆在旁邊打“×”,同時寫出錯誤原因。通過校隊、交流等途徑仍找不出原因或實在不理解的,就在“×”的旁邊打個“?”。在自估應得成績后,將試卷交給老師。
2.個別輔導。教師閱卷后,對普遍性問題,教師進行講評。并對卷子上“?”及時進行個別輔導,直到弄懂為止。
3.訂正試卷。實施開放性閱卷,不僅有效地減輕教師的負擔,將教師從繁重的批卷工作中解脫出來,把時間花在更重要的個別輔導和幫助待進生的工作上,而且減輕了學生的負擔,使他們在及時的自我評價中自我矯正,在相互交流中得到鞏固提高。
最后,我們還要留給學生一塊思維的空間,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出教室,達到“語止義深遠,曲終音未絕”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