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梅 任衛(wèi)紅
(東莞市人民醫(yī)院重癥醫(yī)學科,廣東 東莞 523059)
體外膜肺氧合(ECMO)技術屬于一種呼吸循環(huán)支持技術,主要工作原理為通過導管把靜脈血液引流到體外,然后通過血泵的應用,采用膜式氧合器,對靜脈血進行氧合處理之后,回輸入人體,起到了代替心肺的效果[1]。本項技術具有較為繁瑣的操作流程,管理難度大,醫(yī)療花費高,是一種較為高端的治療方法,其在實施過程中,工程較大較復雜,尤其是護理工作的配合,需要嚴格有序,這對搶救成功與否至關重要[2]。我院是較早引進ECMO的醫(yī)院,國內(nèi)外關于ECMO技術的研究也相對較多,但是關于護理工作的配合方面關注相對不足,鑒于此,本院制定標準化護理程序應用于ECMO技術中,得到了滿意的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015年在我院實施ECMO的患者15例作為對照組,男9例,女6例,年齡16~70歲,平均年齡(43.4±3.2)歲,重癥肺炎5例,心肌梗死7例,暴發(fā)性心肌炎3例。選擇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實施ECMO的17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其中男12例,女5例,年齡13~70歲,平均年齡(44.8±3.9)歲,重癥肺炎10例,心肌梗死3例,暴發(fā)性心肌炎4例。以上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匹配較好,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程序,根據(jù)具體醫(yī)生的不同經(jīng)驗,經(jīng)醫(yī)生指揮進行相應的護理工作的展開。觀察組采取標準化護理程序,在ECMO實施過程中多點同時進行,各施其責又相互配合按照標準化流程進行操作。首先組織具有豐富ECMO護理經(jīng)驗的人員進行總結,查詢國內(nèi)外最新文獻報道,向有豐富ECMO經(jīng)驗的專家請教咨詢,結合科室情況最終修訂ECMO技術標準化護理程序,見表1。
表1 ECMO技術標準化護理程序表
續(xù)表
1.3評價方法 ①對兩組搶救過程中相關指標進行比較;②團隊滿意度提升情況:每隔一個階段對標準化流程護理工作進行評價,主要由參與手術的醫(yī)生進行滿意度評價,并針對評價不足進行改進,選擇改進前15例手術和改進后17例手術,對滿意度進行對比。
1.4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包SPSS20.0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使用χ2檢驗,組間比較若P≤0.05則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組間相關指標比較 在消耗時間方面,觀察組人員到位時間、開始搶救時間、物品準備時間、管道預充時間以及置管完成所需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相關指標比較
2.2團隊滿意度改善情況 標準化護理各項程序經(jīng)改進后,護理滿意度較改進前均有明顯提升(χ2=28.304,P<0.001),具體見表3。
表3 改進前后護理滿意度差異比較[n(%)]
在ECMO搶救過程中,應用標準化護理流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優(yōu)勢,①標準化護理流程使工作展開更加高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消耗時間方面,觀察組人員到位時間、開始搶救時間、物品準備時間、管道預充時間以及置管完成所需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科學合理的護理工作編排和分工,使每一名參與的護士都有自己明確的職責,主動參與工作,在最短時間內(nèi)做出判斷和分析處理,確保搶救工作有序進行,為搶救生命贏得了大量寶貴時間,同時也避免了工作中由于忙亂而造成的低效和不必要差錯[4];②標準化護理程序使搶救過程最優(yōu)化:在整個搶救過程中,重點在于人員、材料、設備的備用狀態(tài),護理操作的熟練準確配合。一旦出現(xiàn)適應癥患者,則立刻啟動程序,最大程度降低人員到位、材料準備等步驟的時間,病人得到了有效的救治,也預防了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在本研究中,制定的程序每個內(nèi)容都是必不可少的,也不存在任何不合理的程序,導致時間的浪費[5];③提升護理人員工作能力,變被動為主動:在ECMO搶救過程中,標準化護理程序要求小組內(nèi)每一名護士都能明確自己的職責所在,是按照護理操作順序進行排列,而不是簡單按照時間順序進行排列,實施標準化護理操作,能夠使護士實施預見性護理,對可能的并發(fā)癥提前預見,給予針對性的有效的主動護理[6]。此外本研究在運用標準化護理程序過程中,也在不斷的評價和改進,結果顯示,標準化護理各項程序經(jīng)改進后,護理滿意度較改進前均有明顯提升(P<0.05),可見,不斷的批判與改進可以明顯提升護理的質(zhì)量,提高滿意度。ECMO是近年來開展的一項新型搶救技術,在發(fā)展過程中,需要多學科多專業(yè)協(xié)作,形成一個完善的工作模式,其中護理方面也是一項重點內(nèi)容,因此對于ECMO的最佳護理程序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斷完善總結和最優(yōu)化改進。
綜上所述,ECMO技術中采取標準化護理程序,能夠顯著提升工作效率,對于搶救成功率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適合進行推廣使用。
[1] 歷志, 劉宇, 韓勁松,等. 低溫胸部爆震傷模型的建立及早期體外膜肺氧合救治策略[J]. 臨床軍醫(yī)雜志, 2016, 44(8):774-776.
[2] 孫曉葉, 沈中陽, 康永振. 體外膜肺氧合技術在實體器官移植領域中的應用[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急救雜志, 2016, 23(4):439-441.
[3] 閆鋼風, 張晨美, 洪小楊,等. 體外膜肺在中國大陸兒科重癥監(jiān)護病房應用現(xiàn)狀的多中心調(diào)查[J]. 中華兒科雜志, 2016, 54(9):653-657.
[4] 王淑芹, 劉均娥, 張春艷,等. ICU建立體外膜肺氧合護理流程的行動研究[J]. 護理管理雜志, 2013, 13(12):848-850.
[5] 蘇潔. 3例心肺衰竭患者應用體外膜肺氧合技術的監(jiān)護[J]. 中華護理雜志, 2005, 40(4):277-279.
[6] 李云, 張銀英, 龐群英,等. 體外膜肺氧合治療重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護理[J]. 護理學雜志, 2007, 22(17):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