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馮 喬
在川陜革命根據(jù)地,紅軍共留下大小石刻標語15000余條。由劉瑞龍親自策劃和撰寫的,至今仍保存著4000余條,成為全國絕無僅有的一道紅色風景線。
陜蘇區(qū)建立后,一直處于惡劣的戰(zhàn)爭環(huán)境,如何把蘇區(qū)人民發(fā)動起來,壯大紅軍隊伍,鞏固工農政權,發(fā)動群眾積極參加到火熱的斗爭中來,黨的宣傳工作就顯得特別重要。擔任宣傳部部長的劉瑞龍深感肩上的擔子不輕。
一條有力的標語,一個鼓勁的口號,勝似百萬雄兵,賽過千軍萬馬,具有無可比擬的殺傷力??梢酝呓鈹橙塑娦?,摧毀敵人心理防線。
如何把宣傳工作做深做實,真正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劉瑞龍可費了一番功夫。上任不久,他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通(江)、南(江)、巴(中)地區(qū)屬于喀斯特地形,山高林密石多。在劉瑞龍眼里這些石頭可不僅僅是石頭,也是對敵斗爭的有力武器。他用這些天然的石頭資源作出了大文章,拓展出獨具特色的宣傳形式——那就是發(fā)動各地黨組織,組織書寫隊、鏨字隊,在群山之巔、道路兩旁、關隘渡口、村民院落、街道周圍、祠堂廟宇、故園墓地等處的石崖、石墻、石碑、石柱、石坊、石門廊、石板壁上鏨刻言簡意賅、短小精焊、通俗易懂、鄉(xiāng)土味濃的石刻標語?!盃幦√K維埃中國”、“軍民合作!”“平分土地”、“擁護中國共產黨”、“實行共產黨主義”、“時時刻刻準備和敵人作戰(zhàn)”、“打倒帝國主義”等,用來宣傳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人民看了這些標語斗志倍增,敵人看了膽戰(zhàn)心驚。
劉瑞龍組織策劃的眾多標語中,影響最大,名聲最響,傳播最久的首推“赤化全川”這幅標語。
1934年3月,通江縣沙溪鄉(xiāng)景家源村的大崖上,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鏨字隊正在刻一條“國民黨是帝國主義的走狗”的標語,當刻好“國民”二字時,劉瑞龍檢查工作正好路過這里。鏨字隊的同志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請部長提點意見。劉瑞龍大聲讀了兩遍,覺得這條標語字數(shù)太多,讀起來不上口,鐫刻于崖,不太壯觀,沒有氣勢,缺乏沖擊力。他靈機一動,提議改為“赤化全川”。既簡潔,又明快,非常醒目,群眾易懂好記。
回到通江城之后,劉瑞龍一直在考慮如何把“赤化全川”這個口號叫響叫亮。后來有人向他舉薦巴中縣恩陽鄉(xiāng)一個姓張的小學教員,說張教員書法遒勁,字體飄逸,深得名家真?zhèn)?。劉瑞龍一聽恩陽有此奇人,如獲至寶,馬上趕到恩陽,禮賢下士,請張教員出山。張教員被劉瑞龍感動了,潑墨手書了“赤化全川”這四個大字。
隨后紅軍鏨字隊披星戴月,用麻繩拴住籮筐,人坐在籮筐里用繩子放到懸崖上,橫撇豎直,精心刻鏨,歷時兩個月方才完工?!俺嗷ā保瑔巫指?.9米,寬4.9米,筆劃深0.35米、寬0.9米,筆劃道里能臥下一個人;字距7.1米,整個字幅面積為300平方米,離地面15米,石刻雄踞山崖之巔,周圍十里八鄉(xiāng),望之一目了然。從此,“赤化全川”便聞名遐邇,婦孺皆知,深入民心。
1935年5月,紅四方面軍開始長征。當?shù)睾兰澋刂鏖惿?、閻際風等人,以一石二斗小麥為賞,令甲長閻成文組織人將“赤化全川”標語鏟除。當?shù)厝罕姙楸Wo紅軍留下的精神財富,提前用稻草灰調米湯將標語糊上,使之得以幸存。解放后,當?shù)卣腿罕姙榧o念紅軍,洗去稻草灰,重新刷上石灰,使標語至今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