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學
摘要: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現(xiàn)如今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依舊是教師在課堂上擁有絕對的話語權,這就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差。所以,教育改革現(xiàn)在不斷地強調(diào)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生成性教學是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新增的一種教學理念,意在為學生提供一個真正能夠展現(xiàn)自我的平臺,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初中語文課堂生成性教學策略展開初步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生成性教學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中學語文的教學必須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條件、接受能力及理解水平等的不同,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關心學生,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的欲望和積極進取的精神。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只注重教學的結(jié)果,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是一種為了達到教學目的而進行的教學。生成性教學則不盡然,它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受,強調(diào)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是一種多樣化的教學方式。
一、當前初中語文生成性教學的誤區(qū)
(一)相關概念模糊不清
很多教師在教學中想要應用生成性教學的方法,但是他們對于生成性教學的相關概念并不是很清楚,對于“生成”兩字的理解都沒有弄明白,有的是從教學方面進行的理解,有的是從心理方面進行的理解,還有的是從人生的教學的來理解這兩個字,這就使得生成性教學在使用的過程中非常的“模糊”,無法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正確的理解。
(二)過分追求生成迷失教案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才能印證教師思考的真實性。思考是個人的行為,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也不能將自身的思想強加給學生。所以,只有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思考能力,才能夠讓其真正地去提出有意義的觀點,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掌握主動性。但是在一些課堂上,許多的學習討論是為了某種特定的目的而進行的,并非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能力,這就導致在教學的過程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教學的效果也收效甚微。這種迷失的行為使課堂教學看上去生動緊湊,實際上教師的思想一直在壓抑著學生的思想。
(三)語文的特點淡化
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老師為了過度的追求生成,使得教學的過程中很容易偏離本來的教學軌道,發(fā)生了許多不該出現(xiàn)的錯誤。要知道,語文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我們用來交際的基本,如果在語文的教學中不能充分地抓住語文的特點進行教學,那么語文的生成性教學也就變成了形式主義。
二、初中語文生成性教學的實施策略
(一)主動學習的策略
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扮演的應該是一位引導者,要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在課堂上建立正確的師生關系,將雙方的地位放在同一水平上,這樣學生才能夠在課堂上敢于發(fā)言,并在學習的過程中建立起學習的信心。在教學時,老師要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激發(fā)出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學習的動力。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在朗讀之后讓學生積極發(fā)表言論,在這篇朱自清的散文中,大家有沒有數(shù)過用了幾種修辭手法?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為了什么?通過提問讓學生在課堂上主動的回答問題,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情境創(chuàng)設的策略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學習的環(huán)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語文課堂上,老師可以根據(jù)要講解的內(nèi)容創(chuàng)建一個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到身心愉悅,這樣會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與學生的情感交流,讓每個學生都感覺自己被重視,這樣學生學習才會更加地用心。比如,在學習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裝》時,老師可以安排學生到講臺上進行表演,在演出的過程中讓學生進入當時的情境中,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對學習更加的感興趣。
(三)課堂互動的策略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與學生產(chǎn)生充分的互動,但是互動的前提是老師在課堂上要充分地尊重學生,并且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老師要將引路人的身份充分地發(fā)揮出來,促進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于每一個疑問都要與學生展開探討,在交流中產(chǎn)生思想的火花,使學生快速成長。例如,在學習《論語》十則時,有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指的就是說有一個人每天會反省自己很多次,老師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每天會自我反省多少次呢?這樣的問題會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加深了與老師的互動。
(四)課外拓展的策略
生成性教學所要求的并不是拘泥于課本當中,重點是在于開闊學生的視野,在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向外延伸。而課堂上的總結(jié)則應該根據(jù)學生的情況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讓學生作出反饋,并且根據(jù)反饋的情況有方向地向外拓展,讓學生了解到更為廣闊的天地。例如,在學習文學巨匠魯迅的《社戲》時,文章用生動活潑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小時候在故鄉(xiāng)去看社戲的場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此情景充滿好奇與想象,并借此機會向外拓展,閱讀一些魯迅的其他作品如《阿Q正傳》《孔乙己》等,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五)權變調(diào)整的策略
正所謂:計劃不如變化快,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變化,所以對于這些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老師要能有及時改變教學策略的能力。權變不僅反映了師生在互動中的默契,更能夠在權變的過程中發(fā)揮出老師的人格魅力,讓教學變得更加容易,這就是教學美的一種體現(xiàn)。
新課改要求在教學的過程中突破傳統(tǒng),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生成性教學的應用無疑為廣大教師帶了一種新的途徑,但是在應用的過程中務必要注意生成性教學的真正目的及意義,避免出現(xiàn)走彎路的情況發(fā)生,我相信,生成性教學法的出現(xiàn)一定會讓初中語文教育事業(yè)更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