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惠菊
摘 要: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生活化是一個基本的理念,而對于初中生來說,為了培養(yǎng)全方位的人才,思想品德課是一門基本的道德教育課程。本文主要分析了教學生活化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生活化;具體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4-083-01
一、在新課標的指引下,進行生活化的課前準備
首先,目前,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備好課是十分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教學的戰(zhàn)略準備階段。如:在魯教版九年級《講述春天的故事》一課中,首先,在備課的時候,首先教師要確定本課的難點:分析認識改革開放的利弊,并引導好學生對改革和開放的必要性的認識,而本課的重點則是:改革開放對青少年的啟示要求及改革開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結合學生的實際,教師編排一些與學生生活相符合的活動。如:如果自己的父親遇到減員增效實行改革而下崗,你怎么做他的工作等等。從而在使學生接受知識的同時,又能提高他們的參與興趣,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其次,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情感、知識和能力等方面獲得全面的發(fā)展,新課標的要求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設計好教學的情境,以學生的親生生活實踐為基礎,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具有活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從而獲得做人的基本道理。
二、在生活化的活動中,增強生活化的課堂教學
1.激活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不知不覺中導入新課
興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開闊視野的重要動力,同時又能使學生自覺地集中學習,把精力全部的投入到學習中去,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導入新課的目的就是消除學生緊張和恐懼的心理,教師要從學生感興趣和熟悉的知識、日常生活體驗上入手。如在上《家,溫馨的港灣》一課的時候,首先,為了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孝敬父母的感受,可以播放陳紅的《常回家看看》,在優(yōu)美的旋律中,教師要適當?shù)囊龑W生聯(lián)系實際,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孝敬父母的,并評出誰最孝敬父母。經(jīng)過教師這一動員,學生爭先恐后的敘說自己是如何孝敬父母的。在這樣愉快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diào)動起來,不知不覺中和教師一同進入了新課教學中去。由此可見,在這種活動中,學生會很容易的被新課的內(nèi)容吸引,激活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創(chuàng)造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使學生自主地探究學習
平等友愛的師生關系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個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會獲得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成果。因此教師要采取多種課堂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民主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如:小組討論、小品表演、小游戲等等。從而在這些豐富多彩的活動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豐富完善學生的情感和人格。如《合奏好生活的樂章—與誠信結伴同行》一課中,教師和學生可以圍繞著現(xiàn)實生活,以聊家常的形式,師生之間結合生活實際,展開“在你的心目中誰是我們班的誠信之星”的教學活動,讓學生談談自己是如何做的,從而使學生體會到誠信的真實感受。同時,在活動中,教師可以穿插一些歷史名人誠信的故事,如東漢許慎對誠信的解釋等等,使學生明白誠信是我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并且在活動中,還可以組織幾名學生進行小品表演,加深他們認識誠信的重要性。通過這樣的活動,更能使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模擬生活,設置教學情境
盧梭曾經(jīng)說過,為了讓學生主動進行學習,教育要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中進行學習,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從而使學生獲得直接的經(jīng)驗。因此,首先,在講授教學內(nèi)容之前,教師要引起學生的思考和好奇,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以課堂教學內(nèi)容為基礎,設置貼近學生生活的真實性,代表性的生活場景,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配合教師的教學情感、內(nèi)容以及言行舉止等等,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整個學習過程中,如七年級《交往講藝術》一課中,教師可以利用電視公益廣告設置人性化的教育氛圍,提高教學的效果。由此,設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使課堂貼近生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4.認真分析教材,延伸生活化的課后
課后的作業(yè)是學生鞏固基礎知識和形成基本技能的主要途徑。在上完新課后,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延伸生活化教學,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找出知識和生活的聯(lián)系,精心設計一些生活氣息濃烈的課后作業(yè)。如:在魯教版七年級《面對生活中的不良誘惑》一課后,為了拓展學生的課外活動,教師要布置學生去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生活中不良誘惑的作業(yè),并且分析問題出自何處,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法以及實施方案等等,接著組織學生進行交流。通過這些參與社會的活動,深化學生的社會認識,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此,在課后,通過學生訪問、調(diào)查,以作業(yè)的方式,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能夠很好的消化和運用課堂上的知識,并且結合他們的實際生活環(huán)境,提高了學以致用的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源泉是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教師要密切的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不斷地理解和體驗現(xiàn)實世界,從而使他們能夠充分地感受到對生命和生活的認識,茁壯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梁鳳莉.德育課堂教學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發(fā)展.2010,(01).
[2]黑小琴.語文教學中的思想素質(zhì)教育[J].科技資訊.2010,(01).
[3]沈瓊.團體輔導技術在高校輔導員工作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