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李勇 劉明泉
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有許多條途徑,但是充分利用典型試題中出現的疑問卻是一條非常好的途徑。下面用一個具體實例加以說明。
一、發(fā)現典型試題中可利用的疑問
從做題、講題、學生作業(yè)、學生提問、教師交流、生物學刊物、網絡等發(fā)現典型試題中可利用的疑問,如2012年安徽生物高考題第29題:為探究酵母菌的細胞呼吸,將酵母菌破碎并進行差速離心處理,得到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與酵母菌分別裝入A-F試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質,進行了如下實驗(見下表)
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A不能產生酒精是因為有氧氣。從中發(fā)現的疑問為:(1)A為什么不能產生酒精?(2)B若改為加入氧氣,能不能產生酒精?
二、查找資料
由于此問題屬于細胞呼吸問題,所以確定查找的資料為:生物化學、微生物學、人體及動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等大學課本和生物學教學、中學生物學教學、生物學通報等與中學生物教學有關的刊物,從中搜集和此有關的知識。此外,還可以通過查找網絡、請教相關的專家,得到所需的有關知識。
1.糖酵解的調節(jié)酶與效應物
糖酵解的調節(jié)酶是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兩酶所催化的反應為不可逆反應。當將植物組織從無氧轉到有氧條件下,三羧酸循環(huán)和生物氧化順利進行,就會產生較多的檸檬酸和ATP。由于ATP和檸檬酸是糖酵解的負效應物,所以較多的ATP和檸檬酸會抑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的活性,使糖酵解減慢;反之,糖酵解則加快。由此可見,通過調節(jié)細胞內檸檬酸、ATP、ADP和Pi的水平,從而控制糖酵解的速度。
2.NADH+H+和丙酮酸對呼吸方式的調節(jié)
當氧缺乏時,體內的NADH+H+和丙酮酸的濃度增高,NADH+H+自然使丙酮酸或乙醛還原成乳酸或乙醇并生成NAD+,以維持糖酵解的進行。當氧充足時,NADH+H+進入線粒體脫氫氧化,脫下的2H+通過電子傳遞體系氧化成H2O,從而使NADH+H+的濃度降低;此外,由于丙酮酸進入線粒體濃度也降低,糖酵解自然被抑制。
3.人成熟的紅細胞進行無氧呼吸和氧無關
紅細胞攜帶的O2是溶解于血漿中O2的70倍。由于紅細胞中缺乏線粒體,通過無氧呼吸產生ATP 提供能量,所以紅細胞結合和攜帶O2的過程并不消耗O2。
4.氧對厭氧菌有害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有關
厭氧菌(如乳酸菌)因不能合成SOD,所以根本無法使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歧化成過氧化氫,因此,在有氧存在時,細胞內形成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就使自身受到毒害。 兼性厭氧菌和好氧生物都存在SOD,所以氧對這些生物無害。
三、設問、引導、分析及解決問題
通過一系列精心設問,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
問:乳酸菌只進行無氧呼吸,其無氧呼吸是否和氧氣有關?若有,有何關系?氧是否對乳酸菌有害?
答:有;有氧時,無氧呼吸被抑制;是。
問:酵母菌是兼性厭氧菌,其無氧呼吸是否和氧氣有關?若有,有何關系?氧是否對酵母菌有害?
答:有;有氧時,無氧呼吸被抑制;否。
問:人的紅細胞只進行無氧呼吸,其無氧呼吸是否和氧氣有關?幼稚時,更像乳酸菌還是酵母菌?
答:否;更像酵母菌。
問:無氧呼吸的場所是細胞質基質。酵母菌的細胞質基質更像真核細胞(如人的紅細胞)的細胞質基質,還是原核細胞(如乳酸菌)的細胞質基質?理由是?
答:更像真核細胞(如人紅細胞)的細胞質基質;真核細胞之間細胞質基質更相近。
問:根據有氧呼吸的過程,有氧時,丙酮酸、還原劑氫進入線粒體產生CO2和H2O,酵母菌不產生酒精;而有氧、無線粒體時,你認為A 不能產生酒精的原因最可能是?
答:缺少丙酮酸和還原劑氫。
問:為什么不是氧?
答:氧對酵母菌無害。
問:B若改為加入氧氣,能不能產生酒精?
答:能。
通過上述的一系列問題分析思考并結合教師的引導,學生就可以得出如下的結論:①氧抑制無氧呼吸是因為氧對厭氧菌有害;②氧對酵母菌無害,氧抑制無氧呼吸是因為有氧時,NADH+H+和丙酮酸進入線粒體,使細胞質基質中NADH+H+和丙酮酸的濃度過低;③若沒有線粒體,酵母菌細胞質基質無論是有氧還是無氧,照常形成乙醇;所以A 不能形成乙醇的原因不是有氧,而是NADH+H+和丙酮酸的濃度低。
【作者簡介:劉明泉(1961.02-),1983年7月山東師范大學生物系本科畢業(yè)后參加工作,中學正高級教師(教授級) 職業(yè):中學生物教師.】
(作者單位:1.山東省淄博第七中學;2.山東省淄博市臨淄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