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鍵
薩布素是康熙帝欽點的首任黑龍江將軍,也是一個守護邊疆的傳奇英雄。在寧古塔和璦琿的滿族傳說中都有他的故事,如《薩布素將軍傳》《薩大人傳》,300余年講唱不衰。
興建黑龍江城,設置黑龍江軍政大區(qū),對于玄燁經略黑龍江流域的整體規(guī)劃,應是重中之重。首先要選一位黑龍江將軍,可遲遲物色不到適當人選。在這個遼遠嚴寒、人煙稀疏、強鄰窺視的邊疆地域,尤其需要一位外能御敵、內可服眾的帥才。朝中現任武職郎談、朋春,寧古塔將軍巴海,也包括派往索倫的原理藩院侍郎、工部尚書馬喇等,應都進入過皇上的視野,也都不太滿意。透過一些史實,能看出這位皇帝在用人上的猶豫——
兩次派員由京師率兵開赴雅克薩,第一次由郎談領隊,朋春為輔,第二次卻換成朋春為主,郎談只是隨軍前往,連個副手都不算。
先命巴海率烏喇寧古塔兵趕赴黑龍江駐守,似乎意在調用頗有威名的巴大將軍,不久卻傳諭責斥,說他帶兵無方,又與副職不和,改命薩布素與另一位副都統瓦禮祜領兵前往。
薩布素將軍雕塑(璦琿歷史陳列館藏)
古人有“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之說,其實談何容易??滴醯圩鳛橐淮⒅鳎圆幻庥枚?,雖疑仍用。這種大戰(zhàn)前的用人猶豫,可以視為慎重,也能證明朝廷已出現嚴重的人才荒,主要表現為滿族將帥的匱乏。回想大清開創(chuàng)之初,最不缺的就是身先士卒、馬上殺伐的大將軍,努爾哈赤的子輩孫輩,隨便拉出一個,都是帶兵打仗的好手。溫柔鄉(xiāng)是英雄冢,僅僅過了三四十年,平定三藩與攻打臺灣,靠的主要是漢軍與降將,滿營已見式微。清朝設駐防將軍,通例從滿蒙出身的武將中選用,至少是漢軍旗,而像樣子的已然不多了。由此推測康熙帝將原云貴總督蔡毓榮發(fā)遣黑龍江,或有考察與再起用一層伏筆,畢竟老蔡出于漢軍正白旗,曾任綏遠將軍,總統綠營兵,是蕩平吳三桂巢穴的主帥之一。其在昆明所擬十條戰(zhàn)后恢復措施,也頗有大局觀與可操作性。
棄用巴海的原因,當是玄燁認為這個滿洲探花郎消極膽怯。接奉進駐黑龍江與呼瑪爾的旨意,巴海不即進軍,而提出戰(zhàn)船破舊,需要修理。待戶部尚書伊桑阿帶領工匠趕到,奉旨詢問他攻剿方略,大軍在哪里駐扎,也是不甚了了。巴海與薩布素、瓦禮祜有一件聯名題奏,講了一大堆的困難:如說璦琿與呼瑪爾相距甚遠,若駐兵兩處,兵力分散且與后方聯絡不便,難以防御對方來襲;還說在雅克薩上游有尼布楚等俄堡,假設水陸兩路增兵救援,結果很難預測。他們的意見是等修造好艦船,于明年七月兵抵雅克薩城下,先宣諭招撫,觀察敵方反應,再決定攻剿機宜。議政大臣都覺得此計周密,皇上則大為惱火,斥之“殊為疏略”。遇有重大事項,地方軍政大員多會聯名上奏,而一把手是當然的主導者,將軍巴海要征詢簽名,兩位副手不得不會簽。玄燁知曉此類潛規(guī)則,但還是感到不快,特別注明二人以副都統領兵,不授予將軍職銜。
南方的攻臺之役迅速取勝,北邊卻遲遲未能進兵??滴醯垭m稱不急于進剿羅剎,也不能容忍臣下借故拖延,不容許哥薩克長期盤踞。他先是不讓巴海統兵,不久后又將他革職,任命行伍出身的薩布素為軍中主將,寄予了較大希望。
薩布素,滿洲鑲黃旗人,富察氏,先輩生活在靠近黑龍江的索倫地區(qū),努爾哈赤起事后舉族來歸,定居于寧古塔。他從普通士兵做起,由于能吃苦與作戰(zhàn)勇敢,一路升為領催、驍騎校、協領??滴跏辏?677)夏,內大臣武墨訥奉旨往長白山瞻禮,巴海派薩布素率兵二百護從。朝中從沒有人到過這座滿族圣山,路途之艱辛難以想象,薩布素逢山開道,遇水架橋,護持武墨訥抵達長白山麓。長期與哥薩克交鋒的經歷,使他深知對方火器之利與彪悍兇殘,力求穩(wěn)扎穩(wěn)打,而面臨的難題是“扎”與“打”多要由皇上遙控。前幾朝清帝幾乎個個以為自己是偉大的軍事家,康熙帝尤甚,帶來的弊端也難以縷述,包括這次雅克薩之役。
1683年氣候奇寒,七月即出現霜凍。薩布素趕緊奏報,懇請皇上先不要急著遷徙軍人家屬,否則吃的住的都是難題。從士兵到將軍的薩布素愛惜體恤部下,但缺少開闊的全局視野,也缺少一種破釜沉舟的強大意志。這樣的奏折,雖被皇上勉強采納,卻明顯不快。
不管怎么說,朝廷大軍抵達黑龍江,建城長駐,極大地震懾了哥薩克匪幫,振奮了達斡爾、鄂倫春、赫哲等部族民眾。中下游的小股哥薩克匆匆撤離,或集中于一些較大的堡壘,龜縮不出。各族勇士則紛紛出擊:奇勒爾人在牛滿河格殺十余羅剎,鄂倫春人于精奇里江殺死五人,繳獲其鳥槍,下游也傳來費雅喀打死很多羅剎的消息。擒拿毆擊羅剎鬼成為一時風潮,部族民眾對哥薩克仇恨在心,借大軍之勢奮起報仇,將敵人的營寨村屯接連焚毀。薩布素及時發(fā)兵相助,會同當地部民逐個清除哥薩克堡壘與營地。聞知有一伙人仍盤踞在下游江中島嶼上,他派出兩名章京率兵三百,攜帶紅衣炮四門,將之一舉蕩平。
自從東巡以后,康熙帝就對寧古塔的軍事實力不太放心,已在京營與中原數省調兵遣將,同時諭令就近征調一批士兵,于第二年秋天,攜帶家口,到額蘇里長期駐防。原來擬設在璦琿的將軍與副都統衙署,也命前移至此處。對于從錫伯地區(qū)運送軍糧之事,玄燁要求派遣一批軍前水手由陸路趕往齊齊哈爾,等來年河道冰解,即可協助運送。郎談又一次奉旨前來,與薩布素詳細討論實施細節(jié)。薩布素奏請烏喇寧古塔兵分為三班輪流駐防,又提議明年春先調五百達斡爾兵赴額蘇里耕種,根據秋收狀況,再定能否遷移家屬。這份建議,應是與郎談協商后提出的。
康熙二十二年(1683)九月,康熙帝作了長篇批諭,駁斥輪番派駐之策,再一次明確要營建以黑龍江城為中心的戰(zhàn)區(qū)體系?!肚迨プ鎸嶄洝肪硪灰灰唬?/p>
在黑龍江建城永戍,預備炮具船艦,令設斥堠于呼馬爾。自黑龍江至烏喇置十驛,驛夫五十人。遇有警急,乘蒙古馬疾馳,尋常事宜則循十驛以行。由水路陸續(xù)運糧積貯黑龍江。此兵既往,且立二年之業(yè),仍設將軍副都統領之。
康熙帝的思路是先筑黑龍江城,作為核心軍鎮(zhèn),沿江而上有額蘇里、呼瑪爾,沿江而下設立十個驛站,直至寧古塔和烏喇。每驛都是一個堡寨,設兵駐守,攜帶家口,移民或安插軍犯屯田種糧。果真如此,江左地區(qū)將逐漸建制完整、人煙稠密、經濟發(fā)展,或不會有后來的失地之虞。
一個月后,康熙帝擢升薩布素為第一任黑龍江將軍。
薩布素懂得感恩和報效,也是認真做事的,努力執(zhí)行皇上的每一道旨意。整個冬季直到二十三年(1684)夏天,薩將軍都忙于清剿中下游的哥薩克,忙于督運糧餉炮具,在黑龍江城與驛站建設上投入很多精力,對雅克薩的情形也密切關注。(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