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芬
紫金縣蘇區(qū)鎮(zhèn)小北小學 廣東河源 517436
身在農(nóng)村小學教書,我感覺農(nóng)村的學生在寫作方面還存在很大的不足,如何去教好學生寫作文,如何去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是每一個教者應該考慮的問題。我認為要解決學生的作文問題,首先要了解當前學生存在的問題,當前學生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1、作文沒有自己的特點,眾口一詞、大同小異。學生生活比較單一,活動范圍不大,見識面比較狹窄,沒有親身經(jīng)歷,寫不出切身體會的感受,寫作文時都是參照作文選,而且是大部分學生參照同一作文選,所以寫出來的作文千篇一律,毫無吸引人的方面。
2、學生無話可說,寫出來的作文空洞無物。學生拿到作文題目后不知道如何立意、如何選材,把握不住重點、抓不住主題,寫起作文來思想上是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寫完后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寫了些什么。
3、作文詞不達意,語句不通順。這是大部分學生都有的通病,由于農(nóng)村學生大部分是留守兒童,父母不在身邊,缺少管束,在學習上較為放縱,沒有認真學習,相關書籍也讀得較少,沒有積累到一定的文字功底,寫起作文不知如何表達時就亂套用一些詞語。
4、層次不分明,想象力不豐富。學生在寫作文時,大部分都是平鋪直述,就事論事,沒有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沒有對人物的神態(tài)、動作、心里活動等進行細致的描寫。
5、作文偏題、離題。往往學生在拿到作文題目時,開始還有一定的思路,想著該怎樣去寫,但在寫得過程中,慢慢的就偏離了題目的要求。例如:寫《我最敬佩的人》,一開始就交代我最敬佩的人是誰,然后就簡單介紹外貌,然后來句總結這就是我最敬佩的人。也有交代得清楚一些的,簡單講了為什么最敬佩這個人,因為他打架很厲害,完全沒有正確理解題意,沒有看清作文要求,這樣寫出來的作文能夠不偏題、離題嗎?
針對以上情況,我覺得要學生要寫出好的作文,應該從多方面入手:
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第一時間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呢?首先應該給予學生肯定的鼓勵,讓他們相信自己能夠?qū)懗龊玫淖魑?,才不會縮手縮腳不敢寫,在敢寫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的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我現(xiàn)在所教的這個班級,在我接手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所寫出的作文沒有幾行字,最多的也才二百多字,這樣寫出的作文內(nèi)容肯定不夠具體、詳細,也不能吸引別人的眼球,要吸引別人的注意,就要給人一種材料很充足的感覺。所以我經(jīng)常鼓勵學生要敢于寫,不要怕寫出來的不夠好,只要像平常說話一樣把該說的說出來,并且寫出來就可以了。第二次作文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按照要求去完成,雖然寫出的作文并不怎么好,但敢寫就已經(jīng)是值得肯定的了,在敢寫的基礎上誘導想寫,怎樣誘導則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特點去進行誘導。大部分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望,我們可以就某一話題展開一個小的辯論,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這一次辯論誘導學生怎樣用文字表現(xiàn)出來,由于剛討論過的話題,學生都記憶猶新,很多學生愿意把這當作一次作文來寫。通過各種方法去誘導學生產(chǎn)生一種想寫作文的欲望,就可以進入到第二步了。
光有寫作的欲望還不足以寫出好的作文,要寫出好的作文必須得保證肚子里的墨水足夠,能夠很好的駕御文字,墨水夠不夠就要看我們平時積累到了沒有,所以要寫好作文,就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因為作文也像語文基礎知識一樣,要通過不斷的積累,打下堅實的基礎。積累可以分多個方面:1、可以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積累。文中有許多的好詞好句,那些在寫作文的時候都可以應用上,所以應該盡量理解、掌握課文中的好詞好句,可以通過多讀多背的方法,俗話有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xiàn)、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教師充分利用早讀課的時間去進行指導學生掌握好詞好句;可以開設閱讀課,指導閱讀,同時積累的好詞佳句要讓學生盡量理解,平時通過多和學生溝通,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出詞義,強化學生對詞匯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準備一個采摘本,鼓勵學生把優(yōu)美詞句、精彩片段摘抄下來,以便隨時翻閱。2、通過寫日記積累,堅持寫日記是積累材料的最好方法,也是練筆的最佳途徑。日記的內(nèi)容很廣,自己的喜怒哀樂,所見所文都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農(nóng)村學生在這方面有更多的題材可寫,比如:下河里捉魚捉蝦、摸螺,上山采摘楊梅、李子這些都可以通過日記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寫作素材會逐漸豐富起來。
有個別學生要他寫作文,他的感覺就是‘狗咬烏龜,無從下口’,這部分學生就要求從模仿別人的作文入手,可以參照人家的寫法,認真了解別人是如何去介紹一樣事物,如何把一件事寫得主次分明,條理清晰,試著按照人家的寫作思路去介紹不一樣的事物,不一樣的事情,通過不斷的模仿,掌握寫作方法。在那個基礎上去進行創(chuàng)新,多角度的思考,從一個點,一個片段去進行描述,寫出新穎的作文。但要強調(diào)的是模仿別人的寫法,而不是照抄人家所寫的作文,可以通過層層分析去體會例文的寫法,觀察例文特點,學會如何圍繞人物選事或作者怎樣通過一件事去表現(xiàn)人物的性格特征,從中摸索出自己的寫作方法。
傳統(tǒng)的評講作文的方法都是學生交上作文后,教師埋頭苦干,逐字逐句的進行批改,然而辛辛苦苦的工作成果卻無人問津,這在農(nóng)村學生中愈發(fā)突出,學生很少會去注意自身存在的不足之處,所以老師改作文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效果不太好。那要如何改變這種狀況呢?我個人認為我們不應該拘泥于這么一種改作的形式,而應該向多方面發(fā)展。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之間相互欣賞彼此的作文,然后給予一定的評價,把他們認為好的和不足的都指出來,從中加深對文題的理解,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可以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例如病句的修改、錯別字等,而且在評價別人的同時評價者也會不斷的反省自己有沒有犯這樣的錯誤,能夠在評價中得到借鑒,不斷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我們還可以把好的作文展示出來,讓學生用一句話去評價,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中學會怎樣用最簡短精練的話進行概括,避免在寫作中長編累牘,說一大堆的口水話。
在課堂教學時,一定要求學生聽清楚作文要求、認真審題,明確寫作目的。然后利用十幾分鐘的時間讓學生簡單談談該怎么寫,交流下自己的看法。課后去讀讀相關類型的文章,看看別人是怎樣立意的,對比下自己又是如何立意的,接下來進行推敲,開始寫作,寫完后還要反復修改。
農(nóng)村小學的作文教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并不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我們只有在不斷摸索中去積累經(jīng)驗,找出適合的教學方法。我們不但要做好教學生的準備,我們也要做好學的準備,只有不斷的給自己充電,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學質(zhì)量,才能讓學生從怕寫作文到愛寫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