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仁
【摘要】初中地理教學伴隨著新課改的浪潮,開始逐漸向小班化的教學模式過渡。本文通過對當前國內初中地理小班化教育現狀的闡述,分析了初中地理小班化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同時對問題的來由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議。希望能夠對提升小班化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班化 地理課堂教學 轉變觀念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05-0178-01
1.初中地理小班化教學現狀的分析
隨著21世紀科學技術、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人的主體性開始得到進一步承認和發(fā)展,一種新興的小班化教學模式也在我國逐漸發(fā)展起來,這是我國教育模式的一大進步[1]。 雖然目前我國正大力倡導小班化的教育模式,要讓地理教師引導學生們參與到知識探索的過程中來,在探索過程中讓學生們逐漸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但由于我國長期處于應試教育的桎梏中,小班化的教育模式在我國的實踐情況并不樂觀,當代教師隊伍的教育觀念還有待更新。
2.初中地理小班化教育推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地理教師對于學生地理學科的自主學習不夠重視
當前,我國的教師隊伍以60、70年代的教師為中堅力量。 這兩代教師無論是從專業(yè)知識的儲備上,還是教學經驗的積累上來說都是學校中的骨干力量。不過由于歷史的局限性,這部分老師一直習慣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也是秉持著教師主導學生學習的思想。他們在學生接收地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總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學習模式去強制要求他們的學生。他們沒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沒有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地理學科的教育理念,在這種高壓的教學模式下是很難培養(yǎng)出能夠積極主動學習的學生。
2.2學生欠缺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地理學科學習的重要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地理知識水平高超、自主學習能力優(yōu)秀的,有思想的,能積極主動的活動者[2]。
在地理學科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對自己的主體地位認知不足,導致了他們對于地理學科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一直是新課改教學的重要目標。然而我國長期以來處于應試教育模式中,忽視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往往把學生看作是自己的附屬品,他們認為在教學過程中主導學生的一切學習行為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在當下的地理學科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都以老師的學習任務布置為中心,錯誤的認為只要能夠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就是最好的學習。學生對自己的主體地位認識不清,導致自學能力的缺失,是初中地理小班化教學模式推進過程的一大難題。
3.解決初中地理小班化教育問題的有效措施
3.1應轉變教師的觀念
時代一直在變化發(fā)展著,學生獲取地理知識的渠道從單一的課堂學習到能從網絡、從媒體上隨時隨地學習。所以,地理教師的師生觀念也應該有所改變,教師要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教師只是學生在學習道路上的引路人。地理教師在課堂上也需要轉變過去傳統(tǒng)老舊的授課模式,不再是一味填鴨式地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是將小班化的教學模式帶進課堂。地理課堂學習可以以分小組的新模式開展,讓學生自主討論研究,引導他們在課堂中大膽展示討論成果,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思考的能力。
3.2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地理探究能力。
地理教師作為學生在地理學科學習中的引路人,首先要引導學生擁有自主學習的觀念。教師成為學生自我學習意識的帶頭人、監(jiān)督人、評價人。通過多種方式和措施增強學生們對于地理學科學習的興趣,為學生們營造一個輕松的學習氛圍。在地理教師的管理下,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觀念,在實踐中逐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行為,日漸提升學生地理知識探究水平。
4.總結
小班化課堂教學雖然是新課改的要求,但應該是師生之間思維火花的碰撞。教師對于學生的主體地位要有清晰的認知,要鼓勵學生們在地理教學的課堂中大膽展示自我,樂于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研究觀點,和同學之間進行友好互動,在互動中切實體會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真正貫徹落實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一切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在地理學習中自主探索,學會由淺入深地掌握地理學科知識,不斷發(fā)現學習的樂趣。雖然小班化的教學模式是對新時代教師和學生的新挑戰(zhàn),但其挑戰(zhàn)的背后卻能為專業(yè)知識提供源源不斷的生機,讓師生共同參與到新課改的浪潮中。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初中地理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2012.
[2]王守明.高中地理探究式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地理教學,2014(20):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