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鮑天昊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癡呆患者的臨床資料。方法:收治老年期癡呆患者102例作為癡呆組,收治同時期老年精神病患者102例作為非癡呆組。結果:老年癡呆患者主要表現為記憶、智能、思維障礙、行為紊亂及人格改變,發(fā)生院內感染、肌肉萎縮、褥瘡等并發(fā)癥多,且病死率高。男性高于女性。接受教育程度越高,患老年癡呆的概率越小。結論:需廣泛為老年人及其家人進行老年癡呆知識的宣傳教育,有助于人們對老年癡呆的重視、預防和控制。
關鍵詞老年癡呆;精神病
老年癡呆為一類神經退行性疾病,該病主要是因大腦皮質、海馬等相關中樞神經細胞的功能衰退,以致患者的認知能力下降,記憶力、判斷力和定向力下降,常伴隨生活自理能力衰退,性格發(fā)生變化,情感表達出現障礙。目前我國老齡化日益加劇,導致老年癡呆患者不斷上升,成為家庭和社會的沉重負擔。即便如此也未能得到重視,尤其是農民及文化水平低者對此病的嚴重性認識不足,使患者得不到應有的治療而延誤康復。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102例老年癡呆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老年期癡呆患者102例,納入癡呆組,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齡60~90歲,平均64.5歲。診斷結果顯示:老年性癡呆68例,混合性癡呆5例,血管性癡呆29例。文化程度:大學及以上學歷10例,大專6例,中專5例,初高、中12例,小學及以下學歷69例。同時,選取同時期至我院老年科被確診為老年期精神病患者102例,納入非癡呆組,其中男53例,女49例,年齡60~89歲,平均65.2歲。兩組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選用我院自制調查表對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主要精神狀況、軀體狀況、院內感染、生活自理程度、并發(fā)癥、死亡等原因做回顧性統(tǒng)計分析。
結果
兩組一般病癥和主要精神狀況比較:兩組在合并其他疾病、睡眠障礙、攻擊行為、人格改變、情緒障礙等方面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年齡增長所導致的身體疾病增加,睡眠障礙、人格改變、情緒障礙等屬于老年患者的共性。家族遺傳及起病形式方面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大部分老年癡呆為逐漸發(fā)病,有家族遺傳史的患者75例(73.53%),說明老年癡呆主要以遺傳及慢性發(fā)病為主。非癡呆組患者發(fā)病以急性為主69例(67.65%),說明該組患者發(fā)病是由一定病因誘發(fā)。癡呆組與非癡呆組在生活自理、定向、智能、記憶障礙及溝通方面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患者發(fā)生院內感染、并發(fā)癥以及死亡情況相比:院內感染、肌肉萎縮、病死率、褥瘡方面癡呆組顯著高于非癡呆組(P<0.05),但噎食、骨折、跌跤方面無明顯差異(P>0.05)。部分癡呆患者主要因各種感染(以褥瘡感染、肺部感染最多)、心血管疾病和全身衰竭造成死亡,見表2。
癡呆組患者基本資料分析結果:根據癡呆組患者資料顯示,男性占53.92%,女性占46.08%,男性患者高于女性。老年期癡呆患者主要是老年性癡呆。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患者僅9.80%,小學及以下學歷患者占67.65%。學歷越高患老年癡呆的概率越小。
討論
目前,全球多個國家發(fā)生人口老齡化,致使老年癡呆患者不斷增加,且有文獻報告,全球大約66%的老年癡呆患者發(fā)生在發(fā)展中國家。據2016年WHO最新統(tǒng)計,全球共有老年癡呆患者4700萬人,在全球老年人中占5%,且每年約有990萬例新增患者。中國的老年癡呆患者在全球占據首位,且該病已成為公眾健康的重要問題。老年癡呆患者人數每年在不斷增加,高額的醫(yī)療費用及養(yǎng)老,長期看護所付出的人力及物力代價,在老齡化不斷上升的情況下,顯得尤為突出。但老年癡呆的發(fā)病機制仍不明確,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針對老年癡呆開展相關知識宣傳,達到早發(fā)現、早治療是目前應對該病的關鍵。
本文研究顯示,老年癡呆患者主要表現為記憶障礙、智能障礙、思維障礙、行為紊亂及人格改變,常發(fā)生院內感染、身體素質差、肌肉萎縮、褥瘡等并發(fā)癥,病死率高。根據癡呆組患者基本資料顯示,男性患者較女性患者多,但這或許是因為女性患者就診率低而造成,也或許是因樣本少導致偏倚。學歷在本科及以上的患者僅9.80%,小學及以下學歷患者占67.65%。表明接受教育程度越高患老年癡呆的概率就越小,這是因為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使腦血流量增加,對外毒物的相關敏感性降低,有效阻止自由基對神經細胞的損傷,進而起到保護作用。
老年癡呆是無法治愈的疾病,若在晚期再進行治療,則效果更差,應將治療老年癡呆的時機主要放在早期,及時到醫(yī)院進行相關治療,改善病情癥狀,減緩病情發(fā)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只有早發(fā)現、早治療,才能降低患者痛苦及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因此廣泛對老年人及其家人進行老年癡呆知識的宣傳教育,有助于人們對老年癡呆的重視及預防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