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蕪湖市第二人民醫(yī)院介入科 安徽蕪湖 241000)
胃癌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全球的腫瘤排名中為第二位[1]。由于胃癌早期時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臨床上胃癌確診時多處于晚期,已失去最佳的手術(shù)時機,且若采取手術(shù)治療術(shù)后復發(fā)率較高,近年來胃癌的死亡率也逐漸升高,其五年生存率<5%[2-3]。目前臨床上多采用化療的方法治療晚期胃癌,傳統(tǒng)的化療方案對患者的毒副作用較大且效率較低,因此有人提出采用毒性更小的藥物進行聯(lián)合治療[4-5]。我院采用的一線化療方案為奧沙利鉑聯(lián)合替吉奧或者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進行化療,并對部分患者聯(lián)合沙利度胺片進行療效分析研究及其對降鈣素原(procalcitionin,PCT)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11月~2017年7月于我院就診的56例晚期胃癌患者,按照患者入院后的治療經(jīng)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一線化療方案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采用沙利度胺片聯(lián)合一線化療方案進行治療。其中對照組共有30例患者,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齡47~68歲,平均年齡55.62±11.84歲;觀察組26例患者,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齡45~70歲,平均年齡56.94±10.35歲。所有患者均經(jīng)活組織病理學檢查確診為晚期胃癌,且均有肝、肺等重要臟器或腹膜的轉(zhuǎn)移,進行治療前均未進行其他化療,患者的血檢無化療禁忌癥。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可進行比較。
1.2治療方案對照組:給予奧沙利鉑聯(lián)合替吉奧或者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進行化療,具體劑量及療程如下:奧沙利鉑(塞諾菲民生制藥有限公司,批號:030805)130 mg/m2·天),替吉奧(濟南恒通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號:140501)50 mg/(m2·天),每4W為一個療程;多西他賽(浙江海正藥業(yè),批號:160315)75 mg/(m2·天),順鉑(齊魯制藥廠,批號:9712055)75 mg/(m2·天),每4W為一個療程。觀察組:化療方案同對照組,但患者每晚口服沙利度胺片(常州制藥廠)100 mg;耐受性良好患者,可以逐步增加至200 mg/日。
1.3觀察指標化療2周期后進行臨床療效評價,按照RECIST標準[6]評定,將患者病情分為完全緩解(complete response,CR):患者所有目標病灶消失;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基線病灶直徑縮小≥30%;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基線病灶直徑增加≥20%或出現(xiàn)新發(fā)病灶;疾病穩(wěn)定(stable disease,SD):基線病灶直徑有縮小但未達到PR標準或有增加但未達到PD標準,其中CR+PR率為有效率(response rate,RR)。隨訪兩組患者化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比較量組患者的無進展生存時間(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總生存時間(overall survival,OS);PFS指依次按化療開始至疾病進展或死亡的時間,OS指一線化療開始至患者死亡的時間,測量患者化療2周期后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
1.4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所得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組間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之間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患者生存期之間的比較采用Log-rank檢驗,以P<0.05為檢驗水準。
2.1兩組患者之間近期療效的比較兩組患者在化療2個周期后全面復查評估療效,對照組30例患者中CR0例,PR10例,PD9例,SD10例,RR(CR+PR)為30.0%;觀察組26例患者CR0例,PR10例,PD7例,SD8例,RR(CR+PR)為42.3%。觀察組的近期療效較對照組好,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之間近期療效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兩組患者之間PFS的比較觀察組患者的PFS較對照組長,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之間PFS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兩組患者化療不良反應的比較在化療過程中患者出現(xiàn)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白細胞降低及其它不良反應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血小板減少和白細胞降低的比例較對照組少,然便秘發(fā)生比例增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在食欲減退,肝功能損害發(fā)生的比例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化療不良反應的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4兩組患者化療2周期后血清中PCT的水平比較化療1個療程后,患者血清中PCT的水平比較發(fā)現(xiàn),觀察組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化療2周期后血清中PCT的水平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aP<0.05
胃癌作為消化系統(tǒng)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fā)病早期由于患者自覺癥狀輕,且往往伴有重要臟器及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故臨床確診時患者多處于晚期[7]。由于傳統(tǒng)的化療方案療效較差且副作用見多,目前臨床上對其治療多采用化療方案[8],主要為奧沙利鉑聯(lián)合替吉奧或者多西他賽聯(lián)合順鉑進行化療[4]。沙利度胺又稱反應停,是一種人工合成的谷氨酸衍生物,通過口服給藥之后在體內(nèi)分布廣泛,且在血液和組織中不能被水解代謝,僅少部分通過肝臟細胞色素P450酶系統(tǒng)代謝[9]。有相關(guān)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具有免疫調(diào)節(jié)、抑制血管增生、抗炎以及促細胞凋亡的作用,故臨床上目前也被用于腫瘤、皮膚病、炎性疾病的治療[10]。它在抗腫瘤中發(fā)揮作用的機制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guān):沙利度胺能夠減少整合素的生成亞基從而減少瘤體內(nèi)微血管的形成而發(fā)揮抗腫瘤作用;沙利度胺通過其對T細胞的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降低T細胞與瘤體細胞之間的粘附性,從而增強T細胞的遷移作用,發(fā)揮免疫作用而控制腫瘤的繼續(xù)發(fā)展[11]。
另一方面,惡性腫瘤患者由于腫瘤的消耗以及患者自身心理等各方面的原因容易導致機體的惡病質(zhì),同時若患者輔以放化療也會使機體免疫機能降低,這些都能夠?qū)е禄颊卟l(fā)細菌感染,并且惡性腫瘤患者的細菌感染較正常人的細菌感染更難控制,故對于腫瘤患者應當有早期、敏感的指標用于嚴格監(jiān)測患者的細菌感染情況。PCT是無活性的降鈣素前體,由116個氨基酸脫水縮合形成的多肽物質(zhì),為11號染色體降鈣素基因表達的產(chǎn)物。在正常人體中,PCT在甲狀腺、肺、以及小腸的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細胞中少量表達,在血清中濃度極低[12]。有研究表明PCT可由細菌毒素和炎性細胞因子有道表達,當細菌感染導致全身或局部炎癥時,血清中的PCT會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升高,在給予有效的抗菌治療后,血清中的PCT有降至正常[13]。目前臨床工作者將PCT作為細菌感染的標志物之一以及抗菌治療的效果評價指標之一[14]。此研究結(jié)果顯示:近期療效觀察組較對照組好;觀察組患者的PFS較對照組長,兩組之間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沙利度胺聯(lián)合一線化療藥物臨床療效顯著,患者治療效果良好。同時,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發(fā)生惡心嘔吐、肝功能損害、血小板減少、白細胞降低的比例較對照組少;化療1個療程后,觀察組患者血清中PCT的水平較對照組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沙利度胺聯(lián)合一線化療藥物臨床治療晚期胃癌患者后,患者體內(nèi)炎癥體征明顯減弱,沙利度胺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綜上所述,本研究表明沙利度胺聯(lián)合一線化療藥物臨床療效優(yōu)于單用化療藥物,且聯(lián)合治療能夠降低部分不良反應發(fā)生的比例,其能夠降低患者血清中的PCT水平,表明其對抑制腫瘤患者發(fā)生細菌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具有重要臨床意義。但沙利度胺與其他藥物的聯(lián)合化療療效,及其具體作用機制還需進一步探索。
[1] 馬穎杰,曹邦偉,李琴,等.胃癌患者及其化療后胃蛋白酶原與胃泌素變化的臨床意義[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4,13(03):186-9.
[2] 李子禹,苗儒林,季加孚.胃癌規(guī)范化新輔助化療[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4(07):627-9.
[3] ONEDA Y,TAMURA S,MURAKAMI K,et al.A case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with multiple liver metastase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capecitabine,cisplatin,and trastuzumab [J].Gan To Kagaku Ryoho,2016.43(12):2202-4.
[4] 陳鏡塘.替吉奧聯(lián)合奧沙利鉑一線化療后替吉奧維持治療晚期胃癌的臨床研究[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6,23(06):739-40.
[5] WU Z,LI Z,JI J.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cytoreductive surgery with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in advanced gastric cancer[J].Transl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6.8(1):63.
[6] 陳智偉,廖美琳.RECIST標準在腫瘤治療療效評價中的應用[J].中國腫瘤,2004,13 (10):6-8.
[7] LIANG H.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for locally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to prevent and treat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J].Transl Gastroenterol Hepatol,2016.9(1):62.
[8] OKADA K,OKA Y,NAGATA H,et al.A case of successful treatment of liver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ncer with chemotherapy [J].Gan To Kagaku Ryoho,2016.43(12):2386-8.
[9] 陳敬華,申維璽,夏俊賢,等.DCF方案一線化療后替吉奧維持治療晚期胃癌[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4,34(07):1057-60.
[10] 裴麗,羅艷,黃顯金,等.沙利度胺的臨床新應用與不良反應研究概述[J].中國藥師,2016,19(05):977-80.
[11] 潘驥群,魯光平,于志堅,等.沙利度胺抗SMMC7721裸鼠移植瘤生長實驗研究 [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2,19(17):1308-11.
[12] 何國強,張和平,黨元娜.血清降鈣素原檢測在惡性腫瘤患者感染診斷中的應用評價[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5,25(14):3135-7.
[13] 郭凡,吳會麗,黃艷春,等.降鈣素原、內(nèi)毒素檢測及G試驗在ICU惡性腫瘤患者感染監(jiān)測中的臨床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5,44(21):2944-6.
[14] 常艷軍,郭雪娟,馬永進,等.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中性粒細胞在中晚期腫瘤患者細菌感染中的診斷價值[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5,15(11):16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