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洪霞 廖越 石國鳳 王天蘭
頸髓損傷(CSCI),又可稱為頸部脊髓損傷,是一種非常嚴重的損傷,可出現四肢癱瘓引起損傷節(jié)段以下軀體運動和感覺功能障礙,它帶來了勞動力的喪失、功能障礙、經濟困難等問題,給家庭和社會增添了沉重的負擔[1-3]。雖然現代醫(yī)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以及脊柱內固定理念的不斷成熟,使得更多的脊髓損傷患者存活了下來,并且治療效果也較前有所好轉,但大部分損傷后患者仍然遺留有嚴重的殘疾,如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嚴重時表現為四肢癱瘓[4]。貴陽中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針灸康復科于2017-02-26收治1例頸髓損傷并四肢癱患者,經采用針灸結合遞進式階段性訓練康復治療于2017-06-02出院,本文總結臨床康復訓練治療的經驗,現報告如下。
患者,男,58歲,2014年因“頸部摔傷致四肢無力3年”,于2017-02-26再次由門診以“頸脊髓損傷并四肢癱”入我院針灸康復科,入院癥見“四肢無力,活動不利,以左側肢體為甚,腕關節(jié)以下麻木,雙手持物不穩(wěn),扶多足手杖在一人幫助下可在平地上緩慢行走50 m。觀察指標評分:日常生活能力依賴。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評分:40分。肌力:右上肢近端肌力4級,遠端肌力4-級,右下肢肌力4-級;左上肢近端肌力3級,遠端肌力3級,左下肢肌力3-級。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FMA):右上肢為36分,右下肢為15分,左上肢為30分,左下肢為12分。感覺功能評分:右上肢感覺功能、右下肢及左上肢近端為S1級,左上肢遠端及下肢感覺為S0級。四肢肌張力增高;腱反射:雙上肢腱反射(++),雙側跟腱、膝腱反射(+++)。
2.1 針刺治療 采用針刺治療以疏通經絡調理臟腑功能,針刺穴位主要有肩、曲池、手三里、外關、合谷、八邪或上八邪、環(huán)跳、伏兔、陽陵泉、足三里、骸關、上巨虛、風市、懸鐘、太溪、解溪、昆侖、八風、委中、三陰交、極泉、尺澤、內關、太沖、豐隆、脾俞、胃俞、血海、完骨、天柱、風池、頸夾脊等36個穴位,根據患者具體情況交替選取相應的穴位,每次取30個穴位,取毫針刺,1次/d,6次/周,平補平瀉,留針30 min,1個療程為28 d。有研究證明針刺治療能有效的促進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的恢復[5],為促進有效的肢體訓練做基礎。
2.2 遞進式肢體康復訓練 肢體活動訓練,1次/d,45~60 min/次,5次/周。
2.2.1 第一階段:肢體被動活動 被動活動是由患者不能引發(fā)自己的肌力進行關節(jié)活動,需要他人幫助活動關節(jié)才能維持關節(jié)在一定范圍的活動,被動肢體訓練適用于肌肉癱瘓或肌力極弱的情況,以預防關節(jié)攣縮和變形,為主動運動的發(fā)生做基礎[6]。
該患者癱瘓早期或無感覺,無肌力的肢體,主要采取的被動肢體的訓練,具體措施如下:被動活動在針刺后進行,先雙上肢再雙下肢、先近端關節(jié)再遠端關節(jié),主要以全關節(jié)ROM屈伸活動為主,具體的關節(jié)及運動方式是:上肢肩關節(jié)的外展、內收、旋前、旋后、前屈及后伸;肘關節(jié)屈伸、旋內及旋外;腕關節(jié)屈伸運動及旋轉活動;指關節(jié)屈伸運動;下肢髖關節(jié)屈伸、外展、內收和旋轉運動;膝關節(jié)和踝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踝關節(jié)的屈伸運動,每個關節(jié)每種活動方式各兩組,每組15次,每組之間休息30 s,動作緩慢且均勻規(guī)律,活動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在患者保持清醒狀態(tài)并讓患者集中注意力,且告知患者活動關節(jié)的具體活動方式。
2.2.2 第二階段:肢體感覺、運動想象結合被動活動 運動想象是指為了提高運動功能而進行的反復運動想象,根據運動記憶在大腦中激活某一特定的區(qū)域,從而達到提高運動的目的。患者在上階段的被動肢體訓練以及針刺治療基礎上,肢體出現感覺后,將患者的感覺與運動想象以及被動肢體訓練結合。具體措施:首先給患者做全關節(jié)ROM屈伸被動訓練,訓練過程中引導患者集中意識去進行感受并加以記憶,然后立即想象做同樣的運動。
2.2.3 第三階段:主動加少量輔助肢體活動 主動活動是指既不施加外來輔助,也不給予阻力的情況下進行。其主要作用在于增強患者肌力、改善肢體功能[6]。
該階段的訓練是當肢體的肌力恢復到3級但又未達到4級時,治療師指導患者首先由自己主動來完成做全關節(jié)ROM屈伸活動并對患者進行ADL訓練(飲食、洗漱、更衣等),另外在該階段患者的肌力肌張力恢復較好,對患者進行平衡訓練及步行訓練,平衡訓練順序是由易到難進行,主要包括坐位訓練、從坐位到站立位訓練、雙杠內站立保持訓練、雙杠內步行訓練、助行器及單雙拐杖步行訓練、上下階梯訓練等[7],此階段的訓練一定要注意患者的安全情況,以防跌倒。未恢復到3級的肢體仍然繼續(xù)實施第二階段的訓練方法,盡量使患者的每個關節(jié)的活動伸展到最大角度。ADL訓練每個項目各1 min,同時鼓勵患者回病房后生活起居都盡量由自己完成。
2.2.4 第四階段:主動加抗阻力活動 抗阻力活動主要是在當患者肌力恢復到不但能夠移動肢體的自重或能抗地心引力進行運動,而且還能夠對抗其他阻力的活動,不能對抗阻力的肢體根據肌力具體情況選擇第二階段或者第三階段的訓練,直到能對抗阻力后再進行第四階段的訓練。對該患者抗阻力訓練具體措施是在患者進行主動關節(jié)活動訓練的同時給予反方向的作用力,主要是為了使患者肌力進一步的增加,力度以患者能承受而不產生疲勞為宜,根據患者肌力力量來確定。該階段繼續(xù)對患者進行平衡訓練及步行訓練。
對肌力(采用肌力細分級標準分級,Lovett肌力分級標準表分為14個等級[8])、感覺功能[參照BMRC周圍神經感覺功能分級[9]。S0:感覺缺失。S1:深感覺恢復。S2:部分淺痛覺、觸覺恢復,保護性感覺恢復。S3:淺痛覺、觸覺恢復。S3+:同S3,有良好的定位能力,兩點分辨覺恢復較好(接近正常)。S4:感覺正常]、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FMA)、生活能力評分、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ADL評分)及步行(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級)進行前后對比測評。
4.1 肌力的改善情況(表1)
4.2 感覺功能的改善情況(表2)
4.3 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FMA)結果(表3)
表1 肌力的改善情況
表2 感覺功能的改善情況
表3 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FMA)結果 單位:分
4.4 Barthel指數評定量表(ADL評分)評定結果康復前:40分;康復后:55分。
4.5 步行功能測評結果 康復前:扶多足手杖在一人幫助下可平地上緩慢行走50 m??祻秃螅悍龆嘧闶终仍谝蝗酥苯踊蜷g接幫助下可平地上緩慢行走200 m,并能夠緩慢的上下樓梯。
國內外研究報道,針灸刺激有助于感覺功能的恢復[10],同時也可促使運動神經元興奮,肌力的恢復以及肢體運動傳導通路的形成[11],現代的運動康復技術可減輕肢體痙攣[12]、增強關節(jié)運動的靈活性、有助于提高肌力、建立正確的運動模式及改善運動功能。目前康復醫(yī)學中采用多種手段與患者的意愿等相結合對于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恢復的效果有很大的進步,將傳統(tǒng)的中醫(yī)針灸康復治療與現代運動康復技術結合能形成比較完善的康復治療方案,從而達到恢復正常運動功能的目的[13]。本例患者通過采用針刺結合遞進式循序漸進的進行階段性的運動訓練治療,遞進式循序漸進階段性肢體康復訓練模式有利于抓住每一個向恢復模式進程發(fā)展的機會,從而最大程度地發(fā)揮腦細胞的可塑性,促進肢體功能恢復。該患者從早期無感覺功能及肌力開始實施被動訓練、感覺功能恢復聯(lián)合運動想象、主動運動、最后進行主動加抗阻力運動這一漸進過程對患者進行肢體康復,使患肢肌力、感覺功能、運動功能、步行能力較康復前有了明顯的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希望該方法用于更多的同類患者進行研究。
[1]向虹靜.護理干預對頸髓損傷后患者直立性低血壓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0,25(16):47-48.
[2]何秋蘭,謝光科,楊拯,等.單唾液酸神經節(jié)普脂治療脊髓損傷的研究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0,26(2):176-178.
[3]宗兆文,沈岳.脊髓損傷后自主神經反射小良的診療進展[J].實用醫(yī)學雜志,2009,25(7):1015-1016.
[4]黃楚君,陳楚玲,楊綠頻,等.頸髓損傷并四肢癱瘓患者的社會支持、心理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J].廣東醫(yī)學,2010,31(9):1187-1190.
[5]王文春,王倩,龐日朝,等.截癱三聯(lián)針法對外傷性脊髓損傷患者感覺及運動功能的影響 [J].四川中醫(yī),2012,30(5):105-108.
[6]紀樹榮.運動療法技術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11:9.
[7]梁少瓊,彭先勝,楊建華.兩階段康復訓練方法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步行能力的康復[J].中國臨床康復,2005,9(21):8-9.
[8]王慶鎖.神經肌肉電刺激對腦卒中后患側上肢肌張力及肌力的影響[D].長春:吉林大學,2012.
[9]吳靜.中藥熏洗干預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手部感覺功能的臨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6.
[10]姜博.針刺對膝關節(jié)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本體感覺影響的初步觀察[D].北京:中國中醫(yī)科學院,2016.
[11]王國祥,劉殿玉.針刺對痙攣性偏癱患者脊髓運動神經元興奮性的影響[J].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5,24(2):222-224.
[12]楊淑貞.節(jié)律性運動訓練對老年偏癱患者的康復效果觀察[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24(11):78-79.
[13]宋彥李青,吳志建,王竹影.針灸療法聯(lián)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偏癱患者下肢運動功能恢復效果的meta分析[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16,2(15):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