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李穎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初中生普遍認為語法學習枯燥乏味,很多學生一提到語法就感到頭疼。為此,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從而提高初中英語語法教學水平。
1. 創(chuàng)設生動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習語法興趣
教師要靈活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讓語法教學更富有趣味性,防止語法教學的單調(diào)性和枯燥性,從而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學“一般現(xiàn)在時”時,教師可以用學生每天的作息活動為依據(jù),給出相應的提示性動詞:get up—have breakfast—go to school—have lessons—have lunch—chat with classmates—have lessons—do after-school activities—go home—do homework—go to bed,同時出示鐘表道具,引導學生進行問答活動。在組織學生之間的問答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先與學生進行問答,并在黑板上出示相應的句型:“What do you do? What does she/he do? Do you...?”問答時學生積極性都非常高,這樣就讓學生更好地掌握了語法知識。
2. 積極開展情景對話,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
通過開展情景對話,可以有效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例如,在教學“單數(shù)第三人稱”時,教師往往在一開始就給學生介紹各種關于“單數(shù)第三人稱”詞法的變化規(guī)則,這樣的解釋繁瑣復雜,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難以真正理解什么是“第三人稱”,教師越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學生越覺得困惑不安,久而久之,會形成學生的厭煩心理,不但受到母語法則的干擾,而且對這種語法名稱的理解又不到位,以至于加深了學生的困惑。這時候可以通過動作對話幫助學生掌握動詞的基本用法與時態(tài),還可以增加情境中的新詞匯。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先針對學習內(nèi)容表演相應的動作,然后說出所做動作,如:look、sleep、walk等,并注意動詞的時態(tài),通過邊說邊做的方法可以在學生頭腦中形成深刻的信息反饋,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集體參與動作對話,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
3. 借助電子教學手段,增強學習語法興趣
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在英語語法教學中應用,則可以增強語法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學“過去進行時態(tài)”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設計有趣的Flash圖片或動畫,將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呈現(xiàn)出來,如:打排球、踢足球、唱歌、游戲等,當學生看著這些日常熟悉的畫面時,會馬上變得興致勃勃,其精力也會高度集中,此時教師提出問題:“What were you doing at that time?”學生紛紛舉手回答,課堂氛圍變得非常活躍,教學難點也迎刃而解。此外,教師可以設計多媒體課件實施教學,將靜態(tài)的文字轉(zhuǎn)化為動態(tài)的圖片,有助于拓展學生思維,豐富學生想象力。當學生觀看動態(tài)影像時,會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促進了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
4. 利用編制的順口溜,提高語法的趣味性
語法知識的學習過程單一乏味,不易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吸引學生對語法學習的注意力,而設計有趣的語法順口溜,可以促使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生對語法的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zhì)。例如,在教學“名詞的復數(shù)形式”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這一知識點,對于leaf、half、wife、knife、shelf、wolf、thief、life 等以 -f(e) 結尾的名詞變復數(shù),教師可以編制這樣的順口溜:“樹葉半堆自己黃,老婆拿刀上山崗,架后蹦出一只狼,就像盜賊逃命亡”;對于Chinese, Japanese, sheep, deer, fish等單復數(shù)名詞都一樣的單詞可以這樣編:“中國人和日本人都喜歡綿羊、鹿和魚?!边@樣一來,學生不但學得輕松有趣,而且能夠加深印象,有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促使學生主動參與語法學習活動。久而久之,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運用相同的方式來記憶單詞和語法,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
總之,興趣是調(diào)動學生原動力的源泉,在初中英語語法教學中我們教師必須要圍繞學生的興趣點設計教學,從而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最終沖破語法教學困境,實現(xiàn)英語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