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青
摘要:電解在人類文明和科技發(fā)展中具有重要地位。高中階段,多種版本的教材中電解均出現(xiàn)在《化學反應原理》的電化學基礎專題中,且都是以電解氯化銅為例分析電解原理。從培養(yǎng)學生化學核心素養(yǎng)角度對此實驗進行微型化改進。
關鍵詞:電解氯化銅;微型實驗;化學核心素養(yǎng)
文章編號:1008-0546(2017)12-0088-02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2.031
一、創(chuàng)意來源
1807年英國科學家H·戴維通過電解熔融苛性堿的方法制取鉀、鈉,開創(chuàng)了冶金工業(yè)新紀元,現(xiàn)在電解已廣泛用于金屬的冶煉和提純,以及電鍍工業(yè),為人類文明和科技發(fā)展做出很大貢獻。高中階段,電解原理是電化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人教版《選修4化學反應原理》第四章電化學基礎第三節(jié)電解池,以及蘇教版《化學反應原理》專題1化學反應與能量變化第二單元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中,都用電解CuCl2溶液的實驗來分析電解原理。教材都在U型管中進行Cu-Cl2溶液電解,主要為教師演示實驗。有以下一些不足:
用量較多,每次大約30mL左右。時間稍長,教室里就有較濃的氯氣味道,尾氣不易處理,不符合綠色化學理念。教師演示時,坐在教室后面的學生看不清實驗現(xiàn)象。不適合學生分組實驗,讓學生失去了動手探究的好機會。
從提高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以及解決氯氣污染問題、實驗可視性等角度考慮,設計此微型實驗。
二、實驗用品
儀器:交直流低壓多用電源、帶鱷魚夾導線2根、兩頭尖2B鉛筆2根、塑料滴管1支、100mL燒杯1個、玻璃三通管、鑷子、培養(yǎng)皿。
藥品及其他用品:0.1mol/LNaOH溶液、0.5mol/LCuCh溶液、淀粉碘化鉀試紙、蒸餾水、脫脂棉。
三、實驗裝置
四、實驗原理
陰極產(chǎn)生紅色固體推測生成銅單質,陽極產(chǎn)生氣泡且使?jié)駶櫟牡矸鄣饣浽嚰堊兯{推測生成氯氣。
五、實驗步驟及現(xiàn)象
(1)加入棉花和試紙。用銅絲將棉花條塞進三通管中間,將碘化鉀淀粉試紙置于垂直管中,用塑料滴管吸取蒸餾水潤濕,塞上棉花。
(2)加入試劑。用塑料滴管把0.5mol/LCuCl2溶液滴加到三通管中間的棉花中,將0.1mol/LNaOH溶液擠入垂直管中的棉花。
(3)接通直流電源。將鉛筆插入三通管兩側,用鱷魚夾接通14V直流電源(12V以下反應較慢,14V和16V速率相差不大)。
(4)實驗現(xiàn)象。5秒后即可觀察碘化鉀淀粉試紙變藍;25秒左右接電源負極的棉花團處及筆芯端頭出現(xiàn)明顯紅色物質,接電源正極的一端產(chǎn)生大量氣體;45秒左右碘化鉀淀粉試紙藍色褪去。
(5)關閉電源。
六、設計特色
(1)踐行綠色化學理念,培養(yǎng)科學精神
改進后的實驗裝置有如下優(yōu)點:
①簡單、便捷。棉花可以固定溶液,不會到處流淌,換藥品方便。
②節(jié)約用量,尾氣量少。各種藥品只需幾滴便可,幾乎聞不出氣味。
③適合分組實驗。玻璃三通管可以直接平放于桌面,便于學生近距離觀察現(xiàn)象。增加學生實驗探究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④用鉛筆代替石墨棒,將生活中的元素融入實驗,可激發(fā)學生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
實驗設計和課本上不一樣,裝置前后的變化、優(yōu)缺點對比等,尤其是簡單、便捷、污染小、現(xiàn)象明顯等優(yōu)點會激發(fā)學生的科學探究和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踐行綠色化學理念,提升嚴謹求真、勇于質疑的科學精神和社會責任。
(2)提高核心素養(yǎng),促進認知提升
實驗現(xiàn)象明顯,尤其是陰極產(chǎn)生紅色物質(Cu),陽極產(chǎn)生使?jié)駶櫟牡饣浀矸墼嚰堊兯{的氣體(Cl2),這有助于提高學生從宏觀現(xiàn)象轉入到離子遷移、得失電子等角度進行微觀探析的能力,從而更好地理解電解原理,提高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的核心素養(yǎng)。裝置還可用于不同溶液的電解探究,有助于學生提高知識遷移能力。在學生通過實驗自主建構知識的同時也有助于教師突破教學重難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