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超斌 鄭純
肺癌是所有癌癥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在肺癌類型中,80%左右都是非小細胞肺癌[1],其發(fā)病早期無典型特征,僅存在咳嗽等基礎癥狀,易被忽視,因此,大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時已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手術是非小細胞肺癌的首選治療方案,分為開胸手術和胸腔鏡手術,本文目的在于探討胸腔鏡肺癌手術應用在老年非小細胞肺癌中的效果,如下文描述。
選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52例,將合并肝腎功能障礙的患者排除。采取電腦隨機分組的方式將52例患者分成2組,每組26例。胸腔鏡組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1例;年齡62~73歲,平均年齡(66.25±3.31)歲;組織學分類:11例腺癌,10例鱗癌,5例其他。開胸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0例;年齡61~74歲,平均年齡(66.32±3.29)歲;組織學分類:13例腺癌,9例鱗癌,4例其他。兩組患者各項資料對比,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開胸組采用開胸肺癌手術,全麻后取后外側切口,將背闊肌和前鋸肌的部分切開,進胸點選擇第5、第6肋間,將病變所屬肺葉的支氣管、肺動靜脈分離,再將存在肺癌的肺葉切除,清掃淋巴結,縫合切口。
胸腔鏡組采用胸腔鏡肺癌手術,全麻后行雙腔氣管插管,對肺的一側進行通氣,切口(2 cm)取于腋中線的第7、第8肋間,將肌肉分離,再將壁層胸膜刺破,進入胸膜腔,利用套管穿刺針進行穿刺處理,再將胸腔鏡置入其中,對病灶位置、形態(tài)、大小、轉移情況進行觀察,再取切口(5 cm)于背闊肌前緣、胸大肌后緣之間,作為主操作孔,副操作孔切口(1.5 cm)取于肩胛下,置入沖洗吸引管、無損抓鉗等手術器材,將病變的肺葉完整切除,淋巴結清掃完后利用生理鹽水對腹腔進行沖洗,止血后將切口依次縫合。
統(tǒng)計兩組的手術相關指標:術中出血總量、術時以及術后住院天數(shù)。術后1周,檢測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IL-6、IL-10、TNF-α、CRP。
用SPSS20.0軟件核對,手術相關指標、炎性因子水平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2組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s)
表1 2組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手術相關指標(±s)
注:數(shù)據(jù)組間相比,▲P<0.05
?
兩個組的術時相關指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胸腔鏡組的術中出血總量更少,術后住院天數(shù)更短,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1。
胸腔鏡組患者術后1周的四項炎性因子指標水平都比開胸組低,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如表2。
非小細胞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類型,以食欲不振、體質量下降、神志疲乏等癥狀為晚期表現(xiàn)[2],情況比較嚴重的患者還會發(fā)生咯血、呼吸困難等癥狀[3],死亡率較高。臨床治療方案主要包括生物治療、化療、手術治療等[4],但手術方案最為有效。
受年齡的影響,老年患者通常會伴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呼吸系統(tǒng)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多種疾病,導致手術難度和風險性都增加[5],因此需要選擇一種有效且安全性高的術式為老年患者治療。開胸肺癌手術在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當中具有長久的應用史,雖可將病灶切除,但由于創(chuàng)傷性較大等因素[6],會引發(fā)多種并發(fā)癥,嚴重損傷胸壁,炎性反應嚴重。胸腔鏡的出現(xiàn)使得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有了一個比較大的進步,胸腔鏡肺癌手術可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創(chuàng)傷[7],主要和手術視野清晰度高、切口小等因素有關,患者出血量少,術后恢復快,而開胸手術需要將肋間隙切開,容易導致骨折,較長的切口不利于術后恢復,胸腔鏡手術完全在胸腔鏡下完成手術操作,將胸腔中的組織結構及病灶位置清晰顯示出來[8],能夠避免誤傷健康組織,同時還可將病變的組織完全切除,療效可靠[9]。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時接近,但胸腔鏡組的術中出血總量、術后住院天數(shù)及各項炎性因子水平都優(yōu)于開胸組,P<0.05。
總之,在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當中實施胸腔鏡肺癌手術效果十分理想。
表2 兩組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s)
表2 兩組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s)
注:數(shù)據(jù)組間相比,▲P<0.05
?
[1]何榮琦,許榮譽,李旭,等.電視胸腔鏡與傳統(tǒng)開胸肺葉切除術對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糖、血清前白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及血氣分析與肺功能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5,35(20):5860-5862.
[2]趙永,孫振宇,顧敏威,等.單向式全胸腔鏡肺葉切除術與傳統(tǒng)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對照研究[J].河北醫(yī)藥,2012,34(10): 1503-1505.
[3]羅坤,朱光,高興才,等.全胸腔鏡下肺葉切除術與傳統(tǒng)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對比研究[J].中外醫(yī)療,2016,35(19): 50-51.
[4]王春國,金將.早期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采用電視胸腔鏡肺葉切除術治療臨床價值分析[J].浙江創(chuàng)傷外科,2016,21(3):563-564.
[5]王大令,王文鈺.全胸腔鏡與小切口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比較[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2): 231-234.
[6]李明學,王俊峰,付玉東,等.胸腔鏡輔助小切口與開胸肺葉切除術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對比[J].云南醫(yī)藥,2014,35(5):532-534.
[7]馬洪飚,黃偉,羅鋒,等.胸腔鏡單操作孔法與單孔法行肺葉切除術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效果比較[J].廣西醫(yī)學,2017,39(7): 971-973,986.
[8]孟慶山,唐東方,李昌盛,等.Ⅰ期非小細胞肺癌電視胸腔鏡與開胸肺葉切除術中淋巴結清掃的對比[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4(3): 8-9.
[9]朱小波,張茹 .胸腔鏡下肺葉切除治療早期非小細胞肺癌42例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7,9(20):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