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資產實物管理工作,一直是單位管理工作上的難點,天津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以下簡稱“天津市國土房管局”)機關服務中心堅持“生命周期化”管理模式,指導和推動各單位開展固定資產實物管理達標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近幾年,天津市國土房管局相繼頒布實施了《市國土房管局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細則》和《市國土房管局固定資產標準配置管理辦法》,標志著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步入規(guī)范化軌道。筆者認為,績效評價考核是推進、建立固定資產實物管理長效機制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績效評價機制的必要性
通過調研,基層單位固定資產實物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部分單位固定資產管理“重采購輕管理”“重使用輕處置”現(xiàn)象依然存在,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缺乏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對固定資產管理不能實現(xiàn)全程監(jiān)管;二是部分單位固定資產購置、使用、處置過程中存在盲目性、隨意性,缺乏定期的清查盤點,賬賬不符、賬實不符等問題時有發(fā)生,固定資產管理規(guī)范化程度有待進一步提高;三是固定資產重復配置、資產利用率不高、本位化思維等現(xiàn)象客觀存在,資產共享共用、調劑機制尚需進一步完善;四是部分單位長年以來實行“一張紙”的管理模式,雖有所好轉,但由于管理基礎薄弱,未引起足夠重視,導致資產管理不到位;五是固定資產管理缺乏內生動力和外部壓力,管與不管、管好管壞一個樣,監(jiān)督評價機制尚待進一步健全。因此,切實破解這些“頑疾”,研究探索固定資產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顯得十分必要。
在固定資產管理中引入績效評價機制,是從根本上提高各單位責任意識和績效觀念的必然要求;是及時發(fā)現(xiàn)并有效解決各單位固定資產管理中存在問題,提高資產使用效率的必要手段;是實現(xiàn)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相結合的重要橋梁;是強化監(jiān)管、落實責任,提升固定資產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是厲行節(jié)約,建設廉潔、高效政府的必然選擇。
二、借鑒經驗,因地制宜,開展固定資產績效評價工作
(一)開展調查研究,在學習中摸索
行政事業(yè)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在我國起步較晚,大多還處于理論研究階段,鮮有付諸實踐,而國家機關事務管理局(以下簡稱“國管局”)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面。2012年7月,國管局印發(fā)了《中央行政事業(yè)單位資產管理績效考評辦法(試行)》,同時確定以配置計劃執(zhí)行率等10大指標、25個具體考核點為評價指標,對中央行政事業(yè)單位進行資產管理績效考評。經對國管局開展的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進行調研,總結出一些值得借鑒的經驗:
一是績效評價要打好數(shù)據(jù)基礎,國管局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是在國有資產決算工作的基礎上進行的,中央國家機關每年的國有資產決算數(shù)據(jù)為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提供了必要條件。二是績效評價指標設置要精準、實用??冃гu價是對國有資產管理全過程的考察,所設置的指標要結合實際工作及管理現(xiàn)狀,既要精準抓住關鍵,又要實用便于操作。三是績效評價工作要具有導向性作用。如“配置計劃執(zhí)行率”指標可通過績效評價工作促進各單位增強配置計劃編報的合理性和執(zhí)行計劃的約束力,“政府集中采購率指標”可切實加大各單位執(zhí)行政府采購規(guī)章制度的力度。四是績效評價結果運用是關鍵。國管局將績效評價得分和排名情況以簡報形式在中央機關內進行通報,同時以專題報告形式上報國務院領導,起到了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的效果,對全面提升中央機關資產管理綜合水平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結合實際,突出特色,在實踐中創(chuàng)新
2015年8月,天津市國土房管局制定并印發(fā)了《市國土房管局國有資產管理績效評價辦法(試行)》。2016年3月,為進一步細化和推動文件落實,機關服務中心成立了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績效評價考核工作領導小組,對全局開展了2016年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績效評價考核活動。在整個工作中,績效評價指標設置是核心和關鍵,不僅要簡明扼要、合理合法,還要注重結合工作實際。根據(jù)局各單位職能和性質,開展績效評價工作,重點應關注固定資產管理過程的合法性、合規(guī)性,以及降低機關運行成本,提高使用率等方面。領導小組圍繞“保障、規(guī)范、節(jié)約、責任”的管理目標,提出了固定資產績效評價指標設置思路。指標體系總體包括兩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注重夯實基礎。涵蓋了固定資產實物管理機構和人員設置、資產管理軟件使用情況、固定資產標準配置情況、實物賬及保管清冊的建立、固定資產管理操作流程、固定資產檔案管理等內容。此次績效評價考核活動,是對近年來開展的固定資產實物管理達標活動的延續(xù),是對已達標單位的一次“回頭看”,進行再檢查、再完善,也是對未達標單位的一次督促和推動,使他們盡快彌補自身的差距。
第二部分主要突出改革創(chuàng)新。結合工作實際,設立了“資產調劑利用率、資產公開處置率、廢棄電器電子資產環(huán)?;厥章?、固定資產增長率”四項績效評價指標。其中,“資產調劑使用率”指單位通過調劑配置的資產數(shù)量與年度配置資產總量的比率,旨在提高各單位資產利用率和財政資產使用效益,優(yōu)化資產配置;“資產公開處置率”指單位資產處置(報廢除外)通過公開處置的資產數(shù)量與年度資產處置總量的比率,旨在促進各單位規(guī)范資產處置流程,做到公開公正,實現(xiàn)處置收益的透明和最大化;“廢棄電器電子資產環(huán)?;厥章省敝竼挝荒甓拳h(huán)?;厥諒U棄電器電子類資產金額與全年處置的廢棄電器電子資產金額的比率,旨在考核各單位電子類資產的環(huán)?;厥涨闆r,落實國家有關政策,促進環(huán)境保護和節(jié)約型機關建設;“固定資產增長率”指單位年度增加的固定資產與年初固定資產的比率。旨在考核各單位固定資產變化情況,提高各單位資產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實現(xiàn)的效果
實行全覆蓋檢查考核,是天津市國土房管局機關服務中心落實固定資產實物管理規(guī)范化、標準化、信息化工作思路上的一次實踐探索。
(一)實現(xiàn)了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相結合
通過資產與預算相結合,管控總量、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有效緩解單位、部門之間資產占有水平不均衡的狀況,促進了資源配置的合理化,提高了全局層面上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最大程度節(jié)約了辦公經費支出。endprint
(二)實現(xiàn)了資產管理與財務管理、實物管理與價值管理相結合
通過對業(yè)務流程、規(guī)章制度等進行規(guī)范化、標準化管理,使大部分單位做到了賬賬相符、賬實相符。績效評價結果在全局一定范圍內進行公開,以通報的形式客觀反映真實情況,進一步提升了各單位固定資產實物管理水平。
(三)能夠摸清全局各單位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總體水平,以績效得分方式將其量化,變無形為有形,變宏觀為具體
管理部門通過分析存在的共性問題,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為制定完善全局固定資產實物管理提供依據(jù),對各單位的指導和推動更具針對性。
四、以績效評價為基,注重搞好結合,不斷建立固定資產實物管理長效機制
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績效評價工作是加強固定資產管理的一項創(chuàng)新手段,如何建立和完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以實現(xiàn)規(guī)范固定資產管理活動、降低機關運行成本的管理目標,需要運用新思路、新方法去不斷摸索和實踐。固定資產管理是一門綜合學問,需不斷做好“結合”的文章,才能逐漸建立起科學規(guī)范、完整配套、務實管用的長效機制。
(一)要搞好與制度流程的結合
以《固定資產實物管理細則》和《固定資產標準配置管理辦法》為綱,堅持固定資產的“生命周期化”管理,事前根據(jù)年度預算合理編制固定資產的購置計劃;事中完善固定資產的驗收、入庫、領用、粘貼條碼、錄入系統(tǒng)等流程,做到賬賬相符、賬實相符;事后及時做好固定資產的處置和賬務核銷等工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二)要搞好與崗位責任制的結合
要落實好固定資產的層級管理,建立崗位責任制,明確責任人。實行單位主要領導為全面責任人、分管領導為主要責任人、使用部門負責人為直接責任人的三級管理責任制。加強崗位培訓,不斷增強相關人員的管理意識和業(yè)務水平,建立一支高水平的資產管理隊伍。
(三)要搞好與科技手段的結合
大力推行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逐步將“一張紙”“一套表”的管理模式向“一套系統(tǒng)”轉變,擺脫傳統(tǒng)繁瑣的機械模式,避免數(shù)據(jù)處理錯漏現(xiàn)象,不斷提升資產數(shù)據(jù)的傳遞效率和資產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利用科技化手段實現(xiàn)對全局資產的“宏觀調控”,及時登記和掌握各單位固定資產的增減變動、庫存情況,建立“閑置資產公物倉”,合理組織和調配閑置資產,促進閑置資產再利用,節(jié)約資金,降低成本,避免浪費,提高資產使用效益。
王春敏/責任編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