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雪
河南省新野縣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河南新野 473500
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是哺乳動物血液中的有形成分之一,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質(zhì)裂解脫落下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塊胞質(zhì),體積小,無細胞核,無規(guī)則形狀[1-2]。血小板在止血、傷口愈合、炎癥反應和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3-4]。在臨床上,血小板減少主要由血小板生成障礙性疾病和血小板破壞增多性疾病引起[5]。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的疾病,主要累及細胞系,白細胞數(shù)目增多,血小板減少等癥狀[6]。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常常累及人體的血液系統(tǒng),具體癥狀有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7]。因此本研究選擇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代表的血小板生成障礙性疾病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為代表的血小板破壞增多性疾病,來探討血小板減少患者的血涂片和骨髓象的特點。
選取我院2014年4月~2017年4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76例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80例的臨床資料作為本次試驗的數(shù)據(jù)來源。急性白血病患者:男40例,女36例,年齡6~70歲,平均(41.6±4.8)歲,病程1~3年。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男44例,女36例,年齡7~69歲,平均(40.5±4.2)歲,病程1~8年。
1.2.1 檢測方法 采用EDTA抗凝血劑對患者進行檢測,血細胞計數(shù)檢查儀器選用Sysmes-XE 2100血細胞分析儀,常規(guī)瑞氏染色所用涂片需要符合厚薄合適以及涂片均勻的要求,對外周血涂片、骨髓涂片等進行染色。外周血涂片以及骨髓涂片所用的瑞氏-姬姆薩染色液和NAP試劑選用來自珠海貝索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血涂片用油鏡選出100個白細胞,計算出百分比,并觀察細胞形態(tài);骨髓涂片先觀察細胞增生度,統(tǒng)計巨核細胞數(shù),后用油鏡計數(shù)200個有核細胞,并進行分類和細胞學形態(tài)觀察。另外還需進行血常規(guī)檢查。
1.2.2 檢測數(shù)據(jù)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統(tǒng)計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血象檢查結(jié)果,包括外周血血紅蛋白(hemoglobin,HGB)含量、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血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數(shù)目。骨髓象:有核細胞增生程度、粒/紅細胞比值,以及粒細胞形態(tài)特點。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血象:血血紅蛋白(hemoglobin,HGB)含量、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WBC)及血血小板(blood platelet,PLT);骨髓象:骨髓增生度、粒系增生情況、紅系增生情況、淋巴細胞情況及巨核細胞增生情況。
76例患者的血常規(guī)檢查結(jié)果:WBC:47.4×109/L者4例,47.9×109/L者4例,(50~100)×109/L之間者8例,平均88.3×109/L,(100~300)×109/L者 40例,平 均 199.5×109/L,300×109/L以上 者 20例,平 均 498.2×109/L;HGB:輕 度 貧 血(91~110)g/L者20例,中度貧血(90~61)g/L者22例,重度貧血(60~31)g/L者24例,HGB正常者10例。PLT:90×109/L< PLT< 100×109/L者 35例,70×109/L<PLT<90×109/L者26例,PLT<70×109/L者16例。另外,從血涂片可看出,白細胞分布出現(xiàn)異常增多,粒細胞各階段均可見到,中性粒細胞和晚幼粒細胞增多。另外,可見到晚幼紅細胞這74例。能看到大血小板和畸形血小板患者67例。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是由于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的疾病,主要累及細胞系,白細胞數(shù)目增多,血小板減少等癥狀。骨髓中有核細胞明顯活躍,其中極度活躍63例,粒細胞與紅細胞比例為(4.4~65):1,粒細胞異常增多。另外各階段細胞明顯增多,以中性中幼粒及以下階段細胞增多為主,嗜酸性及嗜堿性粒細胞同時增多。56例患者易見小巨核細胞,另外可見小巨核細胞產(chǎn)血小板現(xiàn)象。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會引起外周血中患者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含量降低,且會引起全血細胞減少。80例患者的 HGB含量為(83.98±13.86)g/L,WBC含 量 為(2.71±0.69)×109/L,PLT含 量 為(77.86±26.52)×109/L。另外,80名患者患有不同程度的血液疾病具體見表1。
表1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血液異常情況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常常累及人體的血液系統(tǒng),具體癥狀有貧血、白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損害主要為骨髓各系增殖受到抑制,少數(shù)發(fā)生再生障礙,骨髓受累程度比外周血要輕。見表2。
表2 患者骨髓象變化情況
血小板(blood platelet)是從骨髓成熟的巨核細胞質(zhì)裂解脫落下來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塊胞質(zhì)。血小板在止血、傷口愈合、炎癥反應和血栓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還有保護血管內(nèi)皮、參與內(nèi)皮修復等作用[8-9]。血小板減少主要由兩種原因,一種為血小板生成減少,如再生障礙性貧血、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骨髓纖維化[10];另一種為血小板破壞過多,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11]、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12]、過敏性藥物損傷[13]、傷寒等。血液中的血小板數(shù)低于10萬/μL(100×109/L)為血小板減少,低于5萬/μL(50×109/L)則有出血危險[14]。血象和骨髓象是血液疾病檢測的基本手段,是掌握患者詳細病情、早期診斷的重要依據(jù),為制定合理、有效方法提供依據(jù)[15]。因此,我們選擇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為代表的血小板生成減少疾病和以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為代表的血小板破壞過多疾病,來探究血象和骨髓象在血小板減少患者中的特點。
通過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血象分析,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會引起患者血紅蛋白含量顯著下降;白細胞大量由骨髓釋放至血液,引起血液中白細胞增多;血小板含量下降。骨髓象分析得出,骨髓增生明顯活躍,極度活躍63例,占比82.89%;粒系各階段細胞均明顯增多,以中性中幼細胞為主;巨核細胞明顯增多,紅細胞相對減少。通過對慢性粒細胞血象和骨髓象的分析,我們了解了在血小板生成減少的疾病中,血小板的變化特點。對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的血象和骨髓象分析得出,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損害主要為骨髓各系增殖受到抑制,少數(shù)發(fā)生再生障礙,骨髓受累程度比外周血要輕。外周血中患者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含量降低,且會引起全血細胞減少。因此,了解血小板減少的血象和骨髓象特點,對血小板減少患者進行血象和骨髓象的分析有助于對疾病進行有效預測。
綜上所述,當患者體內(nèi)出現(xiàn)血細胞減少,其血象和骨髓象均會引起一定的變換。因此,通過血象和骨髓象的分析,可較好為醫(yī)生診斷病情提供重要依據(jù),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Ilhanmutlu A,Starlinger P,Perkmann T,et al.Plasma fibrinogen and blood platelet counts are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 to neoadjuvant therapy in esophageal cancer[J].Biomarkers in Medicine,2015,9(4):327-335.
[2] 文瑞婷,楊志剛,龍杰,等.血小板生成素對血小板減少性疾病鑒別診斷及療效判斷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6,20(6):955-958.
[3] 李娟,李春堅.抗血小板藥物作用機制及相關(guān)問題[J].中國實用內(nèi)科雜志,2015,35(1):8-13.
[4] Matowicka-Karna J.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ctivation of blood platelets and coagulation disorder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J].Postepy Hig Med Dosw,2016,70:305-312.
[5] 杜雨.血小板參數(shù)及凝血指標檢測對肝硬化患者預后判斷的作用分析[J].醫(yī)藥與保健,2017,25(2):54-54.
[6] Bellavia D,Raimondo S,Calabrese G,et al.Interleukin 3- receptor targeted exosomes inhibit in vitro and in vivo 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 cell growth[J].Theranostics,2017,7(5):1333.
[7] 王維娟,李向培.抗血小板生成素及其受體抗體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并發(fā)血小板減少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2017,11(2):156-160.
[8] 孫振朕,朱科明,鄧小明.血小板和中性粒細胞在膿毒癥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11,23(8):502-504.
[9] 王延朋.白介素-11對比重組人血小板生成素在化療后血小板減少中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22):181-182.
[10] 毛建平,王瑩,賈韜,等.重組人白細胞介素-11治療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小板減少的臨床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2016,26(7):116-119.
[11] 陳哲,田新平.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相關(guān)血小板減少治療現(xiàn)狀[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2015(1):61-66.
[12] 劉家華,徐軍發(fā),鐘明,等.CD4+CD25+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在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調(diào)節(jié)作用[J].國際兒科學雜志,2016,23(8):382-384.
[13] 陳艷芳,馮霞,王若倫.依達拉奉致嚴重肝損傷及血小板減少[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15,17(4):300-301.
[14] 林金煌,許光輝,柯麗軍.血小板檢測參數(shù)的正常參考值范圍及臨床意義[J].重慶醫(yī)學,2006, 35(23):2164-2165.
[15] Nicolato RC,de Abreu RT,Roatt BM,et al.Clinical Forms of Canine Visceral Leishmaniasis in Naturally Leishmania infantum-Infected Dogs and Related Myelogram and Hemogram Changes[J].Plos One,2013,8(12):e8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