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安
摘 要:教育目的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育人”。對學生進行有效德育,對促進其身心健康協(xié)調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而小學是基礎教育核心組成部分,小學生思維尚不成熟,易受大環(huán)境影響,更需要有效的德育。但實際上,當前小學德育中存在諸多問題,有時候并不能發(fā)揮教育職能。因此,為提升小學德育質量,針對小學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展開探究。
關鍵詞:小學教育;德育;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德育一直以來都是各階段教育的重要內容,對學生人格品行的形成有直接影響,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法律觀、社會觀、價值觀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環(huán)境不斷變化,教育環(huán)境也已發(fā)生改變,所以當前小學德育實踐面臨諸多問題,導致很多時候無法取得預期教學效益,學生認同度較低。若想提高德育有效性,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就要積極解決當前德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德育職能
德育能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行為習慣和思想傾向[1]。新時代背景下,小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這些信息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而小學生的思維和心智尚不成熟,是非判斷能力和信息識別能力薄弱,易受到負面信息影響和侵害,非常有必要采取正面教育引導措施。因此,小學教育階段應積極發(fā)揮德育職能,在教學授業(yè)的同時,加強德育,促進“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
二、小學德育中存在的問題
從前文對小學德育職能的分析可知,展開有效德育對學生成長非常有意義。但實際上小學德育現(xiàn)狀并不理想,存在諸多問題,教育有效性受到了嚴重制約。下面探討小學德育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時代性
當前小學德育不論教育內容還是教育方式都缺乏時代性,已難以適應當前教育環(huán)境。當代小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備受家長寵愛,傳統(tǒng)說服教育已難獲得學生認同,不能取得預期德育效果。然而,實際上很多小學沒有根據(jù)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對德育內容與教育方法進行改革,導致德育流于形式,未能對學生心理產生影響[2]。
2.教師專業(yè)素質有待提升
教師不僅是教育活動的實施者和組織者,更是學生的榜樣,是學生想要學習的人,很多時候引導著學生的思想,教師自身素質關系到德育的成敗。然而,通過相關資料調查發(fā)現(xiàn),當前一部分教師并不符合職業(yè)要求,思想素質與心理素質并不高,在教學實踐活動開展中存在諸多問題,一些時候甚至成為錯誤典范,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德育的認同感。
3.教育過程忽視學生主體性
德育實踐的核心是學生,而不是教師。但實際上很多小學德育實踐中,忽視學生的主體性,整個德育過程以教師為中心,缺乏對德育有效性的重視[3]。還有一些小學由于過分重視學生文化課成績,忽視學生人格品行培養(yǎng),私自串課,占用大量德育課時,造成德育功能難以得到有效發(fā)揮,顯然這已偏離素質教育初衷。
三、小學德育中存在問題的對策
德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內容,解決當前小學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對于促進基礎教育發(fā)展有重要意義。因此,下面探討小學德育中問題的對策。
1.更新德育模式
若想有效發(fā)揮德育職能,必須堅持德育的與時俱進,要強化德育的先進性和時代性。因此,教學實踐中應根據(jù)當前教育的環(huán)境變化,結合德育目標和學生心理特點,更新德育內容和形式,對教育內容進行調整,使德育貼合實際。與時代相符的教育內容能使學生產生認同感,能調動學生積極性,才能保障德育的有效性。
2.提升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是教育活動開展的關鍵要素,關乎教育成敗。從教師自身角度來講,應加強自我完善,嚴于律己,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作為校方,應在提高對德育重視度的同時,加強對教師的再教育,積極組織教師進行思想政治學習,加強教師培訓,從而提升教師綜合素質,建設高質量的教師團隊。另一方面,應盡快完善教師考評制度,使教師對教育提高重視。
3.應用多元化教育方法
教育方法關乎教育質量,顯然傳統(tǒng)教育方法已難以取得預期德育效果。因此,德育應更新教育理念,運用更多現(xiàn)代的教育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構建一種以“學”為中心的德育模式。例如,引入合作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如,應用分層教學法,在德育中基于學生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以此強化德育針對性。
德育對小學生身心發(fā)展、人格品行養(yǎng)成都有重要影響。但是,當前小學德育有效性并不理想,教育實踐活動中存在著諸多問題。因此,小學德育應基于當前教育環(huán)境,結合德育需要,加強德育改革,融入多種教育方法,加強教育團隊的建設。
參考文獻:
[1]楊曉艷.論述小學德育教育的意義、內容和途徑[J].課外語文,2017(16).
[2]賴文.試析小學德育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措施[J].時代教育,2016(2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