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艷
小學低段是學生學習漢字的基礎學段,教師在寫字教學時要在扎實指導、充分練習的基礎上進行優(yōu)化,讓學生在寫字中傳承民族文化,感受漢字魅力。
那么,怎樣在第一學段為學生打好寫字基礎呢?我們認為該年齡段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將直觀的“觀察比較法”引入寫字教學不失為良策。筆者試以本班學生為對象,進行了下述教學探索:
一、觀察比較,感書寫筆順之規(guī)范
漢字是我們漢語文化的載體,其使用者書寫的規(guī)范性需要得到保證,而漢字的筆順在規(guī)范漢字的過程中是最基礎的,但同時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筆順寫字,是小學寫字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漢字的書寫筆順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每個漢字都有各自的書寫順序。按正確的筆順書寫,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漢字書寫的速度,使?jié)h字的書寫更加清楚、勻稱、美觀,還能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的學習習慣。
2016年秋季,全新一年級部編本語文教材投入使用,其中一大亮點就是寫字教學要突出重點提示筆畫、筆順的教學,注重漢字的書寫筆順是本冊教材的重要特點。一般的漢字都遵循先撇后捺、先橫后豎、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間后兩邊這樣的基本規(guī)律。那么,有時候碰到學生易錯的特殊情況的字時怎么辦呢?
筆者在教學時,引入觀察比較法,把兩個筆順容易弄混淆的字放在一起比較,如“乃和及”,讓學生在自己觀察筆勢的基礎上得出前者筆順是橫折折折鉤、撇,而后者筆順是撇、橫折折撇、捺;另外還可以出示優(yōu)秀行書書法與楷書字比較,加強對于易錯字筆順的記憶,效果良好。比如“為”字的筆順,學生很容易誤為先寫“力”,再加兩點。如果知道了簡化字“為”是從繁體字的行書楷化而來,它的筆順問題就很好理解了。圖1的“為”運筆路線清晰可見,由此學生就很容易得出楷書的筆順是:點、撇、橫折鉤、點。圖2的“火”更加明顯地顯示它的筆順是:點、短撇、長撇、捺。
二、觀察比較,感書寫筆畫之美觀
每一個漢字都是由基本筆畫構成的,因此,寫字時應從練習寫筆畫開始。筆畫的訓練一般按照先規(guī)范,后變化的規(guī)律,即書法上常說的“先入格,后出格”。規(guī)范就是“橫平豎直左撇右捺”,變化則看同樣的筆畫在不同的位置或不同的字中的不同表現(xiàn)。那么,怎樣才能抓好筆畫教學,具體做法如下:
(一)形狀比較找特征
筆畫線條的粗細長短、平斜曲直是學生對筆畫形狀的第一感覺。同一漢字中同一類筆畫或不同類筆畫因其位置不同,其長短粗細都不同。所以在讀帖時,要求學生仔細觀察筆畫形狀,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比較方法,準確地比較出筆畫線條的粗細長短和各自特征。
漢字中的有些筆畫就像一母多胞的兄弟姐妹,名字中都帶有同一個字,寫法卻不同,比如“撇”分為“短撇、長撇、平撇、斜撇”和“豎撇”。試想,如果學生不懂得觀察區(qū)分,把所有漢字中的“撇”都寫成一個樣,寫出來的字怎會美觀呢?
一年級《日月水火》這篇課文需要書寫“禾、火”,其中包含了“平撇”、“斜撇”和“豎撇”這幾個相似筆畫,于是筆者先讓學生比一比兩個字中的“撇”有什么不同。眼尖的學生發(fā)現(xiàn)“禾”有兩個撇,一筆短平,一筆稍長斜,而“火”的撇最長,最直。筆者再引導學生比較發(fā)現(xiàn)“豎撇”的上半部分是“豎”,下半部分是“撇”,最后告訴學生看似相同的筆畫其實在不同的字中是有變化的,我們要留心觀察,這樣才能把字寫漂亮。
除了撇的比較,還有長橫與短橫,懸針豎與垂露豎,豎鉤與彎鉤等相似筆畫的比較。在比較的基礎上再進行用筆方法講授,使學生掌握從下筆到收筆的正確運筆方法,從而寫出規(guī)范美觀的字。
(二)角度比較分高低
一年級學生由于沒有幾何方面的知識,對筆畫揚起的角度大小不能準確區(qū)分,有的把每一橫都寫得非常水平;有的把橫折的折都寫成了垂直的了。為了矯正這些通病,我們可以用度量比較角度大小,并區(qū)別筆畫線條揚起的高低,確定下筆和收筆的位置。
練習書法的人都知道,如果把字中的“橫”和“豎”寫得一樣平直沒有變化一定是失敗的。所以教師要指導學生理解所謂“橫平豎直”并不是要把“橫”和“豎”寫得水平筆直沒有變化。
《金木水火土》是一年級學寫生字的第一課,在教寫“三”字時,先指導學生區(qū)分了“橫” 的長短后再請學生書寫,隨即將學生寫的“水平三”(圖3)投影到屏幕上請學生觀察,說說感受,許多學生一看便說覺得不夠好看。筆者又將范字對比投影,學生立刻發(fā)現(xiàn)原來范字里的“橫”都是微微傾斜的。接著筆者又在范字的每一橫下面畫了一條水平線(圖4),引導學生觀察每一橫的角度,借用量角器量一量傾斜的角度很小很小,最后得出結論書寫“橫”時要起筆低、收筆稍高才顯得美觀。
此外,我們可以用角度比較的方法寫好斜撇和斜捺:如“禾”、“木”、“文”等字的斜撇和斜捺筆畫是對稱的,盡管兩種筆畫不同,但這兩種筆畫,同在一個位置上下筆,各自向左右的下方運筆,傾斜的角度和線條長短一樣,形成對稱美。另外,還有斜捺和平捺,斜撇與豎撇,平撇和斜撇等,都可以讓學生在區(qū)分角度之時把字寫美觀。
(三)點畫比較明方位
書法中的漢字實際上就是由不同方向的點畫組成,點畫的方向也就是書法形式、書法造型中一個最基本的要素。任何一個點畫,不管是直點畫還是曲點畫,都有一定的方向性。臨帖時,如果你對點畫的方向判斷不準確,你就寫不出點畫的那些變化,寫的字就很呆板。所以在寫字教學中,觀察比較點畫的方位是很有必要的。
部編語文教材一上要寫的字中有“來”和“半”,這兩個字里的點屬于相向點,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得出:它們下筆分別在左右方,但左右兩點都朝中間收筆出鋒?!皷|”、“小”、“少”、“心”等字中有相背點,比較得出左點和右點下筆相向,收筆相背。還有同在一個字中出現(xiàn)四種點畫以上的字,包括撇點和挑點,各點方位不同,形態(tài)各異,如“綠”、“涵”等字。這樣的觀察比較練習得多了,學生在獨自臨帖的過程中對于各種筆畫的方位把握自然就更加得心應手了。endprint
三、觀察比較,感書寫結構之嚴謹
“結構者,謀略也。”間架結構是漢字書寫的基本技法。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觀察范字的同時估量推測字的結構比例,寫出字的最佳形態(tài)。
(一)黑白比較知疏密
在書法中,字的結構安排往往是“疏可走馬,密不插針”。在教學時,引導學生比較“黑”與“白”的劃分,做到“守白留黑”。
守白就是指學生在書寫時通過筆畫對漢字內部的劃分,但許多學生在書寫時喜歡將筆畫隨意擺放,如很多同學將《口耳目》這一課的“目”寫成了圖5,其原因就是沒能注意中間的兩“短橫”對字的內部空間“白”的分割。于是,我在教寫“目”字時,挑選學生寫得規(guī)范的和筆畫分割不當?shù)淖滞队霸谄聊簧希垖W生觀察哪個字看起來更加美觀,后又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目”字中兩橫將字上半部分劃分成了兩個相等的空間,寫的時候不可偏上也不可偏下。還有“耳”、“月”、“田”等字都可以用這樣的方法。
留黑就是指書寫合體字時各部分之間交錯筆畫的位置安排,許多學生在平時書寫合體字常常不注意細節(jié),把本不該交叉的筆畫交叉在一起,比如《日月明》中出現(xiàn)了合體字“林”,由于是左右結構的合體字,許多學生將左邊“木” 的“點”和右邊“木” 的“撇”粘在了一起甚至讓他們互相交叉(圖6),看起來十分局促。筆者在教寫時讓學生將自己寫的字與范字作比較,學生發(fā)現(xiàn)左邊的筆畫應該給右邊的筆畫讓路,如果互不謙讓,不留空隙,左右兩邊就會產生矛盾,影響整個字的形象。所以教師在指導寫合體字時,要讓學生注意鄰近筆畫之間的穿插謙讓。
其實,所謂“守白留黑”就是要讓學生通過比較掌握漢字書寫時的筆畫擺放位置,掌握漢字的內部結構。而要掌握這一點光靠一兩個字的比較是無法掌握的,必須貫穿與寫字教學的過程,時時強調。
(二)結構比較析形美
字結構布局的基本原則是:力求平衡并在平衡的基礎上求得變化。要臨寫好字的結構就要認真研究把握這一基本原則。但字的結構類型眾多,千變萬化,需要仔細讀帖比較觀察。首先要看清其外觀是長方形還是正方形,是寬扁還是栯圓等,這樣才能比較準確地把握四周筆畫的伸縮度。其次,要研究漢字各個部分的空間占位及相互聯(lián)系方式。如,左右結構字就要觀察比較它的左右占位情況:看它是平分還是寬窄不等、是參差錯落還是上平下齊等。最后,要比較分析字各部分的聯(lián)系狀況:有的左右斷開,但筆斷意連;有的體勢傾斜呼應,化險為夷;有的穿插深入,渾然一體;有的直接粘連,情同手足等等。如此這樣的深入觀察比較方可做到胸有成竹,加之認真練習,便可把握其結構方法,寫出形態(tài)美觀的字來。
總之,引導學生在寫字過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比較,既有助于學生正確把握漢字的筆順、筆畫和結構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書寫水平和欣賞能力,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練字興趣和細心觀察的能力。
(湖州市弁南小學 浙江湖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