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電圖是臨床工作中應用的一種常見方法[1-2]。肌電圖儀一般包括放大器、示波器、記錄儀、監(jiān)聽器、刺激器和平均器等組成部分;現(xiàn)代的肌電圖儀還有多種附件及電子記憶系統(tǒng)等[3-4]。本研究就肌電圖操作者高頻聽力損傷展開分析。
選取2015年8月—2017年10月多所不同級別醫(yī)院和診療機構的專業(yè)肌電圖操作醫(yī)師101名納入研究;年齡分布于21~55歲;從事肌電圖操作的工齡1~22年。
研究中對受試對象進行聽力學檢查,記錄氣傳導聽力在4 000 Hz、6 000 Hz、8 000 Hz 3個高頻頻率上的聽力情況;分別以不超過20 dB為正常,此3個高頻頻段左右耳聽閾值相加為高頻聽力累加值,以不超過210 dB為正常。討論肌電圖操作者高頻聽力損傷現(xiàn)狀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兩獨立樣本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受試對象一般情況特征分布,詳見表1所示。
表1 受試對象一般情況以及基線特征分布
高頻聽力受損在受試對象中,總體異常率為16.83%;Ⅰ級聽力損傷的操作者所占構成比例最高,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所示。
表2 受試對象聽力受損的性別分布特征
本研究中受試對象的聽力損傷受到年齡、工作時間的影響,詳情見表3,表4所示。
表3 受試對象聽力受損的年齡分布特征 [n(%)]
表4 受試對象聽力受損的不同工作時長分布特征 [n(%)]
噪聲的危害存在于眾多職業(yè)環(huán)境之中,醫(yī)療衛(wèi)生領域,特別是一些檢驗科室,存在潛在的噪聲污染[5-6]。噪聲損傷具有自己的特征,與工齡、接觸噪音的時間等會存在關聯(lián),另外工作者的年齡也產生影響等[7-8]。本研究中,肌電圖操作者中高頻聽力異常率為16.83%,主要以Ⅰ級聽力損傷為主。無論以人數計算還是以耳數評價,年齡超過50歲的聽力異常檢出率最高;在Ⅰ級聽力損傷者中年齡小于30歲者比例最高,Ⅱ、Ⅲ級損傷者中30~40歲比例最高,Ⅳ損害中則以50歲以上的操作者所占比例最高。本次研究中無論以人數計算還是以耳數評價,年齡超過50歲的聽力異常檢出率最高;在Ⅰ、Ⅳ級聽力損傷者中平均肌電圖操作時間在6~8小時者比例最高,Ⅱ、Ⅲ級損傷者中分別以小于4小時和多于8小時者比例最高。
綜上提示,肌電圖操作者中存在著較輕的高頻聽力損傷,同時受到年齡、工作時間的影響。
[1]吳洪,冉春風.表面肌電圖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8,12(39):7739-7743.
[2]柳三鳳,王漢龍,翁文水,等.肌電圖應用于輔助診斷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6,6(3):21-24,32.
[3]任君.噪聲性聽力損傷相關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17,44(24):235-238.
[4]胡世杰.我國職業(yè)病診斷與鑒定制度性質試析[J].中國職業(yè)醫(yī)學,2008,35(1):49-50.
[5]張旭慧,張磊,夏予勇,等.非穩(wěn)態(tài)噪聲與作業(yè)工人高頻聽力損失的劑量-反應關系研究[J].浙江預防醫(yī)學,2015,18(5):433-435.
[6]葉輝, 李剛, 莊標,等 .噪聲性聾與頻率相關性研究[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6,37(25):3201-3203.
[7]李建華.表面肌電圖的康復臨床評估應用進展[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4,11(5):4-6.
[8]黃萍,錢念東,齊進,等.頸肩痛患者頸肩部肌肉的表面肌電圖特征 [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4,18(24):3855-3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