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對于文章的整體感知是閱讀教學的基礎部分之一。教師需要引領學生從文章細節(jié)出發(fā),按照文章的邏輯順序依次了解文章人物形象、劇情發(fā)展以及整體結構,并最終實現(xiàn)對于文章的整體感知。
關鍵詞:整體感知;閱讀教學;高效
在對某一篇文章進行整體感知時,學生要從文章的整體出發(fā),并在整體的基礎上延伸至對于細節(jié)的研究,隨后回歸整體完成感知。本文簡要敘述了如何通過整體感知提高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期望能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
一、研究文本的人物形象
在篇幅較長的記敘文或者故事類文章中,一般會出現(xiàn)多個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之間存在的直接或者間接的關聯(lián)性,且每一個人物形象均象征著某種意義。也正是通過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才能逐步推動劇情的發(fā)展,體現(xiàn)作者創(chuàng)作的本意。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首先從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出發(fā),讓學生明確文章中人物形象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從而實現(xiàn)對于文章的初步感知。
例如:在學習《螳螂捕蟬》時,學生需要在初次閱讀的過程中了解到文章中出現(xiàn)幾個人物形象,人物與人物之間存在著何種的關系,每一個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義是什么。隨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憑借自身對于人物形象的理解,使用一段話概括一個人物形象。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概括出的內(nèi)容聯(lián)系到一起,最終形成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由此可見,對于人物形象的塑造是故事類文本的基本成分,對人物形象的研究即可視作對文章主體內(nèi)容的研究。這種閱讀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簡化文本內(nèi)容,提高閱讀的效率。
二、關注文本重點語句
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文本形式,文章中均會出現(xiàn)點明主題或者體現(xiàn)核心觀念的重點語句。此部分內(nèi)容不僅言簡意賅,且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象征意義。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引領學生去尋找文本的重點語句,并在重點語句的基礎上完成對于文章的感知。
例如:《輪椅上的霍金》通過大量對于細節(jié)的刻畫講述了科學家霍金傳奇的一生。由于該篇文章為譯文,因而在結構形式上存在著明顯的缺陷,從而導致文章整體較為混亂,段落與段落之間缺少有效的銜接和關聯(lián)。此外,該篇文章講述了霍金的性格、品質(zhì)、成就等大量的內(nèi)容,信息量較大,學生在閱讀時難免會出現(xiàn)無法理解的情況。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初讀時從文章中尋找到起承上啟下作用或者概括總結作用的句子,并最終使用兩個關鍵詞來形容霍金,分別是“物理天才”和“生活強者”。找準文章關鍵詞之后,教師要求學生在關鍵詞的基礎上走進文章中去看待霍金。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建立表格的形式,讓學生將描寫霍金學術成就的內(nèi)容及生活層面的內(nèi)容填寫在表格中,從而實現(xiàn)對于文章整體的把握。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重點詞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價值不可忽視。尤其是對于閱讀者而言,找準了重點詞句則意味著找到了文章的核心,這對于理清文章結構和思路有著直接的幫助作用。
三、理清文章結構
理清文章結構是實現(xiàn)整體感知的基礎所在。文章結構不僅僅包括了整體的框架,更能體現(xiàn)作者創(chuàng)作的初衷。
例如:文章《黃果樹瀑布》是一篇描寫風景類的文章,其敘述順序以作者的游覽順序為主。因此,在閱讀該篇文章時,教師要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了解到作者的游覽順序,并結合文章的細節(jié)去分析作者是通過何種角度觀賞黃果樹瀑布景觀的。這樣一來,學生可以輕易發(fā)現(xiàn)隨著作者觀察視角的不同,黃果樹瀑布給作者所帶來的震撼及感受也不盡相同。從本案例可以看出,教師在閱讀教學時從文章的敘事結構順序出發(fā),幫助學生實現(xiàn)了對于文章的認知。但這種整體感知角度并非能夠應用在全部的文章中,只有在閱讀具備明確邏輯順序的文章才可以進行使用。
四、關注文章課題
文章課題可以稱為是對文章整體的總結,也可以稱為是對文章的簡要概括。在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分析文章的題目,并在題目的基礎上開展對于文章的閱讀。
例如:《鄭和遠航》這篇文章在課題上明確說明了文本的內(nèi)容,而學生也可以從課題中尋找到文本的核心,即“遠航”二字。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將其帶入到文本中進行閱讀,逐步熟知文本整體。而在學習傳記類的文章時,文本的課題一般會直觀體現(xiàn)文本的主體,教師則應當圍繞文本所敘述的人物形象,引領學生去文本中尋找與主要人物形象相關的內(nèi)容,體會文章作者創(chuàng)作的本意,了解文章的內(nèi)涵。此外,有的文章在課題方面會采取象征性的手法,讓某一事物成為作者精神及情感的寄托,如《第一朵杏花》等。學生在面對此類文章時要將文章作者與象征性的事物結合在一起,梳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尋找二者的聯(lián)系性,最終實現(xiàn)感知文章中心思想的目的。
綜上所述,整體感知對于閱讀教學的開展有著直接的促進作用。教師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引領學生從多個角度感知文章,學會從不同視角看待文章。
參考文獻:
[1]陸永宏.整體感知,讓閱讀教學更高效[J].小學教學參考, 2018(10).
[2]劉翠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怎樣才能更高效[J].散文百家旬刊,2015(2):25.
[3]孔秀蘭.基于整體感知的閱讀教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