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水記
摘 要:小學生作為校園學習主體的一部分,不僅人數(shù)眾多,而且也是最費心的一個學習主體。該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階段,對教育的需求度很高,該階段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直接影響著小學生日后的成長。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及早對小學生進行德育,可以很好地讓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性,因此,社會和教育機構對小學德育給予了很大的重視。通過提升小學德育的意義對如何提升小學德育的實效性展開探討,希望能給小學德育方面提供一份有價值的參考,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小學;德育;實效性
對人才需求標準有了很大的提升,除了專業(yè)性技能之外,對人員的綜合素質越來越重視,特別是道德品質。雖然我國文化對于禮儀道義的研究非常深入,其孔孟思想被各國研究和效仿,但隨著經濟發(fā)展,道德品質與文化信仰并無硬性約定,素質的好壞全憑自律,加上教育機構從低年組開始就貫徹應試科目的培養(yǎng),德育成為被忽視的環(huán)節(jié),而這一現(xiàn)象導致了很多受到高等教育,有著優(yōu)秀學歷的精英缺乏良好的道德素質,甚至因品性的劣質將自身的才華與學識用在錯誤的地方,給社會和國家?guī)韲乐氐耐{和損失。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德育重新得到了重視。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這特殊的教學階段中實施德育,對學生和教師乃至社會都有巨大的受益,然而由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并未將德育作為主流教學科目,教師在實踐德育過程中缺乏一定的經驗,困難重重,難以很好地、有效地落實德育,為此,本文將對小學德育的實效性進行探討,并提出對應策略。
一、提升小學德育的必要性
1.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盡管德育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但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主導,都會對學生的德育問題進行不同程度的提點,但是這種提點只是所謂教學中的一項輔助工作,并沒有單獨地將德育設置成獨立的一項課程去落實和培養(yǎng),以至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受到的德育非常淺薄和有效,學生的德育素質無法得到足夠的引導而變得差異很大,并且這種差異從小學起就存在,一直伴隨著學生的成長,直至踏入社會。
當前,在國際接軌的環(huán)境背景中,國家之間在每一個細節(jié)處都在不斷地為自己塑建競爭優(yōu)勢,這對現(xiàn)在人的素質給予了極大的挑戰(zhàn)。德育的養(yǎng)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不僅作為一項修煉的功課,也將作為一個社會居民生活中不可摒棄的一部分。因此,對待德育必須要從小抓起,小學可謂學生學習生涯的起始階段,在這一特殊階段,教育內容與教育方法都會對學生造成重要的影響,加強小學德育,使其在小學教學中被重視,并且系統(tǒng)而有規(guī)劃地落實在學生身上,會讓學生及早地接觸和認知道德品質,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并讓這種品質隨著學生的成長而不斷升華和延續(xù),直至踏入社會,成為規(guī)避缺陷、身心健康、三觀端正、綜合素質均優(yōu)的“完全體”,自身受益的同時造福社會,成為推動國家發(fā)展的棟梁。
2.推進教學革新發(fā)展
為了提升我國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質均得到培養(yǎng),國家對教育領域頒布了新課改政策,其目的就是對現(xiàn)有的教學進行全方面的完善,精湛教學方法,提高學習質量,讓教學主導和學習主體雙方受益。德育的缺失是傳統(tǒng)教學存在的弊端,作為響應新課改政策的教學機構,在落實新課改政策過程中,首先就是要從實際和長遠的角度審視和認知自身教育存在的問題。因此,對小學德育進行加強無疑是修復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漏洞,在完善方針上是極其靠攏新課改政策的,而這一項變革將成為教學領域中的重大變革,不僅順應教學革新,同時在落實和貫徹德育的過程中起到了推進教學革新發(fā)展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學中加強德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3.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質品性
古語云“人之初,性本善”,一個良好的開始并不意味著好的結果,但好的結果必將建立在好的開始之上。小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年幼階段,正為人之初期,是形成品性的重要時期,雖學生的性情因個體和環(huán)境因素存在一定的差異,但若加以引導和灌輸,就會讓學生在性情發(fā)育初期就有一個良好的開端,養(yǎng)成好的習慣,及時將錯誤和不良的品性給予糾正,這對學生日后品性道德的發(fā)育有著重要的影響。流逝的時間不會回轉,正是因為這一階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方顯寶貴,由此,也充分反映了加強小學德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提升小學德育實效性的策略方法
要想實現(xiàn)學生的綜合品質在最佳養(yǎng)成階段得到培養(yǎng),除了在小學實施德育,更要加強小學德育的實效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發(fā)揮出德育的效果,保障德育質量??梢酝ㄟ^以下方法來提升小學德育的實效性:
1.重視并提升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
教師提升自身綜合素質對提升小學德育實效性的作用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首先,教師是引導學生的核心對象,換言之,教師也是學生的參照模板,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以供學生參照,這不僅僅是以身作則,更是一名教師必須具備的職業(yè)素養(yǎng)。其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過程中必將參與其中,以此來對學生進行德育引導,發(fā)揮教育作用,但如何引導,這其中涉及一個教學經驗的問題。我國教學領域中欠缺對德育重視的問題,這一現(xiàn)象并不只體現(xiàn)在學生身上,教師的成長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缺乏科學而系統(tǒng)的德育,使得當前實施德育的教師自身德育都存在一定的問題。要想提升小學德育的實效性,教師必須自身具備高水準的道德品性。所以,教學機構應當組織教師先進行德育,只有教師自身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才有能力和條件去對學生進行德育,成為一個合格的參照依據(jù)供學生學習和借鑒,從而給學生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
教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提升自身綜合素質:(1)建立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觀念。(2)通過書籍、網(wǎng)絡以及參加相關培訓來獲得提升綜合素質的資源,對自身綜合素質進行進修。(3)在學生面前巧妙地展示自身的綜合素質,以身作則的同時讓學生了解良好的綜合素質是什么,它應該如何運用。比如不應走捷徑而踐踏草坪、不說臟話、能夠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行為具有肢體美和儀態(tài)美、在學生面前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與學生針對某一個案例或事件用理論去傳遞自身正確的道德觀念。德育的初衷是讓良好的品性素養(yǎng)在自身中內化,成為自己真實的一部分,這是一個認知問題,更是一個態(tài)度問題。因此,教師要時刻嚴格要求自己,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同時,自己也要從中受益,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