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琴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感染造成的一種出疹性傳染病,多發(fā)病于冬季和春季,易感人群為兒童和青少年,但成人仍有一定的發(fā)病率[1]。水痘發(fā)病后病情嚴重,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彌漫性出血性水痘,具有致死性[2]。水痘的傳染性較高,傳染率>90%[3]。當前治療水痘的方法主要是對癥治療和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更昔洛韋等藥物已證明可加速愈合、縮短病程[4]。本文分析膜抗原熒光抗體試驗法在檢測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血清抗體中作用,觀察更昔洛韋聯(lián)合匹多莫德治療水痘的臨床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院水痘患者127例,男76例,女51例;年齡18~43歲,平均年齡(25.8±4.9)歲。所有患者入院時間為癥狀出現(xiàn)后1~3d,入院時均有典型的水痘皮疹和發(fā)熱癥狀,其診斷均參考《實用傳染病學》(第三版)中關(guān)于水痘的診斷標準,血細胞檢查結(jié)果顯示總白細胞計數(shù)偏低或正常,抗水痘-帶狀皰疹病毒IgG抗體(人抗VZV-IgG)呈陽性。均排除重癥水痘、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肝炎、肝腎功能不良者。隨機分為觀察組72例和對照組55例,兩組年齡、性別比和入院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另隨機選取同期體檢健康人群387例為健康組,男202例,女185例;年齡1~73歲,平均年齡(23.9±9.1)歲。
1.2 方法 (1)檢測方法:采用膜抗原熒光抗體試驗法檢測人抗VZV-IgG[5]。采用0.01 mol磷酸鹽緩沖液(PBS)(pH=7.2)將以上三組的待檢血清與陰性對照血清進行2、4、8、16、32、64倍稀釋至不同濃度。采用PBS作為空白對照,用人抗VZV-IgG陰性血清作為陰性對照,采用人抗VZV-IgG標準品(5IU,英國國家生物制品檢定所)作為陽性對照,并采用對單純皰疹病毒或人巨細胞病毒免疫的家兔血清作為交叉反應(yīng)對照。取25μl不同濃度待檢血清樣品加至96孔U型底聚氯乙烯板(丹麥Nunc公司)中,每孔加入25μl濃度為1×105個/ml經(jīng)VZV感染后的人胚成纖維細胞,經(jīng)室溫培養(yǎng)1h后取出96孔板,在每孔中加入150μl PBS置振蕩器內(nèi)充分混勻,40℃溫度下高速離心15min,棄上清液,再重復上述PBS洗滌操作2次。在每孔中加入25μl用含0.01%伊文斯藍染料的PBS(含F(xiàn)ITC標記的羊抗人IgG),振蕩混勻后室溫培養(yǎng)1h,40℃溫度下高速離心15min,棄上清液,再重復上述PBS洗滌操作2次后得沉淀。在每孔中加入25μl含90%甘油的PBS中懸浮沉淀,吸取10μl懸浮液滴于載玻片,采用熒光顯微鏡(日本Olympus公司)觀察。如細胞邊緣無完整黃綠色熒光環(huán),僅有紅色背景為陰性;如細胞邊緣有完整黃綠色熒光環(huán),且有紅色背景為陽性。(2)治療方法:給予觀察組和對照組相同的水痘對癥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臥床休息,進食易消化食物,保證食物中足夠的水分與營養(yǎng);發(fā)熱者予解熱藥;皮膚瘙癢癥狀嚴重者給予抗組胺藥物和外用氧化鋅爐甘石洗劑;細菌性感染者給予合理的抗感染藥物。給予對照組更昔洛韋注射液(上海新亞藥業(yè)有限公司)0.5g靜脈滴注,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給予匹多莫德分散片(北京朗依制藥有限公司)0.8g口服,2次/d。兩組均連續(xù)給藥10d為1個療程。
1.3 療效評價方法 治療期間觀察兩組退熱時間、皮疹干涸時間和皮疹結(jié)痂時間,并在治療1個療程后按照以下標準評價療效[6]。顯效:退熱時間<48h,皮疹結(jié)痂,且不再有新的皮疹出現(xiàn),無痛癢感;有效:退熱時間48~72h,皮疹結(jié)痂,且不再有新的皮疹出現(xiàn),痛癢感基本消失;無效:退熱時間>72h或發(fā)熱不退,皮疹不結(jié)痂,或出現(xiàn)新的皮疹,痛癢感明顯。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人抗VZV-IgG測定結(jié)果 兩組人抗VZV-IgG測定結(jié)果均為陽性。健康組中不同年齡人群人抗VZV-IgG測定結(jié)果有不同的陽性率,不同年齡人群陽性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04.815,P<0.05);而不同年齡人群性別中陽性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469、0.005、0.146、0.077、0.011、0.000,P>0.05)。見表 1。
表1 健康組不同年齡人群的人抗VZV-IgG測定結(jié)果
2.2 兩組退熱時間、皮疹干涸時間和皮疹結(jié)痂時間比較 治療期間,觀察組退熱時間、皮疹干涸時間和皮疹結(jié)痂時間均低于對照組(t=3.122、3.387、7.892,P<0.05)。見表 2。
表2 兩組退熱時間、皮疹干涸時間和皮疹結(jié)痂時間比較[d,(x±s)]
2.3 療效評價結(jié)果 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246,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n(%)]
2.4 藥物不良反應(yīng) 兩組治療期間的心電圖、肝腎功能檢查均正常。觀察組治療期間患者出現(xiàn)注射部位紅腫1例,血小板減少1例,食欲不振、惡心2例,藥物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5.56%。對照組則出現(xiàn)腹瀉2例,食欲不振、惡心1例,頭暈1例,藥物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7.27%。兩組的藥物不良反應(yīng)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56,P>0.05)。
水痘是由VZV感染造成的傳染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皮膚出疹,并有多種皮疹形態(tài),皮膚和黏膜出現(xiàn)丘疹、斑疹、皰疹與結(jié)痂,但可能并發(fā)細菌性感染,出現(xiàn)膿皰疹,其全身臨床癥狀一般比較輕微,但嚴重者也會出現(xiàn)腦炎或肺炎等并發(fā)癥[7]。VZV感染后人體會產(chǎn)生終身免疫力,因而再次感染后不會出現(xiàn)水痘,但仍可引起帶狀皰疹。水痘的自限性決定本疾病的主要發(fā)病人群為兒童和青少年,人抗VZV-IgG測定結(jié)果表明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抗VZV-IgG陽性率越來越低,且陽性率的年齡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但由于我國并未完全普及水痘疫苗的接種工作,因此仍有一定比例的成年水痘病例出現(xiàn),感染后的潛伏期通常是2~3周,起病后進展迅速,皮疹先發(fā)于四肢和頭皮,并蔓延向軀干等部位,具有向心性分布特征,軀干部位的皮疹較多,而四肢部位的皮疹相對較少[8]。
VZV的致病原與免疫原性有關(guān)的糖蛋白主要表達在VZV的囊膜中以及受其感染的細胞膜中,因此膜抗原熒光抗體試驗法中標記產(chǎn)生的抗原-抗體復合物在受感染細胞的細胞膜,在熒光顯微鏡下可觀察到細胞表面有完整黃綠色的熒光環(huán)[9]。本文使用伊文斯藍熒光染料優(yōu)于其他染料,方便熒光顯微鏡的觀察。將待檢血清進行2倍稀釋可作為判斷人抗VZV-IgG是否為陽性的臨界濃度。在熒光顯微鏡的觀察下,細胞的邊緣沒有完整黃綠色熒光環(huán),僅有紅色背景為人抗VZV-IgG陰性;細胞的邊緣有完整黃綠色熒光環(huán),且有紅色背景為人抗VZV-IgG陽性。此外,VZV對細胞的感染具有普遍性,可分布于細胞的各個結(jié)構(gòu)中,因此即使是陰性的情況,也通常不會出現(xiàn)完全沒有熒光的情況,如僅在細胞的胞核、細胞碎片等結(jié)構(gòu)中見到熒光,仍不應(yīng)判斷為人抗VZV-IgG陽性。
更昔洛韋可選擇性抑制VZV的DNA聚合酶,從而阻斷病毒的DNA合成進程,具有良好的抗皰疹病毒作用[10]。匹多莫德是免疫調(diào)節(jié)藥,可刺激與調(diào)節(jié)機體的細胞免疫過程,具有增強機體免疫力的作用。匹多莫德可直接激活參與細胞免疫功能的自然殺傷細胞;通過刺激有絲分裂原,造成淋巴細胞的快速增殖,可提高輔助性T細胞/抑制性T細胞比值從而恢復受損的T細胞免疫作用;提高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趨化性,增強吞噬活性;還可以提高γ-干擾素、白介素-2水平而增強機體細胞免疫作用[11]。觀察組通過更昔洛韋和匹多莫德聯(lián)合應(yīng)用,明顯減少患者治療期間的退熱時間、皮疹干涸時間和皮疹結(jié)痂時間,治療總有效率達95.83%,從而縮短住院時間,減少患者痛苦,具有良好的臨床應(yīng)用價值。
[1] Milinkovic M, Jovicic-Pavlovic S, Lausevic M, et al. Epidemic varicella zoster virus reactivation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a case report. Transplant Proc, 2015, 47(1): 146-150.
[2] Yang L, Mo X, Yang H, et al. Testing the sensitivities of noncognate inhibitors to varicella zoster virus thymidine kinase: implications for postherpetic neuralgia therapy with existing agents. J Mol Model,2014, 20(7): 2321-2321.
[3] 王瑞,曹鴻瑋,鄭曉紅.阿昔洛韋不同給藥途徑治療成人水痘效果觀察.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 9(27): 78-79.
[4] Huang J, Kadonosono K, Uchio E. Antiadenoviral effects of ganciclovir in types inducing keratoconjunctivitis by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ethods. Clin Ophthalmol, 2014, 30(8):315-320.
[5] 周欽,賈繼宗,劉劍,等.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抗原的ELISA定量檢測方法的建立.中國免疫學雜志,2013, 29(5): 542-545.
[6] 盧珍玲,王官清,程波.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實驗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國際病毒學雜志,2010, 17(1): 15-18.
[7] Tsai SY, Yang TY, Lin CL, et al. Increased risk of varicella zoster virus infection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n an Asian population: a nationwide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 Int J Clin Pract, 2015, 69(2): 228-234.
[8] 鄧建軍,黃國珍,朱渝,等.口服阿昔洛韋治療水痘的療效評價.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 39(9): 2389-2390.
[9] Depledge DP, Gray ER, Kundu S, et al. Evolution of cocirculating varicella-zoster virus genotypes during a chickenpox outbreak in Guinea-Bissau. J Virol, 2014, 88(24): 13936-13946.
[10] 陳小紅.更昔洛韋在治療小兒水痘中的療效分析.中國醫(yī)刊,2013, 48(3): 90-91.
[11] 寧洪葉,蔣賢高,蘇菲菲,等.阿昔洛韋聯(lián)合匹多莫德治療成年人水痘療效分析.中國基層醫(yī)藥,2013, 20(16): 2448-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