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華
部編人教版七年級語文教材讓人耳目一新。它延續(xù)了人教版教科書嚴謹、科學的編寫風格,吸引我的不僅是雙線組織單元結(jié)構,強化語文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更讓我欣喜的是“三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在我看來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知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抓好閱讀,就是打開了學習語文的一扇大門。落實課外名著閱讀,既可以拓寬課內(nèi)閱讀的寬度,又為學生延伸了課外閱讀的深度。于是教學實踐中我以新教材使用為契機開始實施七年級上冊的名著導讀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分享體驗,在挫折中歷練成長。
一、精心設計,讓活動有章可循
部編七年級上冊推薦的第一部名著就是《朝花夕拾》。為了落實部編教材的新理念,加大對學生閱讀的方法指導,我將每周一上午第四節(jié)語文課固定為閱讀交流課——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名著導讀活動。同時給出“作者風采”、“作品概況”、“精彩華章”、“經(jīng)典形象”、“讀出自我”五個板塊,讓學生課下查找資料,在小組內(nèi)討論交流,再分工合作,完成最終展示。要求展示時小組成員全體參與,制作PPT,可以有背景音樂烘托氣氛,整個流程力求完整、流暢,小組展示有主持人,有開場白,有結(jié)束語。
二、分享體驗,讓活動人人參與
開展讀書活動意在激發(fā)每一位同學讀書的興趣,而不是讓部分同學獨享閱讀的專利。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分組實施,人人參與”是活動的一個原則。老師就要引導組長在分配任務時既要發(fā)揮每個成員特長優(yōu)勢,也要照顧成員的個體差異。要讓每一個成員熟悉活動規(guī)則,尋找突破路徑。全體參與得基礎分,著裝統(tǒng)一、編排隊形、制作背景是附加分。也許是找到了歸屬,背書一向很困難的同學居然能大段背誦精彩文段,有PPT制作天賦的同學一顯身手,有編排隊列才能的同學脫穎而出。活動結(jié)果學生都受到了一次文學名著的洗禮,鍛煉了自己的朗誦能力,也增進了小組的凝聚力,展示了小組的創(chuàng)造力。
一位同學在自己的隨筆里是這樣描繪自己參與活動的幸福體驗的:今天,是我們組的讀書報告會展示,為此我們可以說做了很多準備。報告會開始了,主持人在臺上妙語連珠,我在臺下既緊張又興奮。雖說我不是臨時抱佛腳,早已在家背得滾瓜爛熟,但依然緊張地發(fā)抖,渾身上下打著哆嗦。但我又渴望屬于我的時間早些到來。當主持人說出我的名字要我上場時,我在心里默念道:怎么那么快!但我知道,現(xiàn)在再怎么叫都是沒有用的,只能靠自己的本事。隨著一陣熱烈的掌聲,我手里捧著語文書走上講臺。在我背第一句的時候,不知前排誰講了一句什么話,比較搞笑,畢竟我沒有心思去管這些。不過我敢肯定,如果平時在座位上,笑點比較低的我一定會笑出聲來。但在當時我并沒有。我知道,只要我一笑,下面的人就會起連鎖反應,不能因為我一個人就毀了整個報告會。接下來還較為順利,只不過中間稍微停了一兩下,腦子突然短路了。但我還是盡可能快地接上了。一陣掌聲把我請下了講臺。因為緊張過度,我居然連句“謝謝大家”都忘了說。其實現(xiàn)在想想,有什么好緊張的呢?又不是第一次上臺表演,況且手中還拿著書,實在忘了也可以看看?。⊥ㄟ^這次讀書報告會,我知道了任何一件事,只要用心都能做好。報告是不能太緊張、太害怕,要大膽,正如笛福在《魯濱孫漂流記》中說過的一句話“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危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倍”。
三、重視過程,讓挫折成為財富
精彩的是生活,不精彩的也是生活。開展閱讀活動過程不能包辦代替,不能夠僅僅看到出彩的一面,更要關注在準備以及實施過程中遇到的諸多方面的問題。有些問題也許在老師看來不成問題,但在實際生活中就會面臨。教會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閱讀展示之外問題,也許和展示閱讀成果具有同等意義。這又何嘗不是我開展閱讀活動希望鍛煉學生表達、展示的能力之一呢?
一次閱讀交流課就走了樣。就像當事人說的那樣:今天早晨,我們班開展讀書報告會,是我們這一組展示。我擔任主持人。在昨天晚上,我讓同學把PPT發(fā)給我,但是PPT在我家電腦上打不開,因此我的主持詞便沒有寫。另外我們組的同學事先也沒有準備,誰負責哪個部分根本就沒有說好。課堂上我們組只好每放一張PPT就隨便點一個人上來讀,讀完了就下去。當別人在讀的時候,我們組成員還在講臺旁邊唧唧喳喳地討論,致使臺下十分吵鬧,根本聽不清臺上同學在說什么。最后,草草收場,小組成員狼狽地下臺了。
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受挫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面對冷場的、沒質(zhì)量的閱讀交流會,首先得讓學生有清晰的認識。當事者體驗深刻,旁觀者觀察清楚,大家共同給出藥方。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后來這個小組成員重新準備,第二次展示顯得順暢許多。
從“教讀課文”到“自讀課文”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就會使課程標準提出的“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倡議得到貫徹,從而保證達到課標提出的課內(nèi)外閱讀總量400萬字的要求。閱讀交流課的實施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名著作品的認識理解,而且在閱讀交流中相互啟發(fā)、互有收獲,同時在展示中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更在實踐中得到了正反方面的經(jīng)驗與教訓。
閱讀潤澤心靈,交流促進合作,展示啟迪智慧。
(作者單位: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東校西園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