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鄒黃
【內容摘要】隨著素質教學內容的不斷深入,在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老師除了對教學觀念做出合理化的改善之外,還應該從根本上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意識,提升他們的數學解題能力。在具體的培養(yǎng)過程中,老師也應該具有針對性的展開教學引導,本文通過對解題規(guī)范性的培養(yǎng)途徑展開探究,希望能為相關人員,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高中數學 解題規(guī)范性 培養(yǎng)途徑 探究
數學這門功課在高中階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提升學生數理推算能力的同時,其還對學生的高考大有裨益。解題過程的規(guī)范性,主要體現在審題、解題和解后反思這三個階段,規(guī)范性最終的要求就是完備性和嚴密性,只有保證了這一點,學生才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對自身的思維水平,進行有效的提升。當然,這里需要注意的一點就是,對于不同基礎的學生,老師在教學中也應該有所針對,強化其解題意識。
一、端正學生的審題態(tài)度
在規(guī)范學生解題過程,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解題習慣的過程中,老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端正學生的審題態(tài)度,在實際的調查中發(fā)現,由于高中數學考試的時間比較緊張,所以有些學生就壓縮了審題的時間,感覺熟悉的題目,就直接按照問題進行解答,并未觀察其中的條件是否出現了改動,對于一些隱藏信息,也并未進行充分的發(fā)掘。這種不良習慣大大降低了學生解題的準確性,所以老師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審題、認真審題的良好習慣。
例如在下面這道題目中:若鈍角三級性三個內角的度數成等差數列,且最大邊長和最小邊長的比值為m,求出m 的取值范圍。在審題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等差數列的內容,對∠B的度數進行判定,也即是∠B=60°,然后可以知道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大小關系為A>B>C,設各個角的對應邊分別為a,b,c,所以m= 。在對m的取值范圍進行判定時,應該利用之前的內容,抽取出一個隱含條件來,也即是當∠B=60°時,∠C要小于30°,而∠A則要大于90°。利用這個隱藏條件,學生就可以后續(xù)的問題展開進一步的深入解析。
二、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過程
解答過程是體現學生數學解題能力的重要一環(huán),同時也是培養(yǎng)學生規(guī)范性解題的重點。學生在這方面主要問題是解題規(guī)程不夠規(guī)范。有些學生為了節(jié)約解題時間,只是將計算過程書寫了出來,對于一些解題細節(jié),并未展開有效的說明;還有一些學生在解題上缺乏銜接性的語言,導致閱卷老師產生錯覺,進而造成了失分點的出現。所以規(guī)范學生解題過程時,老師應該對癥下藥,切實完善學生的解題思路,盡可能做到零失分。
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難免要使用一些“銜接性語言”,也即是將實際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最常見的有“因為”、“所以”。像在這道題目中:△ABC中,∠B為30°,AB= ,AC=2,求出△ABC的面積。在實際求解的過程中,老師不妨通過重點演示,或者是利用顏色不一樣的粉筆來對“銜接性語言”進行標明。在解題上,首先,要先說明,“根據正弦定理可知”,接著推導出 ,也即是 ,得出sinC= 。在解答到這一步的時候,需要展開深入的解題說明。由于ABsin30° 三、強化學生的解后反思 不少學生認為解題之后,解題的任務就算完成,其實他們恰恰忽略了解題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解后反思。這個內容不僅僅是幫助學生審視自己是否在解題過程中出現差錯,同時也是為了讓他們對不同類型的題目進行總結,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為以后的數學學習發(fā)展,奠定一個扎實的基礎。所以在規(guī)范學生解題思路的時候,老師也應該強調解后反思的重要性,提升學生整體的數學學習意識。 在審題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對題目中每一個條件,以及各個條件之間的關系弄清楚,然后再根據這些條件內容,對自己所掌握的解題方法進行聯(lián)想,進而找到解題的關鍵點和突破口。在運用解后反思的內容時,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其一是在平時的作業(yè)布置上,老師應該讓學生對一些典型題目,標明自己的解題想法和解題思路,對題目中的重點知識做出合理化的延伸;其二是在考試上,由于時間的限制,學生不能對每道題都做到審查,這就需要將重點放在一些分值較高,以及學生不是十分肯定的題目上進行回顧,還應該建立一個“解題回顧本”在考試結束后,講那些內容收集起來,便于自己以后的復習和鞏固。 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數學解題的過程中,對于規(guī)范性的內容,老師要展開有效的教學強化,從學生的解題能力和解題意識等方面進行完善,幫助他們正確應對數學問題,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 趙龍霞. 高中數學解題規(guī)范性的培養(yǎng)[J]. 數理化學習(教研版),2017(06):4-5. [2] 張元亮. 淺談高中數學解題的規(guī)范性[J]. 數學教學通訊,2013(36):45-46. [3] 王志英. 普高學生數學解題錯誤的成因分析與對策研究[D]. 杭州師范大學,2012.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長江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