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廣安市武勝縣烈面鎮(zhèn)小學 唐麗萍
閱讀能夠溝通人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獲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識,認識豐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視野,幫助人融入廣闊的社會空間。閱讀能夠溝通人與人類的心靈,使人得以與高尚的心靈對話,吸取人類精神文明的營養(yǎng),豐富文化的積累,發(fā)展思維和智慧,接受美的陶冶,豐富精神世界,提高人的修養(yǎng)和品位。閱讀能夠發(fā)展人的語言,發(fā)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賞、評價等閱讀能力,表達與交流的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其實,閱讀也是生命活動,是一種生活,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正如薩特說的那樣:“閱讀是自由的夢?!比藗冋窃谧杂捎淇斓拈喿x中享受著精神的生活。可是,現(xiàn)在的小學閱讀,卻被局限于只是為了掌握一些知識點,形成閱讀能力,因而閱讀的教材也只是為了證明知識點或能力點的例子。形成閱讀能力的途徑也被誤認為是瑣細的分析和機械的練習。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讓他們自主、快樂的閱讀呢?
瑞典著名女教育家愛倫.凱提出將兒童當“人”看,讓他們擁有與成人一樣的獨立人格與選擇權利?!岸紫聛砜磧和?,用兒童的要求來要求兒童,尊重他們的獨特感受,提供與之身心發(fā)展相適應的生活,讓他們的童真、童趣、童稚得到自由的發(fā)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展,自我建構。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伴喿x教學”之所以不同于“閱讀”,是因為在作者、作品、讀者之間又有教者的參與。但是,不能因此而破壞作者、作品與讀者的正常關系,教者不應成為作者、作品與讀者的“二傳手”或“中介人”,教者是讀者的導師,讀者應該直接面對作品。教師與學生之間也是一種平等的對話關系。因此,教師應成為學生閱讀的導師、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教師應該積極營造親密和諧的氣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他們掌握閱讀的方法,把“點撥”、“啟發(fā)”、“引導”、“激勵”留給自己,把“理解”、“領會”、“體味”“品味”、“感悟”還給學生,并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
朗讀和誦讀能促進學生對作品的領悟,促進學生對語言的吸收、積累和發(fā)展,促進學生良好語感的形成;也有利于寫作能力的提高、智力的發(fā)展、情感的陶冶。因而,在閱讀教學中可采用正確示范、體會情感、提示難點、讀后評議、熟讀成誦等方法對學生加強朗讀和誦讀的指導。
學生沒有認真的閱讀,就不可能有體驗和感悟。如果學生有了自主選擇權,學習熱情會格外高漲。除了自由選擇學習內(nèi)容,還可以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閱讀方式、小組合作閱讀的對象等等。這樣會讓孩子們覺得自己是閱讀的主人,自主閱讀的積極性會更高,體驗的效果更好。
雖然閱讀是學生的個體行為,但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那么,就不能把文本丟給學生就算了。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要適時點撥與指導,從而讓學生更有效地閱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情感活動中,更深地理解和體驗。
建立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為學生創(chuàng)造主動參與學習的條件,有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在教學過程中,只有讓學生處于一種無拘無束、自由寬松的空間,他們才會盡情地“自由參與”和“自由表達”。在操作上教師力求做到態(tài)度親切。學生往往把教師的的親切當做一種獎賞和鼓勵,從中感到溫暖和甜蜜,這就縮短了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當學生有精彩的表現(xiàn)時,教師要給予表揚與鼓勵;當學生回答有錯時,教師更應該給予鼓勵,因為他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思考,敢想,敢說,敢于質疑,無所顧忌,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達到獲得知識、體驗情感、促進發(fā)展的目的。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三者是有機聯(lián)系的一個整體自主是探究的前提,面對未知的探究,尤其對小學生來說,相互的合作啟發(fā)不可或缺。合作的形式可以以二人、四人為小組或全班師生一起討論,也可以先小組討論,后向全班同學匯報交流。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一些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討論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相互啟發(fā),共同完成。
此外,在閱讀教學中,還可以通過開展畫一畫、演一演、唱一唱、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探究,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教師要善于利用教材,充分解放孩子們的口,解放孩子們的手,最終解放孩子們的腦。
總之,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喜歡閱讀,經(jīng)常讀書,把讀書當作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