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柳州市鹿寨縣四排鎮(zhèn)第二小學 陸藝梅
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指通過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數學上有提高,有進步,有收獲。它既關注學生當前的發(fā)展,又關注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可持續(xù)發(fā)展。有效的課堂教學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感上均有所發(fā)展。我認為,要想提高課堂實效性應從如下幾方面努力。
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對于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至關重要。調動有效的學習情感,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信心,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又能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教師,應該用動態(tài)的、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學生。在當今的信息社會里,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大量信息,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也應具有一種時代氣息,讓他們學會關心社會,關心國家發(fā)展。如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我創(chuàng)設了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輪得票統(tǒng)計圖(北京56票,多倫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爾9票)請學生根據統(tǒng)計圖用學的百分數知識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問題情境、故事情境、活動情境、實驗情境、競爭情境等。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遵循不同年齡兒童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要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而設計。對低、中高年級的兒童,可以通過講故事、做游戲、直觀演示等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而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則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用數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
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調動全體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和諧地發(fā)展。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關鍵,而學生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多一點思考的時間,多一點活動的余地,多一點表現自己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隨著課改的深入,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多地被老師所應用。但有的課堂,合作只是有形式卻無實質,學生只是在應付式、被動式的進行“討論”,既缺乏平等的溝通和交流,更缺乏深層的交流和碰撞。這樣“合作”的背后,卻透露出浮躁和形式化傾向,學生內在的情感并沒有真正被調動。所以,我認為合作學習要有實效性,合作學習應該是學生在知識形成過程中,有組織、有目的的一項探究性合作學習活動,應使學生有機會真正經歷“數學化”過程。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必要的合作探究情境,讓學生在探究學習、合作交流中學會學數學,獲取知識,并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例如,在教學《認識三角形》這個內容時,每個學生都準備了一只三角尺(30°60°90°或45°45°90°)。當我提出:你能用兩個相同的三角尺拼成一個長方形或正方形嗎?學生就很自然的左顧右盼,尋找他的合作伙伴了,同桌之間的合作自然生成。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時,應從真正的合作需要出發(fā),發(fā)掘有價值的內容,使合作成為需要,讓合作的欲望自然流露,合作的行為自覺生成。
在課改的初期,我們都曾經有過這樣的誤區(qū):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那么在知識學習過程中要讓學生通過研究、合作等方式,自己去學,老師不能講,只要講就是走老路,課堂上只要學生能討論、能交流、能合作就好,不管有沒有必要。/結果是課堂上熱熱鬧鬧,課后師生都不清楚對所學的知識究竟掌握了多少。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我們越來越清醒的認識到:一節(jié)課是否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不在于老師講不講,而在于老師講什么,用什么方式講。課堂上老師必要的講解有時非常必要,尤其是在知識的關鍵處,老師精彩的點撥可謂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是對課堂的有效控制,是學生有效學習的必要條件。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曾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一切有成效的活動都須有某種興趣做先決條件?!迸d趣是學生學習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取得好的效果。為了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和生動的故事情境、貼近學生的生活情境、引人思索的問題情境結合起來,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好奇心,進而引發(fā)濃厚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圓的面積》時,先讓學生根據題意想象,感覺到抽象而有難度時,就用多媒體進行演示。演示過程中,動態(tài)的畫面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圓的分、拉、移、拼的一系列變換,使從“圓”到“長方形”的轉變過程生動而形象,圓面積公式的推導也就變得淺顯而易懂,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多媒體對于教學只能是一個輔助工具,它的運用也要講究實效性,要為教學有效服務,使用要恰當、合理、適時,有實效才能使其真正發(fā)揮為課堂教學增效、增彩。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產生濃厚興趣時,就能夠積極思索,大膽探究;對事物觀察敏銳、想象力豐富。從要學,愛學,學會,直至會學。使他們學得活潑,學得主動。從而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練習在數學教學中作用是功不可沒的,因為能及時地對新學的內容予以鞏固;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成技能技巧;老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練習反饋及時調控自己的教學,所以練習是提高教學實效性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習題的設計一定要精、要新。那么練習的設計就應該有層次性、趣味性而且形式多樣。
總之,課堂教學和有效性是廣大老師所共同追求的。有效課堂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
總之,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一個新課題,它還需要我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的去探究。具有實效性的課堂,一定是講求高質量的教與學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還是要講究實效性,這也是廣大老師所共同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