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店埠學區(qū)排頭小學 任紅艷
陶行知先生多次在《創(chuàng)造的兒童教育》等文章中提出了關于兒童的“六大解放”的論述,其中我認為“解放學生的嘴巴”尤為重要,因為小孩子只有得到言論的自由,才能充分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造力。陶行知這一思想對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正如《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中指出的:“學生要具有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fā)展合作精神。”口語交際能力是通過口語實踐得到培養(yǎng),口語交際課是營造一個說話的氛圍,給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口語交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進學生社會交往的能力和思維的發(fā)展。兒童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如果抓緊這一時期對學生進行認真的訓練,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不僅能為高年級寫作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對今后從事學習、工作都極有益處的。我在平時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時采用了以下幾點做法,在教學上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
首先要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交際氛圍,讓學生感到口語交際是輕松、自由的。教師要尊重學生的表達方式,多吹鼓舞的風,多灑鼓勵的雨,幫他們樹立信心。學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要處處尊重他們,充分相信他們的能力。教師要作為一個聽眾、朋友,和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
其次,要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班級口語交際氛圍。要教育學生尊重別人,學會傾聽,學會合作,學會交際,學會正確的評價別人。
陶行知說過:“喚起興味?!睂W生有了興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學’ 和‘樂’是不可分離的。學生只有對口語交際感興趣了,才會激起情感,情感又會觸發(fā)語言動機,提高語言技巧,學生才會有話想說,有話樂說。
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情境,可以使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似曾相識的感覺。新課標在口語交際訓練中提出要求:“要在課內外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讓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眲?chuàng)設情境是口語交際的一條重要途徑。
1.用游戲創(chuàng)設情境
游戲是小學生最喜愛的活動方式,它能促進學生身體和智力的發(fā)展,激勵學生相互表達、交流的興趣。怎樣游戲激趣呢?首先是“看畫”,讓學生仔細觀察課外自己收集關于課本口語交際課的圖畫,領會圖意。其次是“入畫”,讓學生“走”進畫里,做畫中人,即讓學生根據(jù)圖畫內容,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調動思維力,邊玩邊想、邊說,從而更生動、更形象、更豐富地再現(xiàn)圖畫內容。再次是“出畫”,也就是在游戲過后,讓學生把親眼看到的、親耳聽到的、親身做到的跟同桌或其他同學自由交流,這樣學生既對口語交際課的內容有了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又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2.設置配音,創(chuàng)設情境
兒童天生好動,他們喜歡那些會動的、新奇的事物。我借助了現(xiàn)代教學手段,顯示口語交際課的畫面,給畫面配音,勾起學生細心傾聽,樂于表達的興趣。我在教學《我會拼圖》時,在出示了三種動物圖后,同時播放了動物園里開運動會時,很多動物在一起比賽時的熱鬧場景,并隨著音樂,通過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把學生引入情境。我的話說完,學生還久久沉浸在其中,并興高采烈地說著動物們在比賽時熱鬧而又緊張的場景,而且很快用手中的卡片拼出了各種小動物的頭飾。
3.用故事渲染情境
小學生最愛聽故事了,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為學生講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畫面,使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角色,并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學生找到情感共鳴點,使他們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基礎上做到言之有情。我在教學《小兔運南瓜》時,先讓學生看圖,了解圖意,然后根據(jù)圖意編故事,說故事,再讓學生大膽地說圖畫內容,并讓學生互相討論小兔還可以用哪些方法把南瓜運回家,并評選最佳的運瓜方法。通過這個故事,教育學生遇到困難時要善于動腦筋想辦法,用最佳的辦法去有效地解除困難。學生根據(jù)老師的故事,大膽地發(fā)展思維,展開想象,并從中受到了教育。
4.用角色創(chuàng)設情境
學生天生活潑好動,我經(jīng)常組織開展一些活動,如角色表演、畫畫比賽、自理活動等。我在教《我該怎么辦》時,我采用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學生分別表演父母、孩子、同學等角色,表演了“父母”、 “ 孩子”、 “ 同學”之間的對話。學生在充滿樂趣的分角色表演中有一種強烈的表達欲望,通過了角色表演,學生在無拘無束的動態(tài)中鍛煉了口語交際的能力,觀察、想象、思維和交際能力都得到了最充分的發(fā)展。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學說中根本的法則,他鼓勵學生走入社會,走入生活,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并提出把學生從封閉的課堂中引入五彩繽紛的社會。我在教《春天在哪里》時,就是先把學生帶到小溪邊,讓學生觀察溪邊發(fā)芽的柳樹。隨后,我又帶領學生來到了田野里,看到了田野里的花兒開了,小草發(fā)芽了,青蛙出來了,這些新鮮美麗的景物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冬天已經(jīng)過去了,春天已經(jīng)來到了這里,激發(fā)了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之后,課堂上充滿了熱鬧地找春天、說春天的交際場景,學生們也樂于展開想象,大膽地進行相互交流了。
老師在引導學生敢說,樂說后,還要啟發(fā)學生善說。小學生不善說的主要原因是詞語積累不足。積累詞語有益于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fā)展。朗讀是積累詞語的一個好辦法。朗讀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說話的膽量,還可以豐富口語表達的內容和方法。葉圣陶先生說:“只有反復吟誦,才能做到對課文有深切的體會,不知不覺之間,把內容和理法化為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背Q缘溃骸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謅?!彼晕覀円欢ㄒ匾晫W生的朗讀指導,這是提高善說的關鍵。
總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日之功,要堅持不懈,循序漸進。在教學中要以小學生樂于接受的方式、方法訓練,努力豐富學生的交際語言,使他們具備良好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