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鳳凰城上海外國語學校 胡 磊
《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非常重視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教學,也對低年級寫話提出了要求:“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jù)表達的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笨梢?,低年級的“寫話”不同于中高年級的“習作”,強調(diào)的是讓學生“我手寫我心”,強調(diào)的是讓學生喜歡寫話,是中高年級習作教學的基礎(chǔ)。在實際教學中,既要不增加學生負擔,又要幫助學生扎實邁好第一步,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結(jié)合閱讀教學展開。我們應(yīng)該緊緊依托文本,挖掘整合各種資源,采用多種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寫話的興趣,同時將課內(nèi)練習延伸至課外,為學生寫話能力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那么如何依托教材,有效開展低年級寫話訓練呢?結(jié)合自身實踐,我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挖掘一年級教材中的寫話訓練點。
詞串圍繞一個中心,將相似相關(guān)的詞語放在一起,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情趣。抓住教材這一特點,引導學生寫話,讓學生在新穎的形式中感受寫話的樂趣。如教學一年級上冊《小小的船》中有這樣的詞串——“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讓學生運用詞串寫一寫“太陽”。學生這樣寫道:“圓圓的太陽,大大的盤?!比缃虒W《四季》一文,抓住一個季節(jié)特點,結(jié)合生活觀察寫一寫你眼中的“春”、“夏”、“秋”、“冬”中的任意一個季節(jié)。有的同學寫道:“柳葉彎彎,她對小河說:‘我是春天’”。有的同學寫道:“青蛙呱呱,他對池塘說:‘我是夏天’”。有的同學寫道:“蘋果紅紅,她笑著說:‘我是秋天’”。有的同學寫道:“雪花飄飄,我就是冬天”。就這樣,學生連詞成句,連句成段,興趣盎然,效果明顯。學生又在運用中加深了對韻文的理解,真可謂一舉兩得。
著名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說過:“模仿是學習的必經(jīng)之路?!钡湍昙墝W生的模仿能力特別強。兒童詩語言精練、意象簡單,使得詩歌在很多地方都留有空白,可以讓學生帶著對文本的獨特感受,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展開豐富想象,仿照課文去填補這些空白。課堂上我創(chuàng)設(shè)了“學做小詩人”的實踐活動,在教學《江南》時,我讓學生說說:“魚兒還可以在蓮葉的什么方向嬉戲。”于是,學生在填空題中完成了:“魚戲蓮葉(上),魚戲蓮葉(下),魚戲蓮葉(左),魚戲蓮葉(右)”。學生欣欣然走進詩的意境,入情入境,達到與作者情感的共鳴。把語文課的視野延伸到豐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這不僅巧妙地對學生進行了語言訓練,豐富了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更開啟了詩性思維,激發(fā)了學生觀察世界、熱愛生活的意識,更積淀了對語言文字的感悟,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而且體現(xiàn)大語文觀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魯迅先生曾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世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語言……”可見,想象與幻想是兒童思維的天賦與本能。我們可以利用孩子的這個思維優(yōu)勢,挖掘教材空白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一些想象的機會,進行形式多樣的寫話創(chuàng)作訓練。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類課文,這些故事的情節(jié)引人入勝,故事的結(jié)局又往往可以再一次激起學生續(xù)編或創(chuàng)編的沖動。如,在教學故事《烏鴉喝水》一文后,讓學生以“不一樣的烏鴉”為開頭創(chuàng)編故事。有的學生編烏鴉找來樹葉小棒,采用“自然吸管”的辦法喝水。有的學生編烏鴉找來大熊朋友幫忙,相互合作喝到水。真可謂千奇百怪,精彩紛呈。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是古詩的一大特點。我認為在低年級的古詩教學中,還可以提倡“畫中寫話”的訓練,也就是說我們教師還可以將古詩中的圖畫作為寫話訓練的一個抓手。比如,在教學《鋤禾》的時候,教材中有一幅插圖,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合理想象:這樣寫道“中午,烈日當空,太陽烤著大地,農(nóng)民伯伯拿著鋤頭在地里干活,他累得滿頭大汗,汗水都滴到了泥土里了。農(nóng)民伯伯真辛苦??!”學生借助看圖,不僅加深了對古詩的理解,而且將自己對古詩的理解通過自己的話表達了出來??磥?,古詩的插圖也可以為寫話訓練提供很好的條件。
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資源和課外資源。教科書一直是學校語文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面對這一最要緊的課程資源,我們也應(yīng)與時俱進,改變簡單的“教教材”的局面,而是“用教材教”,在發(fā)揮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的同時,把課文作為學習語文的例子來教,強化語言實踐,以多種形式進行寫話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充分利用教材資源,拓展寫話訓練的方法還很多,我們語文教師應(yīng)高度重視,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進行說話、寫話訓練,切切實實地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