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井研縣研城中學 黃繼志
語文是什么?不是簡單的工具,不是單純的文字,她是一位溫婉淑良、含羞帶怯的女子,是一位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青年才俊,也是一位慈眉善目、悲天憫人的耄耋老者,她就是我們心中最堅硬卻又最柔軟的那一塊,是魅力四射的珍寶。作為語文人,我們就該讓她展現(xiàn)出無比的魅力。
明代大教育家王守仁成功的秘訣是“寓教于樂的親和魅力”,他認為親和魅力是師者之魂。如果教師沒有親和力,必然會影響學生上課的心情,從而破壞課堂氣氛,弱化甚至澆滅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我們應該努力培養(yǎng)自己的親和力,用心教書,用情育人,讓笑容綻放在臉上,用微笑去影響和感染學生,讓學生能感受到老師的親和魅力,從而產(chǎn)生喜愛的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自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喚起少年特有的對知識的興趣的重要條件?!彼?,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精心組織,充分發(fā)揚課堂民主,公平對待每位學生,鼓勵成功,寬容失敗,變講堂為學堂。
美國學者哈里·道認為:“教學實際上是一種表演藝術,是由有特殊天賦的人所作的表演?!薄坝刑厥馓熨x的人”當然是指教師。這句話既強調(diào)了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地位,又指出了課堂教學生動形象的要決是“表演”。我們教師要“表演”好每一堂課,形象上要“表演”得惟妙惟肖,語言上要“表演”得生動形象。
呂叔湘先生說:“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語感能力。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感是人們對語言文字符號刺激所發(fā)出的一種直覺。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朗讀就是最積極有效的“刺激”。
讀中品:《詩經(jīng)》中的“關雎”和“蒹葭”,文字簡潔質(zhì)樸,情感意蘊深長,讓學生反復誦讀,再現(xiàn)畫面,隨著文中主人公的情感起伏,感受一見鐘情的驚喜、輾轉(zhuǎn)反側(cè)的焦慮、求而得之的欣喜,在聲音的抑揚頓挫、高低起伏中,品味文字的魅力。
讀中析:《皇帝的新裝》引導學生抓住“裝”字,反復誦讀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描寫,對每個人物的“裝”思考、分析,騙子的“裝”是為了金錢,皇帝的“裝”是為了地位,大臣的“裝”是為了權(quán)力,大人們的“裝”是為了臉面,所有的“偽裝”在孩子的童真中被擊的粉碎,在輕松愉快的朗讀中,讓學生感受到社會的病態(tài),人性的丑惡。
讀中思:《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這個可憐而又可恨的人物形象,從他那可笑的衣著“穿的雖然是長衫,可是又臟又破,似乎十多年沒有補,也沒有洗。”從他那可笑的堅守“竊書不能算偷……竊書!……讀書人的事,能算偷么?”,從他可笑的動作“長指甲蘸著就寫字”,到最后那落寞的結(jié)局“臉上黑而且瘦,已經(jīng)不成樣子;穿一件破夾襖,盤著兩腿,下面墊一個蒲包,用草繩在肩上掛住”“便又在旁人的說笑聲中,坐著用這手慢慢走去了?!痹趯W生的朗讀中,一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封建文人形象躍然紙上。
(1)課前三分鐘演講,挖掘“說”中的魅力
針對學生說話時忸怩作態(tài),語音含糊,詞不達意,缺乏條理的情況,設計課前三分鐘演講活動,加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使學生由不敢說到敢說,由能說到善說,由善說到愛說。開始時,鼓勵學生走上講臺,面對全班同學,進行自我介紹,或朗誦自己喜歡的一篇短文。過一階段,提高要求,請同學們講一則故事,并從中提煉出觀點。再高階段,請同學們就時事問題、熱點新聞暢談自己的感受和觀點。學生自行課前準備,教師當場點撥,挖掘閃光點。
(2)自編自導自演,展現(xiàn)學生風采
課本中的小說、戲劇篇目,如《皇帝的新裝》《威尼斯商人》等,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自編、自導、自演課本劇,在熟讀文本,掌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用自己的理解去扮演角色,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這種親自深入人物內(nèi)心的表演比一味埋頭讀書更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重溫經(jīng)典詩歌,拓展思維空間
對于古典詩歌的理解、欣賞,是我們傳承民族文化最重要的內(nèi)容之一。我們在教學生理解、識記、鑒賞詩詞的同時,可以讓學生用散文的語言再現(xiàn)經(jīng)典詩詞。學生合理而大膽的想象,激情而優(yōu)美的表達,拓展了思維的空間,激發(fā)了學習語文的熱情。
(4)舉辦專題活動,增強綜合性學習能力
針對每冊的主題鮮明的綜合型學習活動。諸如“孝老近親,從我做起”“古詩苑漫步”等,可以利用專題活動的形式,讓學生走進父母,和父母談心,了解父母的想法,體會父母的艱辛,讓學生走入社會,關愛孤寡老人,熱心公益事業(yè),培養(yǎng)孩子們的愛心和責任感。把所見、所思、所感和同齡人交流,學生不再是旁觀者,而是用眼、用手、用口、用心置身于語文學習的樂園中了。
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就倡導“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當代的語文教育應該與時俱進,讓時尚走入語文課堂。
“時尚語文”首先表現(xiàn)為讓青少年學生主動地在時尚中選擇自己喜聞樂見的那部分。他們喜歡聽流行歌曲,優(yōu)美的歌詞是“語文”;他們喜歡看動漫,基于故事的創(chuàng)作是“語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教學可以投其所好,讓古典文學在時尚中歷久彌新。
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音樂中,去感悟古典文學的魅力。例如:《詩經(jīng) 秦風 蒹葭》,“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就被鄧麗君演繹成了《在水一方》。
例如《天凈沙秋思》這類優(yōu)秀作品就可以讓學生改寫成散文。假以時日,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總之,語文,不僅僅是一種活動、一種聽說讀寫的訓練,更是一種幸福的享受,詩意的棲居,語文應成為學生生命歷程中不可或缺的一處風景。
我們作為語文人,任重而道遠,讓我們共同努力,還語文以魅力,給孩子們一雙藝術的翅膀,助他們在語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