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婷
(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廣西 百色 533000)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目前多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理論課以基于講座的學習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進行大班授課,實驗課沿襲“看錄像—示教—練習—回示—考核”模式,存在教學內(nèi)容陳舊、教學方法單一、護生學習興趣不高、很難產(chǎn)生學習內(nèi)驅(qū)力等問題,且考核方法不科學,不能反映護生真實水平[1]。因此,加強護理學基礎教學,不斷提升護生綜合能力,是當前教學的首要任務。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Team-based Learning,TBL)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方法,被認為有助于培養(yǎng)護生溝通合作精神與自主學習能力[2]。而微格教學法因其“訓練課題微型化,技能動作規(guī)范化,記錄過程聲像化,觀摩評價及時化”等特點,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引入我國并得到廣泛應用[3]。本文探討TBL聯(lián)合微格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為該課程教學提供參考。
TBL教學法是20世紀70年代末由美國Oklahoma大學Larry Michaelsen提出的一種引導式教學模式[4],以學生為主體,通過個人學習、小組學習與即時回饋等特定的學習順序激發(fā)護生主動學習,是一種需要團隊合作的學習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護生互相支持與協(xié)作,有強烈的學習責任感。TBL教學法可用于大班教學,但仍保留小組討論的特點。授課前教師將護生分成若干小組,將教學內(nèi)容按不同單元進行劃分,并要求護生進行預習。在課堂上通過個人測試和小組測試檢測預習效果,教師即時反饋結果并提出思考問題,護生分組回答問題或與教師就疑難點進行討論,最終教師根據(jù)護生整體狀況進行評判[5]。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TBL教學法的應用由自然科學、商務領域拓展到醫(yī)學領域,成為目前最新的醫(yī)學教育模式[6]。
微格教學法是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nèi),利用錄音、錄像等設備,實錄被培訓者的教學行為并分析評價,以期在短期內(nèi)幫助被培訓者掌握某一技能的教學方法[7]。它能使教學規(guī)范化、標準化,具有目的明確、重點突出、易于控制、反饋及時等優(yōu)點,是獲得技能的一種有效手段[8~10]。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專業(yè)的核心課程之一,教學內(nèi)容包括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目前,很多院校理論教學一般采用LBL大班授課模式,實驗教學則將學生分為10~15人的小組,每位教師負責一個組的教學任務,在教師示范操作后護生分組練習,教師巡回指導并進行操作考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護生一般是機械、被動地模仿教師的操作,很難將理論與技能結合起來,更不能將所學知識轉化為臨床護理工作能力。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yī)學模式的改變,人們對護理人員的要求越來越高,要求其既具備扎實的知識、過硬的護理操作技術,還有較好的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能與其他護理人員、醫(yī)生、患者及醫(yī)技人員密切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完成工作,有效解決醫(yī)患矛盾。這就決定了護理學基礎教學不但要教會護生基本的護理知識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其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能力、批判性思維以及團隊合作精神[11]。
國內(nèi)外一些學者的研究表明[12~15],TBL教學法能提高護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護生團隊協(xié)作精神。目前,智能手機在護生群體中已普及,微格教學法將其變成教學工具,既節(jié)約了教學成本,又能把護生學習過程以聲像形式保存下來,通過觀看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及避免時間過長遺忘所學知識。謝秀君等[3]在護理學基礎實訓中對20名護理??粕M行微格教學,即采用“教師統(tǒng)一模擬(或看教學錄像)—護生分組角色扮演練習(教師指導)—護生手機互相錄像—課下分組觀看討論—提出、分析問題—找到解決方案—課上集中反饋”模式。課程結束后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65%的護生認為進行微格教學能發(fā)現(xiàn)自己及他人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通過觀看錄像、討論能及時糾正錯誤,從而避免重犯;而100%的護生認為錄像可以永久保存,能夠做到聲影再現(xiàn)、視聽兼?zhèn)?、聲畫并茂,能隨時、反復觀看。袁紅霞[16]、王艷茹等[17]將微格教學法應用于健康評估臨床技能實驗教學中,護生均表示這種教學方法新穎,能夠調(diào)動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有利于綜合能力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美國護理學家羅杰斯1986年的研究表明,大多數(shù)人對于自己聽過的、看過的、討論過的事情,分別能記住5%、30%、50%,而對親自做過的事情能記住75%,對教會別人做過的事情能記住90%[18]。TBL聯(lián)合微格教學法應用于護理學基礎教學中,護生既能聽、看,也能參與討論和實踐,甚至還能互相指導,對提高護生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鞏固所學內(nèi)容、提高授課效果具有一定的作用。
護理學基礎實踐性很強,注重培養(yǎng)護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能力,同時又有較多理論性東西需要機械記憶。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門課程中并不是所有內(nèi)容都適合進行TBL教學[19],教師在授課前必須設計好教學內(nèi)容,可以根據(jù)教學目標與護生綜合能力進行設計,如靜脈輸液、鼻飼法、吸氧、吸痰等,考查護生團隊合作、臨床溝通和評判性思維能力等。在授課前教師通過QQ群或微信群向護生發(fā)放學習資料,資料不宜太多但要盡可能有效,吸引護生注意力,以免內(nèi)容太多或太復雜學生不閱讀。
TBL教學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一位教師負責120~150名護生,再將這些護生分成若干小組[20]??筛鶕?jù)實施微格教學法需要分組,每組8~10人,小組中護生應多元化,有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差生,每個組員分別擔任組長、錄播員、指導員、匯報員、監(jiān)察員等,并定期輪換,使護生得到全面發(fā)展。
T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需要進行個人測試和團隊測試。個人測試要求每個護生都參加,主要目的是評判護生是否通過預習獲得重要的基本知識,而這些知識正是在課堂上解決問題的關鍵。因此,授課前教師要強調(diào)預習的重要性,并指導學生通過閱讀教科書、專業(yè)參考書或查詢網(wǎng)絡等途徑收集資料,自學相關知識,為課堂討論做好準備[20]。團隊測試要求全組成員就病例資料進行討論,確定病例中患者目前的健康狀況、護理問題、所需護理措施或護理操作、在操作中如何與患者溝通及宣教等,討論后將所得結論進行簡短匯報,反饋自學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由教師進行解答。病例中涉及的操作由教師課上集中示教后護生分組練習,在練習過程中組內(nèi)成員用手機錄像,練習結束后回放錄像,小組成員共同觀看、討論及評價,找出操作中溝通及動作等方面的優(yōu)點與不足,通過反復訓練改進。
TBL聯(lián)合微格教學法對提高護生綜合素質(zhì)有一定幫助,但在教學中可能由于各種因素會影響其效果及推廣。
TBL教學需要專家型教師,且需要其適應以教師為中心向以教師為指導者的角色轉變[21]。同時,TBL聯(lián)合微格教學法縮短了教師與護生的距離,教師要在同一時間面向眾多有差異的護生進行多向交流[19],因此,任課教師是否具有全面的專業(yè)知識、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良好的綜合素質(zhì)及嘗試新教學方法的意愿,將會影響教學效果。
TBL聯(lián)合微格教學法要求護生具有主動學習意識及問題分析能力[21],護生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自覺性會影響教學效果。目前,很多護生仍習慣以講授為主的學習,需要其轉變學習方式,自覺按照要求認真完成各階段任務,提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能力,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我校護生人數(shù)較多,實施TBL聯(lián)合微格教學法比較費時,護生在課堂上練習時間較少,需要在課后進行自主練習以提升操作熟練程度。此外,TBL教學法系統(tǒng)性、條理性相對較差,護生討論問題容易偏離主題,使得學習效果受到一定影響。因此,教學對象最好選為本科層次護生[22]。
護理教育的目的是幫助護生靈活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臨床問題。目前不同學者的研究表明,TBL聯(lián)合微格教學法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有一定優(yōu)勢,但仍需要長期實踐來證明。筆者將進一步把理論研究應用于實踐,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希望能為護理學基礎教學摸索出一套適合的方法。
[1]孫晶,李春蓮,馬淑麗,等.團隊模擬情景學習法在護理學基礎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6):1510-1511.
[2]Parmelee D,Michaelsen L K,Cook S,et al.Team-based learning:A practical guide[J].Med Teach,2012,34(3):275-287.
[3]謝秀君,王彥,杜小靜,等.微格教學法在護理學基礎實訓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7A):86-87.
[4]Michaelsen L K,Sweet M.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of teambased learning[J].Stylus Publishing,2008,3(2):9-31.
[5]劉暢,郭曉奎,趙蔚.TBL教學模式在醫(yī)學教育中的設計和應用[J].科教文匯,2015(329):61-64.
[6]Parmelee D X.Team-based learning:moving forward in curriculum innovation:a commentary[J].Med Teach,2010,32(2):105-107.
[7]王慶華,呂蓮萍,秦國民,等.微格教學在護理教育學中的應用與思考[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9,14(1):23-25.
[8]毛秋婷,曾鐵英,趙梅珍,等.護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面臨的問題與對策[J].護理學雜志,2012,27(20):92-94.
[9]Popovich N G,Katz N L.A microteaching exercise to develop performance-based abilities in pharmacy students[J].Am J Pharm Educ,2009(4):73.
[10]Dong Y.Informatics and Management ScienceⅥ[M].Berlin:Springer,2013.
[11]徐少波,葉志弘.護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構成要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8):764-766.
[12]Sholy L,Zeenny R.A career exploration assignment for first-year pharmacy students[J].Am J Pharm Educ,2013,77(9):195.
[13]Burgess A W,McGregor D M,Mellis C M.Applying establishedguideli-nes to team-based learning programsin medical schools:asystematic review[J].Academic Medicine,2014(89):678-688.
[14]陳偉,黃宗譚,張國藝,等.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在健康評估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繼續(xù)醫(yī)學教育,2016,8(24):24-26.
[15]李卡,黃明君,李智.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教學模式在外科護理教學中的應用前景探討[J].華西醫(yī)學,2013,28(1):132-135.
[16]袁紅霞,劉濤,周盾.微格教學法在護理本科健康評估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3,28(15):74-76.
[17]王艷茹,胡志英,康曉琳.微格教學法在護理本科生臨床技能強化課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3):188-190.
[18]冷曉紅.人際溝通[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
[19]錢榮,蘇琳,葉紅,等.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在內(nèi)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2):147-149.
[20]劉暢,郭曉奎,趙蔚.TBL教學模式在醫(yī)學教育中的設計和應用[J].科教文匯,2015(329):61-64.
[21]胡兆華,艾文兵,簡道林.TBL教學模式在醫(yī)學教育運用中的問題與建議[J].南方醫(yī)學教育,2011(3):26-35.
[22]郭夢安.TBL教學方法在內(nèi)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實踐[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2011(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