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毓君
(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qū)楊箕小學)
翻開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數(shù)學書,第70頁的《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是全書計算教學中的一個重難點。然而,在對教材的分析中發(fā)現(xiàn),例題中演示的兩種方法之一——連減法,用30-8來解決36-8,可是30-8也是一個學生未知的知識,應在此處對教學內(nèi)容做整合,讓結構更有層次、更合理。用發(fā)展的眼光來看,第一種算法沿用了十幾減幾的退位減法的方法,第二種算法會對后續(xù)的學習有更大的作用。同時,在教學新知的時候,應該充分利用已有知識的遷移作用,給學生在方法上的提示,突破學生建構算法模型的難點。
為此,設計了以下的教學流程:復習舊知,鋪墊算法→搭建模型,探究新知→注重遷移,小結提升→分層練習,擊破難點→課堂總結,整理知識。
具體設計如下:
口算:
題組一:17-9 12-5;13-8 14-7
題組二:36+2 36-2;36+20 36-20
題組三:57-4 57-40;69-5 59-40
例1.30-8
①這題跟前面的題目有點不一樣,想:0-8不夠減,怎么辦?用小棒擺一擺,30怎么擺?三捆。②要在三捆中拿走8根怎么拿?拆開一捆來拿。③為什么要拆開一捆?因為個位上0不夠減8,要拆一個十做十個一。④拆開一捆拿走8根,夠不夠拿?夠。⑤其他兩捆要不要拆?不用。⑥因此,三個十中,只需要拆一個十,還有兩個十不用拆。⑦也就是說:從30里減8,就是要把30拆成20和10,先算10-8=2,再算20+2=22。板書。
小組內(nèi)練習說過程。
⑧練習:獨立完成,跟同桌說過程,最后全班匯報。50-6 90-3 70-8。⑨小結:我們可以根據(jù)十減幾的結果,很快地算出幾十減幾。
例2.出主題圖
①學生復習條件和問題,邊板書關鍵字。②求剩下多少,用什么方法解決?減法,用總數(shù)減去借出的就等于剩下的。列式為36-8。③6-8不夠減,要從三個十中取出一個十,退一作十,這時36就被擺成了兩捆和16根。④從16根里拿走8根,你能不能很清楚地知道剩幾根?16-8=8。⑤也就是說:從36里減8,就是要把36拆成20和16,
16-8=8,20+8=28。板書
小組內(nèi)練習說過程。
⑥練習:先提示如何拆數(shù),再獨立完成,跟同桌說過程,最后全班匯報。34-7 85-9 63-8。⑦小結:我們可以根據(jù)十幾減幾的結果,很快地算出幾十幾減幾。
1.對比練習:76-4 76-8;57-3 57-9;64-3 64-8
小結:①個位夠減,十位不變——不退位減法;②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上退一作十——退位減法;注意:退了位,十位上的數(shù)就減少了1。
2.改錯練習:下面的計算對嗎?把不對的改正過來。
48-5=33_______;43-7=36_______;
74-6=14_______;52-9=53_______。
3.綜合練習:湖邊有22只船,劃走7只,還剩多少只?____
今天學的是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的退位減法。
若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上退一作十來減。
通過拆數(shù),利用以前學過的十減幾、十幾減幾的結果來解決它。
你有什么要提醒同學們?退了位,十位上的數(shù)就減少了1。
再次嘗試授課,這樣的設計能有效地整合教學內(nèi)容,層層推進,和學生一起減少梯度,從算理到算法探究,建立適當?shù)哪P蜑槔斫庑轮於肆己玫幕A。課堂上以問題為主線,通過小組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同時與同伴合作,傾聽他人意見,培養(yǎng)了友愛互助、合作交流的意識。在層層推進中,也設計了玩中學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加強了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愛學、樂學。開放性的題目能讓學生思維的開闊性和全面性得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