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良玉
摘 要:在歐美流行音樂眾多演唱風格中,爵士樂演唱獨具魅力。本文對爵士樂演唱中的呼吸、演唱狀態(tài),混合聲的使用,舞臺表演方面進行了闡述,以期演唱者在這幾個方面引起注意,改善自身的演唱方式。
關鍵詞:爵士樂 共鳴 胸腹式聯(lián)合呼吸
在歐美流行音樂的各種演唱風格中,爵士樂的演唱歷史悠久且獨具魅力。在爵士樂的發(fā)展歷史中,產(chǎn)生了一大批的優(yōu)秀爵士歌手。他們的演唱中有諸多共識性的方式方法,只得我們?nèi)タ偨Y和分析。筆者通過自身多年的演唱實踐與教學實踐,現(xiàn)總結了歌唱者在演唱爵士樂作品中需要注意的四個方面,以期引起演唱者的注意。
一、有效的呼吸及其控制
良好的演唱需要穩(wěn)定充足的氣息和對其收放自如的控制。在爵士演唱中,我們會注意到不管是大家熟悉的歡快的搖擺樂風格,還是充滿布魯斯感覺的情歌,爵士樂風格作品對演唱者的氣息控制要求是區(qū)別于一般的流行歌曲演唱的。比如,在演唱搖擺樂作品中,被大量運用的快速的、律動性很強的四四拍子會讓爵士演唱的初學者感到非常吃力,他們通常被要求在演唱時要準確的進入以弱起切分音開頭的樂句,那么在這種情況下我會建議使用胸腹式呼吸來配合節(jié)奏和樂句的處理。這里談到的胸腹式呼吸是指演唱時使用肋間肌肉、橫膈膜、和腹部肌肉并使之相互配合、協(xié)調(diào)共同完成呼吸的一種非常有效的呼吸方法。如果在演唱時能夠使用正確的呼吸方式,那么我們就會輕松發(fā)出期待中的音高,并通過對氣息的控制來保證音色和音質等其他聲音表現(xiàn)。研究科學歌唱的美國知名權威德姆女士在她的書中這樣描述理想的呼吸狀態(tài):氣息無聲地穿過寬大通暢的喉腔和敞開的聲門進入胸腔。胸腔上部穩(wěn)定而不堅硬,下部及相對應的背部則足夠靈活柔韌,使肋骨得以運動并作向兩側和向后的擴張。同時,腹部肌肉也足夠放松使橫膈膜下移。呼氣時,被拉伸了的肺和氣管的彈性組織回縮。到這為止,我們可以從德姆女士的描述中清楚地了解到胸腹式呼吸的吸氣過程,并明確了怎樣具體協(xié)調(diào)胸腔、肋部、腹部以及橫膈膜這些部位的機能。而類似的描述和概念在著名的歌唱家、現(xiàn)任美國伯克利音樂學院聲樂系教授的安妮·佩克漢姆所著的《當代流行歌手聲樂技能基礎》一書中也有被提及,在這本專門討論流行演唱的書里,安妮女士更加具體的分別講解了吸氣時和呼氣時運用相關部位的不同的要求,并強調(diào)當演唱的肋部肌肉、橫膈膜和腹部肌肉能夠控制氣息支撐時,演唱者的喉部就能正常發(fā)揮作用而不被其周圍的肌肉所干擾。
橫膈膜是薄片肌肉,它將胸腔和腹腔分割開。吸氣時橫膈膜向下伸展,拉動與它相連的肺部內(nèi)造成真空,空氣沖進并填補了正確的姿勢會幫助氣息更好的被運用。觀察一下在熟睡中的嬰兒,你會看到對你有啟發(fā)的呼吸技巧:嬰兒微小的腹部隨著每次呼吸而規(guī)律的起伏運動。對于練習用腹部呼吸,一個好的方法是通過仰臥在地面上并深呼吸,你將感到腹部有更大的膨脹,因為在這個位置要想提高胸腔是很困難的。當你依然在地板上的時候,試著唱一下,你將會驚訝的發(fā)現(xiàn),這是多么容易的事情。這個放松的部分原因是因為地板支撐了你的頭,這使脖子和肩膀的肌肉都放松了。但是,主要原因還是你做了深呼吸。當你站起來重復在地板上自然發(fā)生的那樣進行呼吸的時候,你將會自覺地將你的胸腔膨脹起來,在你深深地吸一口氣的時候,將一只手放到你的胃部并向外推它。氣息支持的另一個方面是使用肋骨間間隔,即胸腔周圍的肌肉。在你深深吸幾口氣的時候,就在你的腰圍周圍使肌肉向外推,保持那個膨脹。試著做這個利用肋骨間間隔的練習:將空氣以“絲絲”聲的方式吐出來,就像空氣從一個自行車輪胎的孔中泄露一樣,連續(xù)進行直到你完全呼出空氣。在到達你呼吸結尾的時候,你將感到肋骨間的間隔緊張并膨脹,它們在與使胸腔崩潰的自然趨勢進行對抗,肋骨間間隔幫助了我們。特別是在我們聲音的更高的聲區(qū)中,通過激勵聲部進入它需要共振的頭上部的方式幫助了我們。
二、要放松的歌唱
氣息的控制自如還要配合放松的歌唱狀態(tài),這里所說的放松指的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和情緒上的。對絕大多數(shù)表演者來說,焦慮和緊張是不可避免的,緊繃的肢體和緊張的情緒,都會影響歌手的正常發(fā)揮,而肢體上的放松和穩(wěn)定的情緒則讓歌手更好的使用氣息和進行舞臺表演。重新訓練我們的身體使其擺脫一生養(yǎng)成的習慣,這可能對我們是一個挑戰(zhàn),特別是在面臨要堅持一定的身體姿態(tài)標準的文化壓力的時候更是如此。首先,要放松你的顎部。顎部是我們發(fā)音的至關重要的工具,使身體最難放松的部位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往往會保持顎肌處在一種繃緊和重壓的狀態(tài)下。為什么我們要放松顎?。款€是我們樂器的口,將空氣從大口推出比從小口推出要容易得多。同時我們也要通過放松了的顎部使我們的聲音產(chǎn)生共鳴。在爵士樂中,大部分的歌者都以自然的胸聲來演唱,隨著演唱音域的升高,共鳴的區(qū)域也隨之升高到頭部。無論是頭腔還是胸腔的共鳴,我們都要保持得到這種感覺的一個方式是,想象一下,在你的下顎系上一個小砝碼,輕輕地向下拉。舌頭是身體中繼心臟之后第二個最強的肌肉,它向下延伸到頸的中部,在那里,它連接到咽喉的肌肉。我們經(jīng)常聽到老師說,要放松喉頭,喉頭處于打哈欠的狀態(tài)。要經(jīng)過很多練習和精力集中才能使它放松,特別是在產(chǎn)生爵士樂歌手所使用的各種音色和音調(diào)的時候更是如此。檢查這點很好的方法是直接將拇指放在下顎的下面,應該感到柔軟和柔韌,馬上開始唱歌,如果感到它變得堅硬起來,那就說明你沒有放松,你還需要繼續(xù)練習,直到你能用放松的舌頭唱歌為止。此外,肢體(包括面部表情)的放松也是尤為重要的,在站立演唱時注意保持頭、頸、肩部的放松。有很多歌手在處理高音和復雜的節(jié)奏時,身體由于情緒的緊張會出現(xiàn)僵硬的狀況,我的建議是盡量讓自己隨著節(jié)奏律動,讓身體幫你打拍子,從而解放上肢胸腔以上的部分,并配合調(diào)整你的呼吸,盡量使自己做深層的吸氣,呼氣時多利用腹部力量,就能緩解情緒上的緊張,保持自然的表演。另外,通過積累舞臺經(jīng)驗也會增加表演者和歌手的自信心,并逐步建立較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摸索出有效的放松自己的方式。
三、積極使用中聲和混合聲
通過分析大量爵士聲樂作品的音樂跨度,我發(fā)現(xiàn)在爵士樂中一般的歌曲曲目中,大部分的女歌手所唱的音域范圍在小字組的f或g到小字二組的c,與美聲民聲唱法不同,爵士樂歌手基本上都是在利用自然的胸聲和中聲來演唱。在不做即興演唱的時候,歌手們很少挑戰(zhàn)作品的音高,她們的注意力或者說是演唱的重點更多的放在歌詞內(nèi)容的表達上。歌曲表達情感情緒的而是運用假聲和真假混合聲,假聲和真假混合聲更能表現(xiàn)出爵士聲樂演唱中柔軟和纏繞的演唱特點。真假混合聲是從真聲過渡到假聲時作為一種修飾聲音的方法而產(chǎn)生的,將真假聲結合在一起的“混合聲”能產(chǎn)生一種柔和、細膩、略帶飄渺的藝術效果。真假聲轉換由真聲直接轉到假聲,也就是說從胸腔音色直接轉到頭腔音色,從聲帶的全部振動一下轉到邊緣振動?;旌瞎缠Q較好?;旌下暤囊粲蜉^寬,整個聲區(qū)自下而上均為真假聲混合。聲音統(tǒng)一連貫,無明顯換聲區(qū)或換聲點。這種聲音的效果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假難分”,“真聲不炸,假聲不虛,混在一起”。一般說來唱高音時假聲成分多些,唱低音時真聲成分多些,唱中音時真假混合成分多些。真假混合聲作為一種過渡的聲音,要求音色圓潤、連貫,高音明亮,低音結實。這種聲音正符合了爵士樂對于演唱像樂器發(fā)出的聲響一樣連貫、自由的要求。
四、要注重舞臺表演狀態(tài)
爵士聲樂的舞臺表演是幫助歌手塑造爵士音樂風格的一個重要手段。20世紀中期的美國爵士樂演出主要集中在酒吧、俱樂部等類似的表演場所里,搖擺樂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占據(jù)了當時的美國流行音樂的主要地位,其在舞臺表演上的風格和特點也為日后其他的爵士聲樂的舞臺表演樹立了典范。艾拉年輕時經(jīng)常會在表演中向觀眾展現(xiàn)自己的舞蹈天分,很難想象她那有些臃腫的體型會靈巧的來回旋轉,并且扭動著腰部。20世紀三十年代的爵士樂舞臺上,歌手們常會加入一些特定的動作來表現(xiàn)搖擺樂這類韻律感很強的音樂。如單手掐在腰部,另一只手隨著節(jié)拍變換姿勢。當我們演唱爵士樂的時候,也要學會借助面部表情的配合塑造舞臺形象。眼睛是靈魂的窗戶,它和眉毛一起構成了臉上最具表達力的一部分,要學會運用眼神來表達音樂的情感。還有一個要重點掌握的是自然的微笑,這可不像聽起來那么簡單,要在鏡子前面多次的練習,記住表現(xiàn)不同笑容的特定的感覺,確定你會在表演需要的任何情況下展現(xiàn)出適當?shù)谋砬椤?0世紀三十年代爵士樂歌手在表演時,由于舞臺的限制,他們與觀眾離得很近,這種情況促使了歌手與觀眾之間的交流。這里所說的交流不是指要和觀眾們聊天說話,而是說要讓觀眾投入到你的音樂中,沉浸在你的音樂里,讓他們陪著你共同悲傷,一起歡笑。在爵士樂歌曲中,有很多幽默詼諧的內(nèi)容是靠歌手表現(xiàn)出來的,早期的爵士樂歌手大多是黑人,受到黑人諷刺和諧謔歌曲的影響他們在演出中會經(jīng)常有詼諧幽默的表演,讓人發(fā)笑。樂隊與歌手的互動一直是爵士聲樂在舞臺表演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優(yōu)秀的樂隊和歌手之間經(jīng)常產(chǎn)生不可思議的激情碰撞。歌手與樂隊的合作是貫徹始終的,從音樂的開頭開始,歌手會先得到某個樂手的暗示而作好演唱的準備(通常是低音貝司或鼓手),在間奏的時候,如果有樂隊做即興演奏,歌手會配合樂手的即興旋律來發(fā)展樂句和旋律,這樣現(xiàn)場就會產(chǎn)生一種帶有挑戰(zhàn)性的、比試性的互動。艾拉就經(jīng)常在演出中與樂手互拋樂句,只有技藝高超又相互熟悉的樂隊成員才會挑戰(zhàn)這種高難度的表演。
結語
爵士聲樂的舞臺表演要在實踐中去學習和完善,這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的練習中注意觀察、認真揣摩,學習大師們自然、優(yōu)美的舞臺表演,還要培養(yǎng)自己多方面的才藝,增加技能的掌握,這樣才能全面的領會爵士聲樂舞臺表演的真正內(nèi)涵。
參考文獻:
[1]王韡.中國流行音樂演唱風格研究(1980—2010)[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16.
[2]王韡.民國時期電影歌曲的演唱風格分析[J].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6(2).
[3]王韡.《賽斯·瑞格斯流行聲樂教學法》[J].人民音樂,2016(6).
[4]【美】安妮·佩克漢姆. 當代流行歌手:聲樂技能基礎[M].邵曉潔,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