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萬麗麗 向啟文 譚雪梅
[摘要] 目的 探討影響2型糖尿?。═2DM)患者并發(fā)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危險因素。方法 選擇2015年2月—2017年4月該院收治的T2DM并發(fā)NAFLD患者84例為觀察組,選擇同期就診于該院的84例T2DM患者為對照組。記錄兩組年齡、性別、血壓、體重指數(shù)(BMI)、血糖、肝功能、血脂,分析T2DM患者并發(fā)NAFLD的危險因素。結果 T2DM患者并發(fā)NAFLD與BMI、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谷丙轉氨酶(AST)、谷草轉氨酶(ALT)、谷氨酰轉肽酶(GGT)、空腹血糖(FBG)、餐后2 hC肽(2 hCP)、空腹C肽(FCP)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性別、年齡、血壓、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2 h餐后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與T2DM患者并發(fā)NAFLD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BMI、TG、FBG、FCP是T2DM并發(fā)NAFLD的高危因素(OR>1),HDL-C、AST、ALT、GGT、2 hCP與T2DM并發(fā)NAFLD無明確相關性(OR<1)。結論 BMI、HDL-C、TG、AST、ALT、GGT、FBG、2hCP、FCP與T2DM并發(fā)NAFLD有關,其中BMI、TG、FBG、FCP是T2DM并發(fā)NAFLD的高危因素。
[關鍵詞] 2型糖尿??;非酒精性脂肪肝;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11(b)-0018-02
糖尿病為臨床常見的代謝性疾病,是因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機體內物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發(fā)生代謝紊亂[1]。NAFLD是以肝臟細胞大泡性、彌漫性樣變?yōu)橹饕±肀憩F(xiàn)的肝臟疾病。NAFLD和糖尿病存在密切的關系[2]。大量研究顯示,在NAFLD發(fā)生與發(fā)展中胰島素抵抗發(fā)揮重要的作用,一旦NAFLD發(fā)病,肝臟內脂肪沉積會致使胰島素抵抗加重,對肝臟輸出肝糖造成影響,致使脂代謝紊亂,加重病情。在T2DM患者中約有50%患者合并NAFLD,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中NAFLD的患病率約為100%。該研究選擇2015年2月—2017年4月在該院接受治療的84例T2DM并發(fā)NAFLD患者和84例T2DM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影響T2DM并發(fā)NAFLD的危險因素,旨在為臨床防治T2DM并發(fā)NAFLD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將研究結果報道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該院收治的T2DM并發(fā)NAFLD患者84例為觀察組,其中男48例,女36例;年齡32~78歲,平均年齡(55.47±8.46)歲。選擇同期就診于該院的84例T2DM患者為對照組,其中男46例,女38例;年齡33~79歲,平均年齡(55.51±8.48)歲。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關于T2DM的相關診斷標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中NAFLD的相關診斷標準;認知功能正常者,能配合檢查且自主回答問題;自愿參與該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排除標準:藥物性肝損傷;貧血;酒精性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病毒性肝??;哺乳期及妊娠期婦女[3]。
1.2 方法
收集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包括年齡、性別、血壓[舒張壓(DBP)、收縮壓(SBP)]、BMI、血糖(2 hPG、FBG、HbA1c、2 hCP、FCP)、血脂(TC、HDL-C、TG、LDL-C)、肝功能(AST、ALT、GGT)。比較兩組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和動脈狹窄、硬化以及斑塊形成發(fā)生情況。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使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以 Logistic回歸進行多因素分析。
2 結果
2.1 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指標
觀察組IMI高于對照組,斑塊形成、動脈硬化、動脈狹窄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單因素分析
T2DM患者并發(fā)NAFLD與BMI、HDL-C、TG、AST、ALT、GGT、FBG、2 hCP、FCP有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性別、年齡、血壓、TC、LDL-C、2 hPG、HbA1C與T2DM患者并發(fā)NAFLD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多因素分析
BMI、TG、FBG、FCP是T2DM并發(fā)NAFLD的高危因素(OR>1),HDL-C、AST、ALT、GGT、2 hCP與T2DM并發(fā)NAFLD無明確相關性(OR<1)。
3 討論
胰島素抵抗是T2DM的發(fā)病基礎,對NAFLD的發(fā)病也可起到重要的作用,當機體存在胰島素抵抗時會致使其NAFLD發(fā)病率增加,可認為胰島素抵抗是T2DM和NAFLD共同發(fā)病基礎。機體脂質代謝會受胰島素抵抗的影響,誘發(fā)高脂血癥,致使內臟脂肪細胞過度沉積,其中脂肪肝為其表達方式之一。在外周血中C肽能反映胰島β細胞分泌情況,穩(wěn)定性較好。該研究中將C肽替代胰島素對胰島素抵抗程度進行評價,結果顯示,2 hCP、FCP與T2DM并發(fā)NAFLD有關,F(xiàn)CP是T2DM并發(fā)NAFLD的高危因素,說明T2DM并發(fā)NAFLD的發(fā)生與發(fā)展和胰島素抵抗存在密切相關性,臨床在治療時可適當給予患者噻唑唍二酮類、二甲雙胍等胰島素增敏劑以改善患者胰島素敏感性。
脂肪肝的肝功能異常以轉肽酶、轉氨酶的升高為主要表現(xiàn),肝酶指標升高可能與T2DM并發(fā)NAFLD有關。肝臟隨病理性肝細胞損傷增加會發(fā)生炎癥樣變和纖維化。ALT是反映機體肝臟組織炎癥程度的敏感指標,GGT能是臨床對脂肪肝患者發(fā)生肝纖維化以及病情加重評判的簡易指標,其能調節(jié)組織抗氧化能力。在肥胖人群機體內部存在較大的脂肪細胞體積,胰島素受體分布緊密度欠佳,會降低胰島素相互作用力,引起胰島素抵抗。胰島素會降低機體周圍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率,而降低其可利用性,促使肝細胞攝入更多的游離脂肪酸(FFA),降低肝臟轉運脂肪細胞能力,致使肝臟內積聚大量的脂肪細胞而形成脂肪肝。T2DM會降低機體抑制FFA分泌作用,致使大量的FFA被分解釋放,而在肝臟內堆積。肝臟吸收攝取FFA會使其轉變?yōu)門G,F(xiàn)FA在肝線粒體氧化程度下降減少,機體會無法正常合成分泌LDL-C,將阻礙TG轉運,致使肝細胞供血不足、肝功能異常、損傷,而誘發(fā)肝纖維化、肝硬化。肝臟是機體代謝的主要器官,為糖類和脂類代謝的共同器官。肝臟在糖代謝中能合成、儲存糖原,應激時能將其轉化為葡萄糖為機體供能。肝臟在脂代謝中能合成、分解脂肪,對脂蛋白的運輸、合成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旦肝臟功能改變將直接影響血脂、血糖代謝。NAFLD患者常合并糖代謝紊亂,血糖升高會刺激胰島分泌胰島素,發(fā)生高胰島素血癥,增加肝臟中積聚TG程度,形成脂肪肝。動脈狹窄發(fā)生率、斑塊形成率以及動脈硬化率能反映機體動脈粥樣硬化程度。IMT水平與全身大血管病變發(fā)生存在密切的關系。該研究中,觀察組IMI高于對照組,斑塊形成、動脈硬化、動脈狹窄等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較高,這可能與胰島素抵抗有關。NAFLD病情程度會隨著T2DM病情程度加重而逐漸加重,會加重胰島素抵抗,會增加T2DM患者發(fā)生大血管并發(fā)癥危險性。說明NAFLD可能是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
綜上所述,BMI、HDL-C、TG、AST、ALT、GGT、FBG、2 hCP、FCP與T2DM并發(fā)NAFLD有關,其中BMI、TG、FBG、FCP是T2DM并發(fā)NAFLD的高危因素。
[參考文獻]
[1] 閆洪領,張愛華,李慧瓊,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關因素及其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J].海南醫(yī)學,2015,26(19):2831-2833.
[2] 王珊,張海玲,佟博,等.體質量指數(shù)對2型糖尿病患者新發(fā)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響[J].中華肝臟病雜志,2015,23(10):754-759.
[3] 宋曉,郭楊,侍曉云,等.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yī)學雜志,2017, 12(1):44-47.
(收稿日期:2018-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