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雯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指出,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重視幼兒的興趣與需要,要求“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shù)淖灾鬟x擇和自由活動時間”。近幾年來,幼兒園越來越重視戶外自主游戲,在課程及一日活動時間安排表的調整上已經看到我們的行動。可就現(xiàn)在而言,盡管幼兒每天都有戶外自主游戲的機會,卻極少發(fā)揮它應有的價值,教師重視的或許僅僅是“戶外”這個表面形式,沒有從真正意義上研究如何有效開展?有哪些成功的策略?等等。當我們靜下心來反思教育行為時,捫心自問:我們真的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嗎?真的在追隨孩子的腳步嗎?讓我們把目光投放在當前幼兒園,不難發(fā)現(xiàn)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確實存在一些問題:活動形式單一、材料投放過于隨意、教師控制過于頻繁、沒有有效利用戶外場地、劃分不夠科學,等等,使得幼兒對戶外游戲活動興趣不濃厚,效果可想而知。下面我們從科學規(guī)劃場地、投放適齡材料、教師有效指導三方面闡述有效開展戶外自主游戲的策略。
關鍵詞 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9-0039-01
一、科學規(guī)劃場地是開展戶外幼兒自主性游戲的前提條件
科學規(guī)劃場地不僅影響戶外游戲活動的有效性,而且直接影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專注性和持久性。有研究指出,空間的分隔會影響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效果,還會影響幼兒的社會性交往。因此,科學規(guī)劃場地確實是開展幼兒戶外游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論在哪個年齡階段、無論戶外場地的空間有多大、無論把場地分割成幾個區(qū),都要遵循科學、合理的原則進行具體規(guī)劃。
多樣性的戶外場地是開展游戲的重要資源,幼兒園的小山坡、沙池、小樹林、草地等,都能在統(tǒng)一規(guī)劃下物盡其用。我園戶外場地狹小,只有三個戶外可利用的空間:大操場、小曬臺、樓頂大曬臺,怎么利用有限的資源更好地開展活動?我們專門組織老師分組討論:可以開設哪些活動區(qū)?在什么地方設置?需要多大的空間?各區(qū)域之間如何更好互動?等等。對本園游戲區(qū)域的設置進行統(tǒng)一布局,充分挖掘現(xiàn)有空間與材料,合理規(guī)劃,巧妙利用,做到既讓環(huán)境充滿童趣,又在安全的前提下,滿足幼兒各種游戲活動。如:大操場草地上設置成集平衡區(qū)、鉆爬區(qū)、攀爬區(qū)為一體的綜合游戲區(qū),擺上長木凳、長梯凳、樓梯,供幼兒走平衡或在下面鉆爬;三棵大樹分別系上麻繩編成的爬網(wǎng)、軟梯、竹竿,供幼兒攀爬;小曬臺屋頂裝上鋼塑雨棚,設置成角游區(qū),布置成“客家小劇院”、“客家小吃一條街”等;四樓大曬臺設置成建構區(qū),投放紙箱、可樂罐、木制、竹制等建構材料,引導幼兒開展主題建構。
戶外游戲區(qū)域的劃分和建置,極大地開發(fā)了幼兒園的環(huán)境資源,根據(jù)各區(qū)的特點,我們每天分時段、分年段組織幼兒開展游戲活動,由于科學地劃分場地,讓幼兒能打破班級界限,互相交往,互相合作。以班級為單位,輪流交換活動場地,為幼兒到游戲區(qū)域進行自主游戲活動提供了前提條件。
二、投放適齡游戲材料是引發(fā)幼兒積極參與自主游戲的心理基礎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需要的游戲材料有所不同,教師應熟練把握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為其投放適宜的適齡游戲材料,才能吸引幼兒積極參與游戲。
所謂適齡的材料,是指材料要與幼兒的年齡特點、思維特點、興趣愛好、發(fā)展水平相適宜,能引發(fā)幼兒高效的活動、積極的發(fā)展。我們在材料的投放上要考慮適齡、有趣、有挑戰(zhàn)性、成功感的材料,它們能激發(fā)幼兒參加的熱情,調動積極性。
三、教師有效指導是提升幼兒自主游戲水平的關鍵因素
我們強調幼兒在戶外游戲活動中的自主性,但并不意味著戶外游戲活動就等于自由活動,教師只要以旁觀者的身份站在一旁維持秩序,或為幼兒添加一些游戲材料就可以了,教師仍然有責任對幼兒的戶外游戲活動進行有效指導,只是指導過程中應該更多的是隱性指導,更要注意指導的有效性、藝術性。
(一)探索挖掘教材,引發(fā)幼兒游戲發(fā)展
教師以積極的態(tài)度挖掘和利用各種適宜幼兒的游戲內容和資源,綜合其他教育元素,多方位地引發(fā)幼兒游戲發(fā)展。
一反三地運用游戲材料,使活動持續(xù)有效、創(chuàng)意無限。如:在認識竹子后,讓孩子自由探索其玩法,跨越、投擲、平衡,等等,孩子們是天生的發(fā)明家,他們在探索出各種玩法的過程中,提高了運動能力;認識紙后,了解了民間造紙,角游中開辟了一個民間“造紙”作坊,還引出另一個“紙漿造型工藝廠”的誕生。這樣既激發(fā)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又體驗了成功的快樂,使活動生動、持久。
還要“有機整合”的組合運用。單一的玩法會讓人倦怠,而富有變化的組合則會創(chuàng)造精彩。幼兒園有寬闊的戶外場地,有多樣化的游戲區(qū)域,將它們進行有機整合,將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二)善于有效觀察,提高幼兒游戲水平
在戶外寬敞、自由的空間里,要求教師具備善于觀察、適時指導的能力。因為只有認真、完整觀察幼兒,關注幼兒的一言一行,對于其能力的發(fā)展,游戲中的表現(xiàn)我們才有較為客觀的認識,指導時做出適宜的調整策略。
(三)解讀幼兒行為,滿足幼兒不同需要
先賢有言“教無定法,因材施教”,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個體之間必定存在差異。我們不能單純從字面上保持尊重幼兒差異性的認識,真正在活動中做到“尊重個性,區(qū)別對等差異性”。
教師要擴大自由的活動空間,使孩子從狹小的空間走出來,發(fā)揮戶外游戲活動相對自由、自主、輕松愉快等優(yōu)勢,讓孩子大膽地、自由地去感受、讓他們在自己能夠支配掌握的世界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王益宏.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五大支持策略[J].運動,2016(7):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