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秋影
摘 要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任何時代,任何社會都是如此。然而,在教育實踐的過程中,如何育人,育什么樣的人成了一大難題。眾所周知,社會主義教育的宗旨在于提高全民素質(zhì),培養(yǎng)社會主義所需的各類人才,這些人才的衡量標準是什么呢?一句話,德才兼?zhèn)?,“又紅又?!薄D敲?,要達到如此目的,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作為基礎(chǔ)教育的小學語文教育,就顯得更為重要。只重視知識的教育就稱不上是真正意義的教育,當我們教育的對象變得有才無德時,教育就是失敗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是的,一個人如果品行不好,那么就算是學富五車,也不能推動人類文明的發(fā)展。今天,受“市場化”、“商品化”大潮的影響,德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此,對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談幾點體會。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9-0022-01
一、“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用高尚的師德風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語文教學中,注重提高自身素質(zhì)是非常重要的。大家試想,一個輕言失敗的教練如何能訓練出頑強的體育健兒,一個以賭為生的父親如何能教育子女不賭,同樣,一個師德敗壞的教師如何又能教出荷花般純潔的學生呢!
小學生正處于身體和心理發(fā)育時期,人格初步形成時期,他們所接受的教育將影響他們的一生。因此,教師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學生,除家庭、社會和自身素質(zhì)外,還得歸于有什么樣的教師,因為這一時期的學生模仿力極強。這就要求教師不但要有廣博堅實的業(yè)務(wù)知識,而且要不斷充實和更新,要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傳,又要身教,處處為人師表,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要先做到,用自己的愛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響學生。
具體做法是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多表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激發(fā)學生興趣,樹立樂觀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精神。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盡可能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參加難易不同層次的活動,對成績差的同學盡可能予以肯定,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學習積極性。同時還經(jīng)常注意自身的穿著打扮,言談舉止,給學生樹立榜樣。讓學生得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教育作用,而不會使德育成為空泛的口頭說教,從而很好地促進學科知識的學習,為學科知識的吸收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二、課堂文化濡染策略,讓語文德育在課堂中有成效
根本上說,思想品德教育是一種需要營造合適的環(huán)境以對學生進行耳濡目染的教育活動。而課堂文化的熏陶對學生德育的影響潛在的、無意識的,同時也是深遠的。為了讓語文德育高效進行下去,可以在課堂中采取文化濡染上午策略。那么,如何使得課堂有著德育的氛圍,筆者認為可以采取以下兩個方面的方法。一方面是不斷提升語文教師的知識儲備、道德修養(yǎng)、教學能力這些師源性的條件,語文老師是進行德育的主體,是主要的“德育資源”資源,同時也構(gòu)成課堂文化的必要條件。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可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人,打動人,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具有榜樣的作用,老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影響是無形的。例如,在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可以用贊賞的眼光,認真聆聽學生的關(guān)于“文本中所寫的三味書屋的讀書生活為什么說是枯燥無味,其深層含義是什么”的個性解讀,這樣的教學行為本身就是滲透德育。教師尊重學生的差異化和多元化的理解,同時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dǎo)他們。老師的這種行為自身就能啟發(fā)學生傾聽、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另一方面是班本性的。班本課堂文化包括了班級規(guī)章、班級活動以及班級物化的文化表征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學生的道德行為。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民主意識、合作精神、誠信品性和自律習慣,就必須使課堂中的每一位成員在語文學習、討論中,獲得同伴的尊重,實現(xiàn)真實意義上的對話。
教育貴在以人為本,語文學科是集知識性、科學性、思想性于一體的綜合學科,作為語文教師,從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品德是一件任重而道遠的事,應(yīng)讓學生在快樂創(chuàng)造小學習語文,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滲透德育教育,培養(yǎng)出更多合格的小學生,努力完成教書育人的雙重任務(w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