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效伯
摘 要:新的中學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中學生的文學鑒賞主要是品析語言、體會意境、感受形象幾方面。
關鍵詞:語文教學;審美;鑒賞能力;培養(yǎng)
語文課承載著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責任。語文是一門人文特色很濃郁的課程,不僅有助于學生分析和運用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能夠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語文這個載體,通過豐富多彩、情意結(jié)合的語文實踐活動,引領學生體驗自然美、感受社會美、欣賞藝術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本文針對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來探討。
一、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美
(一)利用詞語品語言。字斟句酌是表達的需要,也是理解的需要。鑒賞作品的語言,品評詞語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尤其是表現(xiàn)力極強的動詞和形容詞。譬如魯迅小說《故鄉(xiāng)》中描寫到:“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苯虒W時,我讓學生思考品味:作者在“蕭索的荒村”前用了一個極富表現(xiàn)力的動詞“橫”字,為什么不像一般情況下寫成“有”而非用“橫”字呢?學生經(jīng)過比較、揣摩,悟出一個“橫”字突出了蕭索荒村的頹敗、破落和無生氣,低矮的茅草房給人的印象好像倦臥的病人在橫躺著,既含蓄貼切,又給人以聯(lián)想。
(二)利用句子品味語言。句子是文學作品表情達意的基本單位。句與句之間要連貫,句子的前后要照應,這樣才會清楚流暢。如朱自清的《春》一文中。對“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順序能否顛倒這一問題,有的學生說:“不可以,這三句是按顏色的深淺來排列的?!边@顯然沒有品“到位”,于是引導學生再讀文前第一句,“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學生頓悟,將句序顛倒后,與前文便不照應??梢?,隨便改動句序也會影響文章的表意。
(三)利用語段品語言。利用語段品語言,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也是能力層次最高的訓練之一,是十分必要的。小說可選精彩的對話;散文宜選有意蘊的語段;議論文可選說理嚴密的語段;記敘文可選描寫生動傳神的語段等,均可利用于品味。
二、引導學生了解文學作品的作者與創(chuàng)作背景
了解文學作品的作者信息是文學知識積累的一個內(nèi)容,學習文學作品的時候,需要對作品作者的信息進行了解,可以幫助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可以更加好的對文章進行鑒賞。通常在對文章鑒賞前,我們既要了解作者的背景,同時作者當初創(chuàng)作時的背景,思想也是我們了解的重要內(nèi)容,這些信息都能夠幫助我們?nèi)ネ诰蛭恼聺摬氐乃枷肭楦小?/p>
文學作品是以文章來進行當時作者的情感宣泄,表達對當時社會生活的感悟,反映創(chuàng)作時的時代特點,是一種作者的社會生活態(tài)度表達方式。因此,各個時代的文學作品都有其特點,都能夠看見不同的風貌,就算是在同一個時代,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不同,也會獲得不同的情感體驗,這是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在對文學作品進行鑒賞時,應該要先對作者的背景進行了解,對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時代背景進行了解,這是鑒賞文學作品的必備功課。
三、依據(jù)文章的體裁進行鑒賞,提升學生審美能力
文章的體裁比較多,在進行文學作品鑒賞的時候需要根據(jù)文章的體裁來進行不同重點的鑒賞。文學作品體裁不同,其表達的主題也不相同,使用的表達手法比較相似。因此,對文章進行鑒賞,需要對體裁進行了解,幫助加深對不同主題表達方式的了解,結(jié)合文章的中心思想來進行鑒別和賞析。以下我們將小說作為范例來進行體裁特征的鑒賞。
小說通過建立人物形象,借助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來對某個時代的社會情況進行反映。在對小說進行鑒賞的時候,應該要先對小說的寫作背景進行熟悉,小說描述的環(huán)境就是我們進行社會現(xiàn)狀分析的依據(jù)。根據(jù)文章的中心思想來對文章描述的環(huán)境進行了解,分析作者當時的情感和思想,這是我們對文章進行深入了解的基礎。對文章的環(huán)境了解后,就需要結(jié)合社會環(huán)境來分析文中的環(huán)境,進一步的確定文章的主旨。文學作品環(huán)境的分析和了解之后就需要對文章描述的人物關系進行理清。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是我們分析文章思想的重要線索,也能夠進一步的推理出文章的思想。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受到小說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我們分析他們的性格可以通過對之前了解的小說描述的社會環(huán)境來進行分析。在對人物性格清除后,就需要對個人物的關系進行分析,他們的關系構(gòu)成了文章故事的脈絡和線索,這樣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凸顯,進一步深化主題。小說的人物關系是故事曲折生動的基礎,也是人物矛盾斗爭的導火索。在進行小說鑒賞的時候,需要把握住這些要點。在鑒賞文學作品的時候,需要對體裁進行分析,把握文章情感和思想。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培養(yǎng)審美能力?
語文新教材對學生施行審美教育應當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手段,把信息資源、設備資源優(yōu)化組合起來,制作學生喜聞樂見的課件,通過聲、光、電的強大交互功能,形象化、動態(tài)化地呈現(xiàn)教學內(nèi)容,豐富課堂信息容量,營造審美的情境,收到情感體驗、美文欣賞、語言積累等立體化的審美效果。以《春夜喜雨》一詩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將“好雨知春”、“和風細雨”、“黑夜明火”、“繁華潢城”設計成四幅畫面,然后將其逐一展示在學生面前,給學生以鮮明的直觀印象,引導學生進行形象認知,使學生漸漸融入意境,將四幅畫面整合為一,感受詩的美,接受審美教育。
文學作品鑒賞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學生需要掌握的重要能力。加強文學作品鑒賞能力培養(yǎng),讓學生感知作品中所蘊含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學生在語文的知識殿堂里快樂地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