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備中
摘 要: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育人工程,也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德育工作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一代人的成長,在新課改實施過程中,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整合拓寬德育教育資源,有效發(fā)揮主渠道作用,探索學校德育教育的新途徑,實現(xiàn)德育的實效性。
關鍵詞:拓寬;渠道;創(chuàng)設;多樣化;德育活動
德育是學校教育永恒的主題?!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中明確指出:“德育為先,把德育滲透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貫穿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各個方面?!痹谛抡n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學校要堅持以人為本,整合拓寬德育資源,有效發(fā)揮主渠道作用,挖掘學校德育的新途徑,實現(xiàn)德育的實效性。
一、調整德育教育目標,整合德育教育內容,強化德育可操作性
長期以來,學校都存在德育目標過高、過泛,德育內容空泛,政治化,“德育”經常被“窄化”為政治教育服務。既不易達到也不便于操作,只會導致德育教育的急功近利,使道德教育愈發(fā)不切合學生實際,致使學校德育在社會現(xiàn)實中蒼白無力;使學生對道德理想上產生虛假的看法,學生違心地接受了這些教育,不能落實在行為上,更不用說變成一生美好的追求。為此,學校一定要針對學生不同的學習和年齡階段及心理實際,做細三方面工作。(1)量身定制不同的德育目標。針對學生實際情況,提出不同的發(fā)展目標,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達到,即德育目標要層次化。(2)選擇適切的德育內容。德育內容要相對穩(wěn)定,要貼近社會實際、學生年齡實際、學生道德實際。(3)改進德育方法。教師要講究教育藝術,用愛心、細心、耐心來對待每一個學生。要研究學生思想道德形成機理,盡量少用灌輸式教育,講究德育內化的策略,力爭實現(xiàn)德育過程的內化。
二、采取多樣化形式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一)學校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教育網絡體系。針對農村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學校應該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網絡,由班主任、任課教師以及學生家長組成,通過家長的校訪,教師的家訪以及召開家長會等多種方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思想動態(tài),若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應及時解決。針對“問題”學生,教師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關心他們的生活,通過情感及思想交流,與他們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并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質。
(二)加強校園環(huán)境建設,充分發(fā)揮環(huán)境的育人作用。校園環(huán)境建設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進向上的力量,學校應發(fā)揮環(huán)境育人的作用,創(chuàng)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huán)境。學校要長期堅持不懈地開展升旗儀式和系列化的國旗下的講演,豐富多彩的藝術活動和興趣活動。這些活動都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參與的全體性、教育目的的素質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使學生在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發(fā)展。
(三)積極開展道德模范正面教育。通過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為和英雄事跡影響學生,使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品德。學??山洺@脮r間向學生宣揚革命領袖和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另外還可以及時表揚好人好事,批評不良的思想行為。
(四)學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學校應該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室,在專業(yè)教師的教導下幫助農村學生擺脫思想壓力,克服自卑心理,與同學建立良好的友誼。讓心理輔導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可能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
三、扎實開展德育主題教育活動
學校是學生的樂園,是學生成長的天地。學校的德育必須注入新的生機,過去那種就教育談教育的“刻板式”的方法已不能適應如今的教育對象了。為了實現(xiàn)教育的目的,學校應廣泛開展豐富的主題教育活動,一方面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也使學生在活動的參與中受到多種教育,尤其是對學生的德育。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實施:
其一,我們抓住重大節(jié)日,在慶?;顒又袑W生進行教育。每年的“三一五”“母親節(jié)”、“教師節(jié)”、“十一”國慶節(jié)以及“五四”、“一二九”、等節(jié)日都是進行誠信、孝道、感恩、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時機。為此,還可開展一些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如: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合唱比賽、故事會等活動,謳歌祖國在黨的領導下繁榮昌盛的大好形勢。其二,學校還可以通過隊日活動、主題班會、升旗儀式、校園廣播站等形式,對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四、結合新課改,突出德育內容的整合性
突出德育內容的整合性是新課改下德育發(fā)展的新趨勢。新課改下只有實施“國本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類課程有機結合,才能使德育內容更全面、更系統(tǒng)、更具體,也更易取得德育實效。德育工作要不斷拓寬德育領域,注重三類課程有機結合,充分挖掘地方和學校的德育資源,調整和增加適應社會發(fā)展的德育內容,并做好德育內容的整合,實現(xiàn)德育內容特色化、生活化、系統(tǒng)化、整合化。
一是寓德育內容于國本課程各科教學之中。要使各學科最大限度地根據(jù)自身特點為突現(xiàn)德育目標服務。二是寓德育內容于地方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要挖掘地域教育資源,以學生為本,從當?shù)貙嶋H、學校實際和學生實際出發(fā),開展具有特色的地方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三是寓德育內容于校本課程中。要充分考慮教育的社會性和現(xiàn)實性,將教育內容與學校的、地域的具體背景相聯(lián)系,充實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德育內容。
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長期工程,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學校必須堅持德育為先,從細節(jié)抓起,既要“反復抓、抓反復”,又要力求抓活、抓新、抓深,學校德育才能做到可持續(xù)的有效發(fā)展。我們只有大膽創(chuàng)新,不斷探究,與時俱進,才能開創(chuàng)學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