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梁
手里的錢越來越多,買東西也不用再憑票搶購,人們可以拿出更多的財力去實現(xiàn)“更高的生活質(zhì)量”。
改革開放最初的10年,是我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生巨大變革的10年。在這10年當(dāng)中,人們經(jīng)歷了收入增加、家庭條件日益改善,經(jīng)歷了從物資匱乏向物質(zhì)文明、精神文明不斷豐富的轉(zhuǎn)變。
過年,對生活在上世紀80年代的人們來說,既有對新鮮事物的追求,也有對傳統(tǒng)“年文化”的堅守。改革開放帶來的變革與人們從困難年代走出來的固有思維產(chǎn)生了激烈碰撞。手里的錢越來越多,買東西也不用再憑票搶購,人們可以拿出更多的財力去實現(xiàn)“更高的生活質(zhì)量”。
這個時期的年貨,有著異常鮮明的時代特征。伴隨著春晚,彩電逐漸走進了每個家庭;伴隨著人們對物質(zhì)需求水平的提高,年貨市場層出疊見;伴隨著人們個性化需求的迸發(fā),過年有了更多的色彩。
年貨“新三樣”
貫穿上個世紀整個80年代,人們最青睞的“特殊”年貨,恐怕就是電器新三樣: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
往往是一家人攢了一年的錢,趕在過年之前,將自己心儀的物件搬回家,按優(yōu)先順序為:電視、電冰箱和洗衣機。電視,無疑是在大多數(shù)人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對精神食糧的追求,從1983年開始,央視春晚登上了熒屏,經(jīng)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會對最初幾年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保留著足夠多的回憶,在80年代中后期,家里有一臺彩電,除夕夜一家人圍坐電視機前看著春晚,可以說是家里大人們的“最高追求”了;其次是電冰箱,過年的吃食越來越多,電冰箱無疑解決了食物的存放問題,也就讓每家的春節(jié)餐桌上有了“大魚大肉”的保障;最后是洗衣機,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掃房子說白了就是過年前的大掃除,拆洗一家人的衣物、被褥、窗簾等,成了多少媽媽幸福而又苦澀的回憶,春節(jié)大掃除之前將洗衣機搬回家,最高興的無疑是各位媽媽了。
今年已經(jīng)72歲的鄧國興回憶起那時候特殊的年貨,說:“我記得特別清楚,1984年的時候買了12英寸熊貓牌黑白電視;1987年換成了14英寸的日立牌彩電;1988年買了沙發(fā),又買了個前蘇聯(lián)明斯克牌的單開門冰箱;后來又置辦了雙缸洗衣機……印象中,這些大件基本上都是過年前買的,一方面是攢了一年的錢,添個大件改善一下生活,另一方面,也是讓家人在春節(jié)的時候樂和樂和?!编噰d說他還有個特點,平時家里并不在意享受,即便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了,但除了給兩個兒子吃上面很舍得之外,他和他的妻子根本不舍得在個人享受上多投入一分錢?!暗?dāng)時對這些電器,我都是挑著好的買,哪怕比別人多花些錢??粗⒆觽冊谀抢飺屩袚Q電視頻道,特別有成就感。一家人聚在不大的家里,其樂融融?!?/p>
80年代的年貨已經(jīng)開始多種多樣了,凡是跟日常生活相關(guān)的,都能稱得上年貨。比如家里的老式暖壺看著不順眼了,家里的大人會說:“等過年的時候換個漂亮的?!庇谑?,年前要添置的年貨就多了一項:暖壺。類似的還有很多,搪瓷洗臉盆、毛巾、毛毯、被面……
體面的春節(jié)
1985年的春節(jié),是45歲的常振清最難忘的一個“年”。在之前的一年,也就是1984年,常振清11歲,這一年祖國迎來了35歲生日,國慶節(jié)辦了盛大的閱兵儀式。同樣是在1984年,全國陸陸續(xù)續(xù)取消了生活日用品、食品的憑票供應(yīng)制度,改革開放在進入到第6個年頭之時,市場化的效應(yīng)已逐漸在人們生活中顯現(xiàn)。
“我父母所在的工廠效益越來越好,工人們的工資也越來越多,在保證平日吃喝不發(fā)愁的情況下,過年的時候,大人們也終于舍得提高一下家里的‘軟實力?!蹦悄甏汗?jié),常振清和他的姐姐終于第一次穿上了外面買的“新潮”衣服。
有一件新衣服,尤其是從商店里買來的新衣服,對常振清和他身邊的小伙伴們來說,誘惑是非常大的?!澳曦浻泻芏喾N,十一二歲的我們都特別盼著有件體面的新衣服,過年的時候穿出去也趾高氣揚。其實我們現(xiàn)在也都知道,那時候父母能滿足我們的虛榮心,也挺不容易的。”常振清說。
說到年貨,吃無疑還是要排在第一位的。上世紀80年代初期,富強粉、小雜豆、花生米、食用油等等這些副食都還是限量供應(yīng),而到了80年代中期,全國陸續(xù)消了憑票采購,老百姓過年的餐桌逐漸豐富了起來,糖醋排骨、酥紅的扣肉、豬下水、粉條腸子……滿滿當(dāng)當(dāng)擺上一桌,溫暖了一個又一個的家庭。
顯然,人們的心理還沒有從物資匱乏的年代中“走出來”,在80年代過年時的吃食,終究離不開那些解饞之物。條件好的家里,大人念叨的包括豬后座、大鯉魚、帶魚、熟牛肉片、大公雞……條件略差一些的家庭,春節(jié)必備的肉食則包括豬下水、豬頭肉等等,還有諸如藕盒、排叉、炸丸子這些小食。
對自己80年代春節(jié)的記憶,38歲的蘇曉歡說:“我覺得就是吃吧。感覺現(xiàn)在無論平時還是過年,對吃基本上提不起什么興趣,但在我小的時候,可真是不一樣。那時候感覺過年就是一個解饞的節(jié)日?!币恢鄙钤谏轿饕粋€普通縣城的蘇曉歡對小時候的吃,有著深刻的記憶。因為一到了冬天,白菜、蘿卜、土豆幾乎就是蔬菜的全部,至于其他,則只有豆腐和并不是每頓都能吃上的豬肉。
“可一到過年,各種肉食不斷,尤其還能吃到一些從沒吃過或很少吃的好東西,從年三十到正月初五,媽媽不重樣地給我們做著吃,再趕上家里來個客人什么的,就更豐盛了。我覺得我們小時候,過年除了玩,就是吃了,而且真的覺得那時候吃的東西都太香了!”蘇曉歡說。
男孩最看重的年貨
在很多人的記憶當(dāng)中,80年代是一個物質(zhì)需求正逐漸被滿足的年代,而在那個時候,傳統(tǒng)的過年風(fēng)俗依然展現(xiàn)著它的魅力。年前各個集市、服裝鞋帽市場擠滿了為自己為家人添置過年新衣的滾滾人群,煙花鞭炮柜臺則是孩子們最喜歡的。
李志強至今都認為,30多年前的春節(jié)是最難以從他記憶中抹去的。“我記得特別清楚,是1986年春節(jié),那時候我二年級。七八歲正是男孩最貪玩的年齡,我記得我爸特別慣著我們哥兒倆,過年的時候,大多數(shù)人家買鞭炮都是10塊錢左右,我們家每年都得30塊錢以上。到了年三十晚上放炮的時候,別人家的鞭炮兩分鐘就放完,我家的能放將近10分鐘,看著別家孩子羨慕的眼神,心里別提多爽了。”
在李志強的記憶里,鞭炮就是他兒時最看重的年貨?!澳菚r候我們放寒假一般都是過年前兩周左右,一放假我都會纏著我爸給我買鞭炮,那時候挺響的一種叫‘啄木鳥的,我們把一掛鞭拆成一個一個的,人手一根香,一盒子拆散的炮,滿家屬院玩,今天在人家雞窩里放一個,明天在同學(xué)家窗戶下面放一個,一幫男孩子鬧得整個家屬院雞飛狗跳的?!敝钡接幸荒辏约翰恍⌒陌咽终艘淮?,隔幾天放花炮的時候又把同學(xué)的鼻子燒破,這才讓李志強有些收斂。
即便已人過四十,但每到過年,李志強都喜歡站在窗邊,看著城市上空此起彼伏的煙花,跟小女兒講述30多年前自己放鞭炮的場景??上В?0后的女兒根本不在意,只是覺得外面五顏六色的煙花好看而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