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巧菊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教學模式、教學手段也需要相應地進行創(chuàng)新,而教師講授法的課堂教學模式在面臨挑戰(zhàn)的同時也迎來新的機遇。在重申授課法的重要性的同時也要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增強其授課價值。本文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為例,探究如何在新課改形勢下有機地將教師講授法的必要性與高效性結合起來。
【關鍵詞】新課改;小學語文;授課法;必要性;高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講授法是一種教師以口頭的、單向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教學的授課方式,是一種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該階段需要教師向學生講述原理、案例、過程等各方面的內容,通過教師的大量講述從而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與常識。但是新課改形式下,該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受到質疑,如何結合其授課的必要性與高效性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的研究熱點。
一、做好課前備案,清晰的教學計劃
講授法并不是竹筒倒豆子一般地將內容、知識講述給學生聽,而是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地講授。因此要做好課前的備案,制訂清晰、條理分明的教學計劃。如以人教版小學三年級上冊《孔子拜師》為例,首先要明確新課導入方式,動畫展示、圖片展示或是以小游戲的方式導入新課。如用視頻展示武俠片中古人拜師學藝的內容,同時問學生“在武俠片中古人是如何拜師學藝的?”,然后請一兩名學生模仿視頻中的人物拜師學藝,教師對學生的模仿表示贊許。隨后導入該課時的學習內容,“武俠片中大俠都是好學者,經過拜師學藝才能學習高深的武功。而孔夫子成為大先賢也是個好學者,下面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孔子是如何拜師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明確教學內容。小學階段的教學內容以識字為重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講解生字的拼音、意思、組詞、造句等,語言要通俗易懂。最后,在講授的過程中要注意提出小問題,同時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如“孔子為什么要拜師”“孔丘與仲尼哪個是孔子的姓名、哪個是字”等,可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
二、豐富的表現力,提高學習積極性
傳統(tǒng)講授法缺少與學生的互動,課堂較為枯燥、乏味,課堂氛圍不高。因此,在進行課堂講授時需要利用教師豐富的表現力,增強學生對于教師講授的內容的關注度。要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通過語言、表情、動作等方式,增強表現力。如在《畫鳳》課文的授課中,課文較短,但是有畫面感,在朗讀課文時要注意語氣、停頓,為學生營造栩栩如生的畫面感。此外,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也要注意語言的運用。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深刻的詞句存在理解障礙,因此,在講授時要使用簡單、直白的語言,符合該年齡階段的用詞。面部表情可表達一個人的心理變化,同時也給旁人一些信息。許多教師在講授時通常是一副嚴肅的表情,缺乏親近感,在授課時學生不敢暢所欲言。因此,在講授時微笑、贊許、驚訝等必要面部表情也是不可缺少的。當學生回答錯誤,給予其微笑的鼓勵;當學生正確回答問題時繼續(xù)其贊許的目光。此外,動作可盡量多一些,避免在講授時給學生一種古板、嚴肅的感覺。如教師提問問題時,需要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的,可舉手回答的手勢,提醒學生用該方式搶答;如讓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時可做一個請的手勢;對學生表示鼓勵時,可通過特殊的鼓掌方式,如兩長+三短的鼓掌方式等。同時在講授、學生朗讀時還應該多在學生之間走動,兼顧每一名學生。
三、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單單以教授法授課無法達到預期的高效、高質教學目的。隨著多媒體的應用,給當前的課堂講授法帶來了機遇。對于抽象的理論,光依靠教師的口頭講課,學生很難理解。因此,可利用多媒體課件配合教師講授進行授課。如在學習“飄”“霧”等字的構成時,可通過多媒體以動畫的形式展示出其組成方式,再配合老師的旁白,可幫助學生更加了解生字的字義及寫法,增強記憶。此外,在授課時還可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音樂情景。如在《找春天》的學習中,可播放輕快的音樂,在輕快的音樂環(huán)境中授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傳統(tǒng)教授方式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學生接受有效知識相對較少。而多媒體的應用在減少教師工作量的同時能夠向學生灌輸更多的信息,增加課堂的容量。
四、結合多種方法,提高應用價值
講授法作為一種基礎的授課方法,信息傳遞效率較高,對于正在做基礎知識積累的小學生而言尤為適用,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各學科的教學中使用的頻率較高,有其使用的必要性。為提高其應用價值,需要結合多種教學方法。如在《風箏》的授課中,為增強課堂氛圍,可結合課堂小游戲進行教學??沙槌鲈撜n文中的一些字詞,用這些詞語進行“你畫我猜”的小游戲,要求學生在不說話的情況下用肢體動作展示該詞語,而另外一名學生則負責猜出該詞匯。通過該方式,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豐富學生對于詞語的理解。或者開展課堂探究,讓學生自己制作風箏,比較哪個學生做的風箏最好看、飛得最高。幫助學生在動手中掌握生活常識、文學常識,寓教于樂。當前的教學方法較多,將多種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講授法相結合,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同時也是順應新課改形勢的一種表現。
五、結語
為提高小學語文課堂講授法的有效性,小學語文教師需要提高自身文學修養(yǎng)的同時也需要提高自身對于課堂的掌控能力,提高自身的執(zhí)教水平。
附 注
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新課改形勢下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講授必要性的思考與實踐”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7]PLG21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