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殘疾人康復研究中心 湖南長沙 410000)
近六年來,致力于聽力語言康復的老師們開始注重幼兒的早期閱讀教育相關研究。在2012年,余振和黃燕平的聽力障礙兒童康復效果影響實驗研究認為:經(jīng)過早期閱讀訓練的聽障兒童在聽覺語言能力、認知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社會性發(fā)展能力等各個方面,均強于未經(jīng)早期閱讀訓練的聽障兒童。教師與家長聯(lián)手開展早期閱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1】這些研究使人們在理論上越來越重視聽障兒童的早期閱讀,但在實踐中,種種原因會導致教師和家長在閱讀的實踐過程中缺乏有效的閱讀指導。由于聽障兒童的語言能力和認知能力發(fā)展相對滯后,教師和家長沒有針對性地開展指導;有些家長在指導兒童閱讀圖書時,僅僅只是照著書上的文字不斷重復,也無法有效調動兒童閱讀的興趣和欲望,提高閱讀的質量。
針對這些問題,筆者在近五年的健聽兒童閱讀活動及近四年的聽障兒童閱讀活動實踐中,總結出了一些有效閱讀的基本方法。
對于聽障兒童來說,最重要的是聽覺能力和語言能力在閱讀中得到鍛煉。在個別化訓練教學目標中,聽能領域有聽覺記憶、聽覺描述等;語言領域有詞匯、短語、句式、問句理解與回答等。參考個別化訓練教學目標,閱讀目標也要根據(jù)兒童的不同程度來選擇。剛開始閱讀時,可以選擇較為簡單的繪本,繪本的內容一般是單一的、重復的。但設定的目標不能太雜,一個領域選取一個目標即可。
擬聲詞辨聽練習,與個別化訓練中的聽覺記憶一項擬聲詞相似。例如德國霍爾茨瓦特編寫,埃布魯赫繪制的《是誰嗯嗯在我的頭上》。這本書的每一頁都有一種動物出現(xiàn),老師或家長就可以進行擬聲詞的聽辨練習了。例如,小鼴鼠找到了“咕咕咕”(鴿子)。
聽能訓練中的聽覺描述也可以在繪本閱讀中進行練習。老師或家長在閱讀過程中選取特定的詞匯進行描述。例如日本宮西達也編寫、繪制的《好餓的小蛇》。首先閱讀前需要把目標物的圖案(蘋果)用白紙遮擋住.”好餓的小蛇看見了圓圓的蘋果,啊嗚一口吃下去?!薄疤O果”就可以用來進行描述?!昂灭I的小蛇在散步,它看到了一個什么呢,你猜猜?!比缓髮μO果進行描述。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視頻、音頻等電子設備,所以聽錄音的練習也是兒童辯聽訓練中不可缺少的。即使在閱讀中我們也可完成兒童的聽錄音練習。比如,家長先把一個簡短的繪本用語言描敘出來,并做好錄音,然后在與兒童進行繪本閱讀時,家長用錄音代替人語聲讓兒童閱讀,閱讀之后可進行一到兩個提問。
不同的繪本適合輸入不同的詞匯、句式和問句,同一本繪本也可進行不同詞匯、語句的輸入,這要根據(jù)兒童的情況自行選擇與調整,但歸根結底我們要給兒童選擇合適的繪本,輸入合適的語言。例如,麥克·格雷涅茨《彩虹色的花》講述的是:一朵彩虹色的花,將自己的花瓣都用來幫助有困難的小動物了,最后,自己卻被覆蓋在白雪下面,可是,它的希望和夢想還在繼續(xù),當春天來到時,新的花朵又在陽光下綻放開來。這本書中可以輸入顏色、動物名詞及擬聲詞、句式“把XX當做XX”、數(shù)量詞“一瓣、兩瓣”、問句“我可以幫你嗎?”等等。教師和家長可以根據(jù)兒童程度針對性的進行語言輸入。
在語言輸入時,可以把關鍵詞句進行聲學強調,或者重復。有針對性的強化兒童需要輸入的語言,一定不是一股腦的、全盤倒給兒童,這會弱化你需要給予的信息,讓兒童抓取不到重點,從而降低學習效能。
筆者把這些伴隨著閱讀做的練習稱之為“閱讀伴隨練習”。需要注意的是:1、所有的閱讀伴隨練習,一定是兒童要在個別化練習中已經(jīng)基本掌握了的情況下才能在閱讀中完成;閱讀伴隨練習是輔助和鞏固個別化訓練的,而不能主次顛倒。2、一次閱讀伴隨練習中聽能領域或者語言領域只能選取其中一項進行訓練,不要同時進行。3、閱讀伴隨練習中聽能領域訓練時應是先聽后看,而語言領域訓練時應是先看后說。
除了針對聽障兒童特別設定的閱讀伴隨練習之外,還有一些基本的閱讀技巧也可運用到早期閱讀中,增加閱讀質量,提高兒童閱讀興趣。
這個技巧主要是培養(yǎng)兒童獨立思考的能力,同時還能培養(yǎng)專注力及邏輯思維。例如:它在干什么呢?它躲在了哪里?誰來了呀?它為什么哭呢?這個積木是什么顏色的?再例如:小熊這樣做好不好,為什么?你覺得應該怎樣才好呢?有時拋出一個問題,會使兒童積極地在繪本中尋找答案。在兒童看上去有些分神的時候,拋出一個問題,會使兒童的注意力重新回到閱讀中來。
有些兒童對于平面圖書不敢興趣,喜歡動手操作,那么就需要家長和教師能夠將圖書的使用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比如有關動物的書,可以利用圖片進行巧妙地遮擋。如畫一個根香蕉,遮住小猴子的身體,只露出尾巴,兒童在閱讀時可以根據(jù)看到的信息猜猜卡片后面是什么動物。再如,《廚房交響樂》這本書中,會出現(xiàn)勺子、鍋等詞匯,家長可以為兒童準備勺子、鍋、鏟子等玩具,便于兒童模仿??傊_動腦筋,讓圖書變得有趣,提高兒童的閱讀積極性。
讓兒童有間接或直接的體驗機會,對于兒童來說是最重要的。如果沒有體會,只是閱讀繪本上的小故事,那么兒童對于詞匯量和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大概只有百分之五十左右,甚至更少。如果有了體會、經(jīng)驗,兒童對于閱讀過的東西就記憶深刻了。那么以后再閱讀時,兒童深有體會的知識點,也就很容易記住了。
當然,除了這些還有許多好的和有趣的方法需要我們去創(chuàng)新和琢磨。筆者認為不管有多少方法和技能,最主要的還是應該讓閱讀成為我們和孩子親密的一種手段,建構情感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