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師范大學大同附屬中學 山西大同 037000)
近幾年來,隨著中考風向標指向名著導讀,“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書”成為時下語文教育關注的熱點。那么,如何讓學生克服以往讀書的表面化、片面化成為當今語文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務之急。本文主要根據(jù)黃厚江老師的共生教學原理,將多元化、個性化的名著閱讀方式引入課堂教學,使學生真正地走進文本、走進文化的殿堂。[1]
初中的名著閱讀推薦書目一般編排在課本的最后,雖然2016年山西中考已改變了以往名著考查的模式,側重具體情節(jié)描繪和邊緣化人物性格的分析,但中考名著閱讀題指向仍缺乏科學性,對學生課外閱讀量考查缺乏有效的衡量標準。這是大格局的局限。從教師和學生方面也存在問題。[2]
在初中的教學中,尤其是中考的重壓下,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對涉及著作有所了解成為每位教師面臨的難題,所以許多教師以“自讀”代“生讀”,用零碎的、片面化的知識點來代替學生對名著的閱讀和內(nèi)化吸收。這種完成功利化的做法,在短時間內(nèi)可能會有成效,但后患無窮。
功利化、低俗化充斥著大多數(shù)學生的閱讀習慣。他們會以時間緊迫為由,閱讀一些名著的縮略版或名著序言來達到預期的目的。或者內(nèi)心深處就排斥經(jīng)久不衰的名著,更熱衷于閱讀一些“快餐文化”來娛樂身心。
語文共生理論是黃厚江提出的教學先進理念,它以母語教學的特點和規(guī)律為立足點,主張本色語文教學,協(xié)調(diào)語文教學存在的各位矛盾,應用共生理論,提高語文閱讀素養(yǎng)和寫作素養(yǎng)的一種教學方法。語文共生教學主要是為了解決閱讀過程中學生主人翁地位的缺失和自主合作探究意識的缺乏的現(xiàn)狀。本文主要是將共生理論與《紅樓夢》導讀課相結合談談自己對名著導讀課堂教學的淺見。
學生閱讀《紅樓夢》這類大部頭的書并不是很透徹,甚至是有些排斥,根據(jù)筆者之前的調(diào)查研究,他們最感興趣的無非是寶黛釵三人的愛情故事,至于其他的人物了解的并不多。如何轉化學生的這種思維,這就在于教師的引導藝術和文本的處理方式了。
現(xiàn)以九年級課本中《香菱學詩》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希望學生能憑這個冰山一角打開了解《紅樓夢》的通道。
葉圣陶先生曾說: “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币斫馕谋旧羁虄?nèi)涵,就要字斟句酌?!断懔鈱W詩》中,作者用飽含深情的筆觸為我們塑造了一個苦讀、樂讀、善讀的香菱。所以,我將以香菱的“苦讀”和十五次的“笑”作為這節(jié)課的共生原點,讓學生回到文本中找出具體的情節(jié)進行分析,以此來分析香菱的人物形象。
生1:“寶釵連催她數(shù)次睡覺,她也不睡”,說明她廢寢忘食。
生2:我找到的是“茶飯無心,坐臥不定”,這寫出了她廢寢忘食。
生3:我找到的是“至晚間,對燈出了一回神,至三更以后,上床臥下,兩眼鰥鰥”,這里寫出了香菱學詩學到很晚。
……
師:這些句子從正側面反映香菱學詩學得很苦,真是到了廢寢忘食到“瘋魔”的地步。所以啊,真可謂“慕雅女雅集苦吟詩”。那么香菱學詩這么苦,她自己覺得苦嗎?
生:第2段: 只見香菱笑吟吟的送了書來 。第3段:香菱又逼著黛玉換出杜律來,又央黛玉探春二人??)第6段:只見香菱興興頭頭的又往黛玉那邊去了
師: 從“笑吟吟,央,逼,興興頭頭”描寫我們都可以看出香菱對于學詩有濃厚的興趣,表現(xiàn)了她樂于學習的精神。
這樣細讀文本之后,學生對香菱苦學、樂學的形象就會了然于心。香菱苦學和笑這個共生點的確立讓學生由被動的接受結論,變成了通過學習的過程得出結論。那么,這么聰穎、勤學、善良的人,最終結局如何?這就需要更深入的閱讀文本,找到這節(jié)課的再生點。
《香菱學詩》的課本知識已經(jīng)無法回答以上問題,所以就需要學生閱讀《紅樓夢》中涉及香菱的回目。比如香菱名字的幾次變化。剛開始叫甄英蓮(真應憐 ),元宵佳節(jié)被拐,家道中落,十三歲被賣,真是叫人心生憐憫;被薛蟠強占為妾,遭受蹂躪摧殘,改名香菱,質(zhì)潔行廉的蓮花陷于污泥之中,也終究化為野草閑花群落中的一株菱花;最后被夏金桂改為秋菱,也預示著香菱殘葉飄零終入泥淖的悲慘命運。
在 《紅樓夢》中,以香菱為回目的有四章:
“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葫蘆僧亂判葫蘆案
第四十八回濫情人情誤思游藝慕雅女雅集苦吟詩
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藥捆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貪夫棒王道士胡謅妒婦方”
從 “薄命女 ” “慕雅女 ”“呆香菱”“美香菱”,這四個稱呼的改變,不僅概括了香菱的坎坷人生,更傾注了作者對香菱這個人物復雜情感。她的經(jīng)歷不僅預示著所有紅樓女子的凄婉結局,也是作者自己對命運的嘆息;她是單純的又是與世無爭的,這也是曹雪芹希望的在無法抗爭的命運前擺脫悲苦的理想性格。
通過課外知識的延伸,學生對香菱這個人物了解的更透徹,也對《紅樓夢》這部人生百態(tài)的文學巨著重新燃起興趣,從 《香菱學詩》輻射到整部《紅樓夢》,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相信學生一定會享受其中。
名著閱讀教學,尤其是整本書的閱讀教學,千萬不能面面俱到,如果能找到一個恰當?shù)墓采c,利用共生點的豐富性和開放性,共生后再生,由點到線,再到面,就能真正地就經(jīng)典引入課程,引入學生的內(nèi)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