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海南???571158)
全國政協委員、作家莫言在兩會上拋出了自己的“教育改革構想”:現有學制由12年改為10年,取消小升初和初升高兩次統(tǒng)考。這正和海師附中實驗班的教學改革思想相契合。海南師范大學創(chuàng)造性的進行初高中一體化的實驗班建設。面對新問題——縮短學制后,如何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就急需我們進行探討。加之新高考改革方案不分文理科,歷史由于其學科的特殊性和趣味性,必將吸引很多同學的注意。那么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建設高效歷史課堂,值得我們歷史教育工作者深思。以下我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對高效課堂的建立做一簡單論述:[1]
歷史的學科特點非常明顯,歷史是一個整體運動的過程,歷史教材力求反應歷史的整體過程并揭示其整體運動規(guī)律。但由于初高中教材編寫體例、容量等的限制,在揭示歷史整體性上存在一定局限,那么想要提高歷史教學效率首先應將初高中歷史知識進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初中歷史教材的內容主要講歷史基本線索、重要的歷史現象、歷史人物、歷史概念和歷史事件。用章、節(jié)的體例講述這些內容,就顯得框架大而內容少。高中歷史教材則采用中外史合編和專題式教學的方法,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開闊眼界,但歷史發(fā)展線索不明顯,同時高中教材側重講述歷史事件發(fā)生的背景和影響,內容也更加細化。由此看來在知識的整合方面完全可以以初中教材為依托,將初高中知識進行整合,高中知識向初中滲透,初中知識適當進行延展,這樣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也為提高教學效率提供了可能性。[2]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對初高中的相關課程標準進行了對比。在實踐探索中可以看出初高中的課標相似度極高。但鑒于初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限度的、適當的將高中知識向初中課堂滲透,在學生能接受的范圍內提高學習知識的效率。在教學過程中將初中教材的趣味性和高中教材的相應深度結合,避免單純的用概念來解釋概念,使學生的理解失于空洞,滯于表面。這種方式不僅能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還能提高同學們學習歷史的興趣。[3]
教育學家呂叔湘曾說“學生的學,應當由被動地學向主動地學轉化”。高效課堂的建立必須要極致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在這種情況下,導學案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皩W案是相對教案而言,它是在素質教育思想的指導下,由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法特點和心理特征等設計的或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設計的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訓練和發(fā)展學習能力的供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使用的學習方案”。①
現我將以《早期國家的產生和發(fā)展》為例,對本課導學案的設計做一簡單論述。
第一部分是課前探究學習。安排學生課前搜集“二里頭遺址、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的相關歷史材料。
第二部分是自主學習。我用表格方式制作一張夏、商、西周的歷史大事年表,內容包括重要年代、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三大項,由學生們通過預習課本自主完成。對于本課的難點世襲制、分封制和宗法制,我將選取有價值的歷史史料,讓學生進行分組合作探究學習,使學生初步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在通過教師的點評完成對難點的突破。
第三部分是學習檢測。根據課程標準設計若干個難易適中、有一定思維力的題目,使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對知識重新進行鞏固。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導學案,會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把課堂、把知識交給學生自主學習和理解,提高課堂效率。
“歷史是對人類社會過去的事件和行為的系統(tǒng)記錄、詮釋和研究。時代的久遠和現實生活的距離,讓中學生理解起來有較大難度。只有設法使歷史直觀地展示在現實面前,才能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課堂教學的氣氛和師生雙邊活動才能活躍,學生也才能真正理解歷史知識的內涵?!雹谟捎跉v史的學科特點,幾乎每一章都會有比較完整的歷史故事,所以教學過程中插入歷史題材影視劇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一個很好途徑。從商周到明清李朝歷代的帝王將相、才子佳人、文人學士基本都被搬上了熒屏。當然影視劇戲說成分較濃,我們在使用的過程中也要去偽存真,正確引導,讓學生通過戲說和真實歷史之間的對比,加強對歷史知識的掌握。[4]
總之,在海師附中初高中一體化實驗班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我們時刻都在探索如何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從源頭入手對初高中知識進行整合,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探索各種教學方式。海師附中初高中一體化實驗班教學極具前瞻性,和新教改的理念相契合。建立高效的歷史課堂任重而道遠,我將和我的同仁一道,在日常教學中不斷探索前行,將我們實驗班的歷史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
注釋
① 鮑學江《高中歷史學案設計與實施研究》《學科教學》2010年07期,第115頁。
② 張紅艷《用新課程理論引領中學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教法研究》第16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