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南寧市民主路小學(530000) 譚影華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各種新的學習方式、教學手段、評價方法不斷涌現(xiàn)。閱讀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新的熱情高漲。但是,語文作為傳承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語文教學作為母語教學,那些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證明有效的傳統(tǒng)做法也必須要“堅守”。
理解是學習的基礎。自古讀書為求真,重理解。“學而不思則罔”(孔子),“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這些是古人對理解的強調(diào)。閱讀是一種個性化的體驗,但這種體驗是在正確理解文本的基礎上進行,而不是對文本進行斷章取義式的胡亂肢解?!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強調(diào):“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边@種對話是有層次的。首先,教師要領會教科書編者的意圖和課程標準的要求,正確解讀文本;其次,要引導學生學會與教科書、編者對話;最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要進行對話。
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夜書所見》,首先,教師應了解詩人葉紹翁的生平、創(chuàng)作的背景;其次,要解讀這首詩,知道這是作者因靜夜感秋而寫下的一首思鄉(xiāng)小詩;其三,了解單元教學主題,體會秋天的風景,感受秋天的美好。這樣,《夜書所見》描寫了秋天的什么景物,表達了詩人什么情感,就是教師引領學生進行文本解讀的重點了。
只有關注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四個維度的閱讀教學,才能正確地解讀文本,這樣的閱讀教學才更有效。
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法中,“吟誦”是第一大法?!肮蕰粎挵倩刈x,熟讀深思子自知”(蘇軾《送安驚落第詩》),正體現(xiàn)古人對吟誦這種學習方法的重視。用現(xiàn)在的說法,就是“有感情的朗讀”。如何引導學生自然而有感情的朗讀呢?首先,讓學生將文本讀通順、讀流暢。書不讀熟不開講。再者,從“情”字下功夫?!扒閯佑谥远斡谘浴保ā睹姟ご笮颉罚?,學言(書面語言)必先悟情。最后,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體驗進行個性化理解,并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來表達。這樣的朗讀就是“情發(fā)于心,傳于聲”的自然朗讀。
如,教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冬陽·童年·駱駝隊》,可以這樣引導學生朗讀。第一步,布置學生閱讀《城南舊事》,了解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并將課文讀通、讀順。第二步,讓學生帶著想象入情入境地讀書,讀后思考:“圍繞童年生活,作者寫了幾件事?表達了什么感情?從哪些句子中看出?”第三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交流讀書體會,相機引導體會語言的特點、作者的感情。第四步,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談體會,讓學生獲得個性化的情感體驗。最后,引導學生將作者的感情表達出來。
這樣的誦讀是在充分悟情的基礎上進行的。漢字的聲韻之美、文段的韻律之美,都隨著情感朗讀體現(xiàn)出來,達到心聲相通、以聲傳情的境界。
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特別重視從閱讀中習得方法?!皩W而時習之”(《論語》)“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元·程端禮)等都強調(diào)了學習語言文字的目的是為了運用。如何學習運用語言之法呢?現(xiàn)在,我們強調(diào)讀寫結(jié)合。讀寫結(jié)合的目的是什么?就是從文本中習得方法,再用這種方法來表達自己的生活體驗,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如,教學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秋天的雨》一課,怎樣讓學生習得運用語言的方法呢?在引導學生充分感受、體會語言之美后,我設計了以下仿寫環(huán)節(jié)。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繽紛的顏料。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它把紅色給了楓樹,紅紅的楓葉像一枚枚郵票,飄哇飄哇,郵來了秋天的涼爽?!彼€把顏色給了誰?請你繼續(xù)往下寫吧。
這一環(huán)節(jié)關注了語段中使用了多種修辭手法。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帶著想象去讀,讀出秋天的美,知道秋天美在“五彩繽紛”;然后再進行仿寫。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模仿語段中的修辭手法,表達了自己對秋天的理解、對秋天的喜愛。就這樣,課堂教學的目標達成了。
當下,我們談課改,談創(chuàng)新,但也要守住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經(jīng)驗,堅守語文教學的固有法寶,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既守住傳統(tǒng)經(jīng)驗的根,又開出創(chuàng)新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