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梅列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羅秀華
眼下,“核心素養(yǎng)”已經成為我國教育界備受關注的“熱詞”,成為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落實素質教育目標的新導向。就一門學科而言,核心素養(yǎng)包括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教師日常教學的目標定位和教學活動的設置都要從提升學生素養(yǎng)的高度來進行。因此,價值引領、思維啟迪、品格塑造是新理念引領下,教師日常教學中面臨的三大核心任務。
英語雖然是一門學習語言的學科,但語言是人的品格和思維方式的一種體現,也就是說人和人之間的交流不僅是語言問題,還關乎一個人能不能換位思考、能不能學會關心他人。由此可見,一個人掌握語言的過程和品格的修養(yǎng)密不可分。從這個層面上說,廣大英語教師只有在學科教學中認真踐行“核心素養(yǎng)”理念,才能有效實現學科育人的目標。結合日常教學實際,筆者談談個人粗淺認識。
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是學生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具體到英語學科它又是什么呢?英語課標明確指出,“英語課程要學習知識(包括語言知識),培養(yǎng)能力(包含語言能力),提高人文素養(yǎng),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由此可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課程理念,是從英語學科工具性和人文性兩個維度來設置英語課程的目的與目標。換言之,英語學科的教學不僅要考慮學生應該學習哪些英語知識和技能,還要權衡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還能學習其他哪些方面的知識,形成哪些關鍵技能和必備品格。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在把握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內涵及其構成要素后,教師要勇于打破舊有教學模式束縛,不僅要將英語知識學習與技能發(fā)展融入教學主題、語境、語篇和語用之中,引導學生改變脫離語境的知識學習,還要利用整合、關聯、發(fā)展等學習方式,讓學生實現對語言的深度學習,即語言、文化、思維的融合,從而將核心素養(yǎng)融入到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之中,促進學生文化理解和思維品質形成。
不管教學理念如何更新,離開教材都是凌空蹈虛。《英語教育新論》倡導多元目標教學,提出英語教學培養(yǎng)的三大目標:社會文化,思維認知和語言能力。用龔亞夫老師的話說,把這三個目標結合起來,融合在一個教學活動中,就是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因此,教師應當通過開展多元目標教學,來發(fā)揮教材育人作用。
例如,在教學“open the door”這個短語時,教師就可以融入對學生的品格培養(yǎng),當開門的時候你要先hold the door open,看看你后面有沒有人。本身是語言學習,但又是一種思維方式的體現——你腦子里要關心他人,要看看后面有沒有人,這就是思維。“語言和行為、思維、品格這幾個維度,在同一個語言活動中體現出來,這就是多元目標的理念?!?/p>
比如購物,教材會讓學生學習how many,how much的用法,或者學習購買物品的說法,但購物的過程同樣涉及一個人的品格和思維能力,我們要知道買的東西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不需要的,哪些是想要但是實際上卻不一定需要的,哪些是想要也需要但不一定買得起的。因此,教師還應在購物教學中教給學生“理財”的思維,也就是“財商”,讓學生明白購物是一種語言活動,也是一種思維活動,而且還要知道 w hat I w ant,w hat I need,培養(yǎng)學生不亂花錢是一種美德和品格。這樣,語言、思維、品格三者在課堂學習中達到了有機融合。
語言能力是一個整體,不能碎片化。但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基本單位是單元,教師們也習慣以一節(jié)課為單位對學生進行教學,從而導致學生語言能力培養(yǎng)碎片化。比如,語法教學、詞匯教學或者閱讀教學,語言的綜合性被打破了。
教師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在教學中融入對學生品格的培養(yǎng),必須創(chuàng)新單元教學設計,以單元為單位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們借助“目標——過程——產出”這一模式,其中頭尾是呼應的,即目標要定位在主題上,借助什么樣的語言(一個單元的語言為主),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學習產出);過程是語境設計,講一連串的活動整合起來;產出是學生主體行為,運用語言解決問題。教師要成為運動員的教練,搞好訓練方案,在課堂上加以實施,在過程中不斷給予評價,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生成。
語言學習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不是播下十個種子,全能齊刷刷地長出來;不是學了五個單詞,全掌握了再學下一批。語言學習是一個“U”型過程,就像媽媽們教孩子學說話,孩子會忘記,但別擔心,繼續(xù)學,積累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然掌握很多。踐行新理念,教師們還面臨著這樣的挑戰(zhàn)——現有的教學資源、教學材料缺乏核心素養(yǎng)內容方面的設計。目前中小學英語教材編寫過多考慮了功能、結構,有許多“生存英語”的內容,比如問路、打電話、購物、點菜……工具性目標有余,而關心品格培養(yǎng)、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思維能力的設計較少。此外,教材內容偏少,不符合語言學習規(guī)律,老師們時常感到困惑,每天就學教材里這點東西,學生怎么就老是學不會呢?實際上教得越少,學生們接觸的東西也少,久而久之越學越看不到成效。
對于英語教師而言,想要突破教材、超越教材,并非無能為力。首先,要減少對于教材的依賴,樹立課程的概念,即有意識地去思考。除了教材以外,還可以補充哪些資源,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行為習慣、思維方式、創(chuàng)造能力、批判性思維等,這就是課程的概念。其次,教師應做個資源搜集的有心人。比如,《瘋狂動物城》備受歡迎,主題曲有很多歌詞,如“摔倒了我還會爬起來,我會不斷犯錯誤但是不會放棄”等等,這不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嗎?如果我們的學生能花一定時間學會這首歌,然后給視頻配音,比背誦教材內容更能收到育人成效。
總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英語課堂教學,不是核心知識、核心能力、核心品質簡單疊加,它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以下要求:強化立德樹人觀念,更新質量觀;強化目標意識,將學科核心素養(yǎng)滲透于學習目標中;著眼教師課程設計能力、課程整合能力、綜合課程建設能力的提升;提倡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探究實踐;重視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聯系生活與社會、跨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能力等。
培養(yǎng)英語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及長遠學習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而核心素養(yǎng)時代的英語課堂應是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言傳身教的育人課堂,是智慧飛揚,思維激蕩的思辨課堂,是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課堂,朝著這樣的目標努力,我們任重而道遠。
[1]魯子問.核心素養(yǎng)英語教育實踐建議.2017(3)13.
[2]龔亞夫.英語教師應當減少對教材的依賴.擴展課程資源,2017(5)5.
[3]夏古鳴.英語學科與思維品質培養(yǎng).201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