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義明
(福建省福安市第二中學,福建 福安)
根據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加強課程內容、學生生活和現(xiàn)代社會同科技發(fā)展之間的聯(lián)系,密切關注學生的興趣與經驗,樹立終身學習知識及技能的理念。通用技術知識與航模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了通用技術的教學效果,同時讓學生從直接經驗和親身經歷中樹立了熱愛生活、勇于創(chuàng)新的教學理念。所以航?;顒蛹仁峭ㄓ眉夹g課堂的補充,又是課外教學的拓展與延伸。
學生從課堂中獲得通用技術知識后,應用所學知識、技術、能力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不僅可以提高學習的興趣,而且能產生求知的欲望。
透過航?;顒訉⒖萍蓟顒訋肓艘粋€新的領域,讓更多的學生參與活動,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潛能,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動手能力。在航?;顒又?,涉及通用技術課程的相關學科知識。如,學生制作航空模型、裝配及操縱遙控電動模型飛機過程中,便與通用技術課程中技術的意義、流程的設計、控制的手段與應用等方面的知識相關聯(lián)。學生通過“傘翼模型飛機”和“木手擲飛機”制作過程的直接參與,感悟技術的價值,理解技術的性質,展望技術的未來,逐漸懂得和理解“技術因人而生、為人服務”的技術理念。
學生在開展航模活動中,利用多媒體等技術手段,把模型飛機的結構、原理、特點、制作和飛行技巧等環(huán)節(jié)變?yōu)閳D文并茂、形象生動的視頻資料,給學生視覺和聽覺的刺激,從中更容易應用學科知識,在參與的過程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開展航模活動,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了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了學習有效性,提升了其動手和動腦能力。學生練習操縱“2.4G小四通遙控直升機障礙飛行”“電動直升機救援飛行”“隱形夜鷹繞桿”等遙控電動模型飛機時,學生的手動操作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從基本的手動指法技巧開始操練,借助飛行模擬器在電腦上進行操縱,通過電腦模擬訓練,不僅形象、直觀、易學,同時避免了學生真機練習由于誤操作而造成經濟的損失。
開展航模活動,有效地調節(jié)學生的情緒,同時在參與的過程中師生間、同學間互動,有效提升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能力。例如,今年學??萍脊?jié)的主題是“飛翼沖浪”,比賽的項目有“懸浮紙飛機”“風火輪飛機”“飛翼滑翔機”。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設計、制作、試飛、改進、交流。學生在制作和飛行訓練中遇到的挫折與失敗,最終通過努力成功攻克,從中學生會感受到尊重客觀規(guī)律,體會到科學研究的艱辛,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鍛煉了意志,學會了在技術試驗活動中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
在航?;顒又?,學生不斷進行著技術探究和技術試驗的過程。在技術試驗中會遭遇種種的艱辛與挫折,但從中也收獲到應用科學技術的快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愛好。曾有一新生,性格內向,沉迷于網絡游戲,經勸說加入航模社團練習操縱“2.4G小四通遙控直升機障礙飛行”和“電動直升機救援飛行”,從此激發(fā)了新的興趣,課余就來航模中心練習,戒掉從前的壞習慣。同年參加省中小學生航模比賽榮獲中學組“電動直升機救援飛行”第一名,“2.4G小四通遙控直升機障礙飛行”第二名。在特長發(fā)揮的激勵作用下,他成了航模社團的中堅力量,與同學相處很融洽了,人變活躍,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通用技術知識與科學技術知識的整合,滿足學生的需要和渴求,促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這種情緒會推動學生的個性成長,是改變后進生的有效途徑。所以通用技術老師任重道遠,在教學中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通用技術學科的情感,積極開展航?;顒?,讓學生從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術,激發(fā)學習興趣,各方面的能力會得以提高,構建了在科技教育、素質教育和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新型教學模式。
通用技術課程的教學必須突出和體現(xiàn)學科特點:必須做到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課內與課外的結合、技術與設計的結合。與陶行知先生“教學做合一”的主張完全吻合,強調了實踐是獲取知識、技能的途徑,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學生通過航?;顒硬殚喺n外輔導材料、制作航模、現(xiàn)場參觀及參加訓練競賽,不僅幫助他們復習、回顧和理解所學的通用技術知識,培養(yǎng)了聯(lián)系實際、走進生活的能力,而且還能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從中獲得豐富的“操作”體驗,進而獲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以及技術能力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