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放城鎮(zhèn)初級中學 山東泰安 271218)
一是教師的年齡結構不盡合理。臨界退休教師比重較大,教師隊伍正處在新老交替、青黃不接的斷檔時期,老教師覺得已經“船到碼頭人到岸”,進取精神和競爭意識淡薄,加之大多身體素質差、知識老化,對新課改、新知識、新理念接受能力差,有相當一部分人已不能適應教育教學工作需要;新教師經驗積累不夠,不適應新課改要求,急需提升業(yè)務水平。二是學科結構矛盾突出。小學教師特別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師過剩,體、音、美、計算機教師嚴重不足,初中、高中英語等學科人員過剩,生物、化學等個別學科教師短缺,不能滿足正常教學需求。三是教師區(qū)域內流動不暢,教師總量充足與個別學科、個別學校教師短缺的矛盾同時存在,農村學校師生比過低,教師過剩,城市學校教師總量不足,教師教學負擔過重;個別區(qū)縣小學教師數量富余,尤其是企業(yè)學校的移交和市直學校的下劃,小學教師超編,初中教師飽和,高中教師與高中課改的要求相比數量還不足。
一是教師隊伍成分復雜,素質參差不齊。由于各種原因,現有的這支中小學教師隊伍中,除了代課教師和不少民辦教師轉正人員外,每個區(qū)縣都有相當一部分非全日制學歷和非師范院校畢業(yè)人員等進入教師隊伍。二是教師入口把關不嚴,入口不暢,教育行政部門歸口管理和學校聘任教師依然停留在文件層面。師范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大專以上畢業(yè)生難以補充到學校,優(yōu)秀教師引進更是微乎其微,加之高中師資不足,教師不夠從初中拔,初中不夠又從小學拔,層層拔高使用致使高學段教師質量難以保障,低學段骨干教師流失嚴重的情況長期存在。三是中小學教師中后續(xù)學歷所占比例較大,不同程度存在著高學歷低能力現象。有些教師進修時選擇容易取得學歷的專業(yè),與所教學科不一致,導致個別學校教師的專業(yè)結構嚴重失衡。如某縣一所中學中文專業(yè)(大多為中師畢業(yè)進修學歷)人數占到教師總數90%以上。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普遍較低,民辦教師和代教人員轉為公辦教師人員較多,普遍存在年齡較大、知識結構陳舊單一等問題。
各級教育部門應該十分珍惜難得的進人機會,把優(yōu)秀的人才引進來,以保證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優(yōu)化。進人不能以犧牲教育內部效率為代價,不能一味去討好社會,更不能讓不合格人才從“后門”溜進教師隊伍。為此,建議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加強對下級教育人事的指導、控制,特別是教師資格證制度的實施。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要認真落實省政府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切實落實教師隊伍歸口管理規(guī)定,新進教師嚴格按照“省考縣選”的原則實行省級統一筆試,市上參照公務員面試辦法統一組織面試,堅決杜絕學歷不合格或無教師任職資格人員進入教師隊伍。
強化學校管理、使用教師的主動權,全面推行聘任制,確保學校按需進人。建立符合教師職業(yè)特點的教師評價、激勵和退出機制,按照聘任制對教師實行合同管理,在確保教師隊伍整體穩(wěn)定的基礎上,適時淘汰不合格教師,打破“大鍋飯”和“鐵飯碗”,使教師隊伍中的優(yōu)秀人才能留得住,差的能清得出。同時,建議采取提前退休等方式,將部分老齡教師和學歷不合格教師所占的崗位騰出來,為引進高校畢業(yè)生和合格的教師打開一條通道。
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原則,對現有人員依然實行身份管理,教師工資及福利待遇按照原有途徑和辦法落實,新進教師全部實行聘任制,財政按照教育部門核定的教師編制總額計算工資總數并統一撥付學校工資專戶,由學校進行分配發(fā)放。我市人口總量偏小,建議建立全市教師人才中心,以市為單位統籌管理教師隊伍,新進入教師檔案一律由教師人才中心管理,實行人事代理制;區(qū)縣教育局根據學生總數定期調整教師編制數,并上報市上,市上根據全市教師編制空缺和學校學科需求向省上上報招考計劃;新進教師實行一年一聘任,凡由于學生萎縮等原因落聘的教師與學年末由所在學校上報區(qū)縣教育局,并通知本人,由區(qū)縣教育局安排在本區(qū)縣范圍內應聘,仍然落聘的由區(qū)縣教育局退回市教師人才中心并通知本人到其他區(qū)縣應聘。市教師人才中心負責在網上公布待聘教師個人應聘信息,供學校招聘。落聘教師待崗期間,原任教學校在落聘一年內繼續(xù)保留其工資待遇,落聘一年后仍未落實崗位的教師可繼續(xù)應聘教師崗位,也可自謀職業(yè)。
制定并落實好教師培訓的長遠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堅持長訓與短訓相結合,在職培訓與脫產培訓相結合,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堅持在職為主、自學為主、短期為主的原則,切實解決好教師的工學矛盾。以新課程師資校本級學科培訓為重點,鼓實勁,用真功,做到校校有骨干,人人受培訓,防止形式主義和走過場現象的發(fā)生。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檢查監(jiān)督,把參加培訓與教師實際利益掛鉤,在教師年度考核、職務晉升、表彰獎勵中,對參加培訓表現突出的優(yōu)先考慮,同時要對學歷不達標的教師提出限期達標的要求。要保證培訓經費的投入,為教師參加培訓和學歷進修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要不斷完善教師評價機制,通過多元化的教師評價,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凸顯教師價值。要建立健全骨干教師和名教師培養(yǎng)機制,給優(yōu)惠,提待遇,給機會,壓擔子,促進教師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