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遷西縣第二幼兒園 河北唐山 064300)
首先,在幼兒階段開展禮儀教育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及幼兒園素質教育發(fā)展的需要。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認為“人格教育,端賴六歲以前的培養(yǎng),凡人生之態(tài)度、習慣、傾向,皆可在幼稚時代立一適當基礎”。由此可見,學前兒童時期作為一個人個性、品德開始形成的關鍵時期,它所形成的習慣是非常牢固的,往往會影響一生而成為個人行為準則的組成部分。其次,幼兒園禮儀教育中的教育機智有待于完善。在長期的工作中,不乏一些教師過于急功近利,忽視了在幼兒禮儀養(yǎng)成過程中的教育方式,忽視了幼兒的情感體驗是否愉快。
我園具備較成熟的條件,為我們的實踐研究奠定基礎。首先,我園有著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包括保育老師)和硬件設施,我們室內外環(huán)境都是圍繞“文明禮儀”這一主題而創(chuàng)設的。其次,我園的幼兒生活護理、保育工作是又一項重點工作,生活健康教育課程受到了廣大家長的重視。在正式的教育活動中開展禮儀教育顯得時間倉促,而我們的生活系列活動中無不滲透著幼兒行為習慣、禮儀養(yǎng)成的影子,可以說是一個活生生的“生活課堂”。這些都為幼兒的“快樂體驗”活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正因如此,課題組經討論確定將如何讓幼兒在感受和體驗中內化禮儀的養(yǎng)成教育作為研究的重點。研究的內容是引導幼兒在生活活動中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將體驗活動進行到底,讓活動“情節(jié)化”、“生活化”、“游戲化”。最終形成我園“真、善、美”的良好禮儀氛圍,構建積極向上的幼兒園文化,為幼兒一生的發(fā)展打好基礎。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成功地借鑒和運用了“需要→激活→實踐→調整→小結”教育模式,每個活動設計均以幼兒的情感需要和情感共鳴為基點,以快樂體驗為活動核心,讓幼兒自主、自發(fā)地體驗并養(yǎng)成良好的禮儀行為習慣。
幼兒和教師(包括助教老師)一起參與各個教育體驗活動,在實踐與反思后梳理出幼兒園生活教育活動中一些具有典型性的、教育性的成功教育活動內容。主要包括現(xiàn)實生活活動場景中的禮儀活動、區(qū)域活動中的禮儀活動、實踐活動中的禮儀活動等。
(1)適應范圍:這是利用幼兒生活中的一些真實場景,教師敏銳地結合生活活動中的實際問題,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去體驗。在這樣開放的環(huán)境中,孩子們感受到的是平等的氛圍和共同探索的樂趣,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們的要求。
(2)教師對活動的指導方法:
①激發(fā)幼兒的需要,生成活動目標。教育無處不在,教師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問題,激發(fā)幼兒活動的愿望和需要。
②及時、有效地調整,使幼兒向著“規(guī)則”上的行為、情感跟進。
[教育案例]:衛(wèi)生行為的培養(yǎng)活動
情況描述:?。ㄈ┌嗟膭∪鸷∨笥阉缬X時經常愛咬著自己的襪子睡覺。
衛(wèi)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然而生活中小朋友的衛(wèi)生行為習慣有好有壞,老師需要以角色參與到幼兒的活動中引導幼兒行為習慣的矯正。我們在活動中采取以下方式進行情感的跟進和行為的矯正:
①情感補償法:
老師在幼兒園充當母親的角色,時常親近她、撫摸她、關注她,午睡時坐在她旁邊,跟她說悄悄話。希望通過情感補償讓她的感情有所寄托。
②暗示法:
為了保護劇瑞含的自尊心,我們盡量不當著小伙伴的面指出她的不良習慣,而是采取暗示的方法。我們跟劇瑞含約定,當看到老師的某一個動作,就必須把手或其他東西吐出來。例如:當看到她把襪子放進嘴巴里,我們就用食指做“毛毛蟲”的樣子,意思是說:劇瑞含,細菌就像“毛毛蟲”一樣鉆進你的肚子了。因為動作形象有趣,所以效果不錯。
③轉移法:
看到劇瑞含類似的情況,也可以采取轉移她的注意力的方法。例如:讓她幫老師給小朋友蓋被子。
(3)尋找可以讓孩子充分體驗的活動和時間。幼兒的生活活動從早上的來園問候、小便盥洗習慣、進餐活動、午睡習慣等等。
(4)活動設計與分析。
通過一年多的研究,我們取得了預期的、階段性成果,明顯的感受到幼兒園每一個孩子、老師、乃至整個幼兒園氛圍都有了可喜的變化:
(1)規(guī)范了幼兒禮儀行為的養(yǎng)成。孩子在體驗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起來的禮儀習慣表現(xiàn)在情感、語言、行為等多個方面。
①提高幼兒的禮儀意識。
②激發(fā)了孩子的活動興趣,成功的快樂體驗,促進幼兒心理健康發(fā)展。
③養(yǎng)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幼兒“學會做人”、“學會做事”打好基礎。
(2)促進教師禮儀素質的提高。教育離不開教師隊伍,同時在校園文化建設中也大大提高了老師們的禮儀修養(yǎng):
①教師禮儀行為意識進一步增強。
“為人師表”,做孩子們的表率。在確立專題研究后,教師參加了實施過程,專題組成員研討活動,這些都是教師進行自我提高、自我反思、自我成長的過程,也是行為意識提高的過程。
②運用能力的進一步提高。
教師在組織活動和指導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行為在老師的直接參與和監(jiān)督下逐步規(guī)范,這些是老師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知識轉化為行為技能的最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