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荔青
(福建省武夷山第一中學 福建武夷山 354300)
議論文作為我國高考語文考試主要作文題材,備受高中語文作文教學的重視,議論文的文體對學生思維和語言表達要求高,一篇出色的議論文既要具備思想性,又要具有思維密度,邏輯性要強,學生要在議論文寫作中提出觀念、分析案例并論證觀念,寫作過程中要多思考、多維審題、前后呼應,依據(jù)議論文的要求完成作文寫作。因此,高中生作文寫作教學,教師要從學生思維入手,重視學生的語言訓練,并積極利用技法訓練實現(xiàn)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說理能力強化培訓。從議論文的寫作訓練實現(xiàn)學生思維訓練,促使學生能簡明扼要地表述自己的觀念,并能驗證自己的觀點,具有較強的說理論證意識,解決現(xiàn)階段高中生議論文寫作思想淺顯和缺乏論據(jù)的問題,優(yōu)化高中生議論文寫作能力。[1]
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首要的讓學生明白什么是議論文題材,從中學生思維發(fā)展入手,按照高中作文教學的要求,論述議論文體的寫作規(guī)則、寫作重點,然后進行強化培訓,由于高中議論文寫作存在的觀點平庸、缺乏論據(jù)以及不會分析等問題,很少能在高中生議論文作文中找出具有思想深度和邏輯清晰的文章。誠然,目前高中生議論文寫作受體裁和命題本身的限制,學生議論文寫作同質化現(xiàn)象明顯,但關鍵的還是學生缺乏優(yōu)良的思維品質,難以對觀點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加之學生在表達中缺乏說理論證意識,文章論述中缺乏觀點的理由依據(jù),論證和論據(jù)的缺乏,導致學生基本上都是用例證代替論證,“引經(jīng)據(jù)典”缺乏論述,學生在議論文寫作中沒有主觀性的分析,觀點模糊。要克服學生思維品質缺陷和議論文論述缺乏等問題,需要加強對高中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不能僅注重語言訓練忽略了思維,但目前多數(shù)高中語文教師將議論文作文訓練重點集中在語言,未從學生思維進行學生的分析說理能力強化培訓,以致于議論文論證難以突破瓶頸,縱觀高中生議論文寫作現(xiàn)狀,語言上的技法訓練打好了學生議論文寫作框架,所以目前高中生議論文寫作有形無神。因此,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關鍵,要以學生思維品質為切入點,將論證說理作為重點,輔以語言訓練,教會學生什么是論證,讓學生在寫作中既能掌握議論文框架,又能將自身觀點明確表述出來,用實例論證為觀點提供支持,避免出現(xiàn)說力不足舉例來湊等情況;學生還能明確自身的寫作思路,實現(xiàn)論述的層次遞進,展開豐富而深刻議論?;诙嗄陙砀咧姓Z文教師的探索和實踐來看,展開論證說理進行語文議論文作文訓練,才能切實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能力,保證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質量。[2]
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說理能力,通過多維論證進行多視角的論點遞進分析,一方面能拓寬學生的論證視野,深層次進行論點的思想分析,橫縱進行思想的深度和向度挖掘,要提升學生議論文寫作的論證技巧,需要從議論文的特征入手,基于議論文的邏輯性、深刻性和思想性等,遵從新課程標準對高中語文教學的要求,依據(jù)“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的作文發(fā)展等級評價標準,引導學生形成發(fā)散性思維,對論文素材進行維度論證,例如“莊子的不言之教”,要讓學生結合歷史,先分析莊子的思想,再從“不言之教”的內涵和個人理解入手,培養(yǎng)學生基于政治、文化和教育等多個維度進行論證,采用實例說明的方式,選取優(yōu)秀的議論文文章,將關于“莊子的不言之教”的說理內容、思想深度和論證部分進行綜合性的解讀,學生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能感受到議論文的文體魅力和精彩論證、深刻說理的內涵,開拓學生的寫作思維,不局限于單一角度進行素材的論點分析,以發(fā)散性思維認識素材內容。[3]
鍛煉學生的思維,加強學生的思維品質,就教育部的《中國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對語文教學的思維發(fā)展和提升要求,以學生個體發(fā)展為主,通過議論文的論證說理,以語言表達和辯論賽的形式,不斷地強化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性,語言的激烈針鋒相對和快速的問題思考,創(chuàng)設課堂競賽情境,在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培養(yǎng)學生多維度說理能力,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和廣度。例如對“反其道而思之”進行正反雙方的辯論競賽,用多媒體介紹“反其道而思之”的時代背景和語言內涵,讓學生接受生活實際例子進行“反其道而思之”觀點論述,促使學生學會用生活實際案例進行說理論證,培養(yǎng)學生形成多維度說理能力,發(fā)展和提升學生思維高度,從而促進學生自我發(fā)展。
開展橫向思維的多維論證,從歷史與現(xiàn)實等角度、從政治學和心理學等學科、從經(jīng)濟與文化等層次進行多維度的分析論證,論證不能局限于一個視野,論證中應該從不同角度進行同一觀點的正反辯論,打破以往的定位思考勢態(tài),聚焦于“立德樹人”實現(xiàn)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引領,從歷史到現(xiàn)實讓學生認識我國的發(fā)展,從社會群體到個人感受,從理想信念到實踐行動,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多維度分析。例如 2018 年全國卷Ⅰ的“剛成年的<世紀寶寶>”題目,作文要求考生向未來2035 年的同齡人寫一篇文章,讓學生從歷史發(fā)生的兩個節(jié)點進行,從不同時代的特點實現(xiàn)兩代人的隔空對話。這樣的作文在寫作中,既可以開放性的進行新時代風采的描述,也可以局限于個人精彩,但本次作文的實際內涵,是想讓考生將自身的個人成長軌跡和發(fā)展路徑,思考個人和國家、時代和文化的關系。為此,教師在議論文寫作教學中,要從橫向思維的多維論證,引導學生從理性和感性層面等展開橫向思考,拓展思維廣度,深入挖掘素材的內涵,多個方位對素材內容進行解讀,保證議論文在寫作中既有歷史深度也有現(xiàn)實廣度,能自圓其說,理性進行語言表達,語言論證邏輯清晰,論文內容思考有深度,用思維訓練提高說理能力。[4]
反向論證的逆向思維鍛煉。為加深思考的深度,高中語文教師要注重讓學生打破常規(guī),積極尋求新的思考點,讓學生以科學的態(tài)度去辯證思考問題,敢于質疑,提高寫作的思想性和思辨水平。教師要立足于分析、推理和判斷,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精神,引導學生辨析事物情況、類別以及事理,提倡學生在寫作中不走尋常路,形成具有個性化的觀點,分析中從多個角度進行素材人物、語言和道理的分析,議論文寫作中促進學生思考和追問,不人云亦云,亦如生活一樣,對語言的理解要求自己的個性。培養(yǎng)學生用質疑的眼光去看作文素材,通過對文章的質疑、辯證思考,不僅要用實例進行觀點論證,還要用實例進行辯論,不要純粹的實例去堆砌文章,而是要深層次地進行文章內涵分析,抓住論點的核心主題進行推導、分析和判斷。例如在“挫折與成長”這類主題的議論文寫作中,多數(shù)學生都是采用司馬遷宮刑而作《史記》、口吃的人反而成了世界著名演說家之類的例子,立意基本上都是以“逆境出人才”為主,很少會從逆境出人才反思到順境出人才,同質化的思考方式會失去寫作新意,說理能力培養(yǎng)也是一樣。說理,要從主題的正反多個方面的思考與分析,說理論證也要從多個方向進行分析,不能偏頗與某一方面,而是更加客觀地進行立意,深入挖掘寫作的核心素養(yǎng),多聯(lián)系實際,多聯(lián)系生活,不要高談闊論,用逆反性思維和新穎的寫作觀點,樸素的生活內容,為論點提供依據(jù),寫出一篇合格的議論文。
此外,教師還要通過反復鍛煉和分析、認識分論辯證的奧義等,利用案例教學法,截取優(yōu)秀的議論文內容,選擇實時評價的評論文章、優(yōu)秀的高考文章等,利用網(wǎng)絡資源選擇適合高中生說理能力培養(yǎng)的素材,培養(yǎng)學生用質疑和批判的眼光去看專業(yè)的議論文,提高對議論文的認識。借助讀寫結合的方法,讓學生在閱讀中積累更多的論證素材,采用時評鑒賞通過對文章閱讀,引導學生認識議論文的寫作,促使學生將自身思想融入到作文內涵,并用思辨的角度去論證與推導、分析主題,改變直接對素材的分析,通過對已有信息以及具備的學習能力入手,在疑問中進行作文素材解讀,探究問題來源以及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獲取更多的知識信息以及文章內容,提高思維活躍狀態(tài),有效地提高議論文寫作的思想深度。
綜上所述,為提高學生的說理能力,高中議論文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和思想性,促使學生形成多維辯證思維能力,用質疑和批判的眼光去閱讀素材,多維審題,將自身的思想融入到作文寫作,從而優(yōu)化學生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