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麗霞
(云南省麗江市玉龍中學 云南麗江 674100)
道德與法治是中小學生德育與法治教育的一門課程,強調學生在活動中的感知、理性和實踐?;顒邮堑掠虒W與學習的共同中介。兒童有趣的課堂教學活動和實踐活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激發(fā)學生對道德認知的認識,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去探究、去模擬、去體驗、去內化、去實踐,在主體參與中成為規(guī)則的主人,從中體驗道德情感。
通過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研究,發(fā)現(xiàn)教材中選擇的事件大多來自現(xiàn)實生活。幾乎所有這些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件。事實上,人們的生活是由許多平凡的日常生活事件構成的,而這些無數(shù)的平凡事件塑造著人們的生活,性格和道德也是如此,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對學生的影響也是如此。德治教師應認清這一點,不能忽視這些類似一件很平凡、很平常的生活瑣事,老師應該看到這無數(shù)包含在財富和發(fā)展中的小事,結合實際情況去挖掘它,并精心設計一些有意義的主題活動,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性格。
比如,在“謝謝你們,我的父母”一課中,法治與道德教師第一想到的是要制訂出科學的教育教學計劃。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的是讓同學們學會并理解感恩自己的父母。因此,教師可結合實際的情況組織場采訪好和調查的活動,讓同學們圍繞問題進行調查,下面是這幾個問題:(1)當媽媽爸爸身體不適生病了,你要怎么做,且是你怎么做的?(2)當媽媽媽媽工作一天下班到家累了,你又是怎么做的?(3)當你自己難受生病了,你的媽媽爸爸是怎么懟你的? (4)媽媽爸爸是對于你的生活與學習是怎么幫助的?在所有的同學調查完之后,教師可組織個簡單交流的會議,通過幾個同學的交談可以讓同學自己有個初步認識:在生活中,爸爸媽媽對我們疼愛有加,照顧更是無微不至,我們一定要理解媽媽爸爸,理解他們的工作,自己的事情在家里盡可能的自己去做,更加努力的學習,不要讓父母擔心,同時感謝媽媽爸爸的養(yǎng)育之恩,一定要向他們表達出自己對父母的關系和愛。
教師應當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并明確該課程的教育并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知識的教育,而應當更加重視習慣養(yǎng)成教育,將“道德與法治”貫穿于學生的整個人生,發(fā)揮課程的重要作用。首先,學校應當在小學校園內樹立標語,宣傳小學階段應當了解的基礎“道德與法治”思想與規(guī)范,加深學生對相關理論知識的掌握與理解。其次,教師作為教學工作開展的直接人,其還應當加強對該課程的深入研究與學習,在日常教學、生活中,堅持以正確的將行為規(guī)范來引導學生,讓學生模仿教師,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個人道德素養(yǎng)的提升。例如,在就課程“拉拉手,交朋友”一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除了要根據(jù)課程內容告訴學生“我們在與其他人交朋友時,應當怎樣做?不應當怎樣做?”,并試著與學生交朋友,通過實際行動,在這過程中將這些理論知識進行呈現(xiàn),教會學生該怎樣與他人相處、交往。
小學德治課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因此,教師應組織豐富多彩、個性化的社會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活動中培養(yǎng)良好的道德價值觀和行為?,F(xiàn)代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父母對他們寄予厚望,“希望孩子成龍”“希望女兒成鳳”大多數(shù)家長只注重智力發(fā)展,而忽視其他要求,導致有些學生不注意周圍的人和事,也不欣賞別人的工作,認為一切都是自然的,應該的。逐漸培養(yǎng)自尊自律行為習慣和心理傾向。例如,學完《媽媽的小幫手》這一課后,讓學生親自動手疊被、疊衣服、洗碗、摘菜等,讓學生從實踐中獲得體驗。這樣的體驗更深刻,維持的時間更長。在教學中“設計一日游行程安排及旅游線路圖”這一活動中,放手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思路動手設計,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這是個難點。首先,教者選擇以“麗江一日游”的日程安排作為范例,引導學生觀察設計線路,說說不合理的地方,從而引導學生明白設計旅游路線的要求:(1)時間安排是否合理?(2)路線安排是否順道?為下面的“學生評價”提供了內容與標準。第二,加強學生群體的合作、團結與合作意識,讓他們感受到合作帶來的益處和快樂。教學設計中,考慮到團隊合作效率的提高,給每個團隊合理的分工和明確的責任,設計科學合理。同樣在“辦家鄉(xiāng)小報”活動中,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在檢查過程中,給予學生信心,鼓勵他們相信自己,給他們空間去發(fā)揮自己的才能,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最后,展示活動成果,增強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品德教學是以育人為本的學科,充分開發(fā)和利用本土課程資源不僅具有品德學科的本位價值,還在整個育人體系中意義非凡。以麗江的自然人文等本土化課程資源開發(fā)為例,談如何親臨自然人文景觀,延展課堂域限,使教學從禁錮的校園突圍;如何親近歷史文化名人,激活榜樣力量,使教學從浩遠的高空落地;如何聚焦民俗特色物產,豐富教材內容,使教學彰顯地域的魅力?!罢埖轿业募亦l(xiāng)來“為題,首先,讓孩子們明白自己的家鄉(xiāng)在哪里,麗江就是我們的家鄉(xiāng),這一概念在教材的第一部分“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中解決,而這一課更是讓孩子們以一種自豪、驕傲的心態(tài)去認識自家的家鄉(xiāng),并能對家鄉(xiāng)各方面情況進行講解,向游客們介紹麗江。教材的第一部分“看看我的家鄉(xiāng)景”,從孩子們身邊說起,孩子們都游玩過哪些家鄉(xiāng)景,一下子就打開了孩子們的話匣子,從課堂走向孩子們的現(xiàn)實生活。
總而言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對學生的個體發(fā)展具有深遠的影響與意義,從各個方面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真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更為學生的健康成長與快樂生活保駕護航。那么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基于當前的教學改革經驗,深入探討已有的成果,從中收獲啟發(fā)。同時,需要教師再次根據(jù)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客觀分析當前的實際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全面有效地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進一步提升教育成果。